• 16

辛普森,躲沒有用!! 三陽x中油攻電動機車「恐落後Gogoro」?董事長:走慢比走錯好

辛普森
不用再躲了
你自己看你這棟樓的算法和我的回覆

你居然還有臉說是我的問題?
你除了躲,欺騙,誣賴我,還會什麼?
魯拉拉拉 wrote:
辛普森不用再躲了...你除了躲,欺騙,誣賴我,還會什麼?(恕刪)

這樣人身攻擊還要討論什麼? 該講的多年來都講了好幾遍~ 我當沒看見不理不回還不行~

請簡單說明..
已經算入電池購買成本,
為什麼每年還要計算每年資產折舊?

每3.5年需要汰換3萬顆電池,
那剩下其他的24萬-3萬=21萬顆電池去哪裡了?
這21萬顆電池在這3.5年之後, 第7年, 第10.5年,... 損益是多少?

換電和本樓的充電出租成本到底差在哪裡?
換電會賠, 為什麼本樓的充電出租不會賠?
本樓的充電出租如果會賠, 是賠誰的錢?


另一棟樓 "培根大算的" (不是我算的) **平均** 18年,
是有點樂觀但也不是太天馬行空.
那前面有人說 3C 放電壽命減少, 這確實,
網上特斯拉已經有車主實車實驗"號稱等效" 壽命達超過20年,
特斯拉馬達 300~超過500kW, 電池 75~100度,
而G車電池 2.7度馬達 7.多kW,
以放電C 數看 G車還比特斯拉較小.
**平均** (不是每個人隨時都在亂噴)壽命沒有道理會比特斯拉短少太多.
這個邏輯怪怪的
目前換電的睿能對於電池最大宗的支出是在車上的電池, 超過30萬顆, 而換電站內的電池約3萬顆
也就是車子賣的愈多, 電池的投資就愈大
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光陽及中華的充電車上, 他們的售價也是不含電池, 電池都用租的, 費用還比睿能便宜, 車賣愈多, 電池的投資一樣也是愈大, 只是目前他們賣的不好, 所以積壓的資金並不會造成影響

除非光陽未來電動機車的電池是賣斷的, 否則一樣逃不了電池投資這一塊
但如果賣車時, 電池是賣斷的, 那白牌車價鐵定高出其他家甚多, 以目前市場的行情來看, 一定會賣不好!
但如果把電池這塊交給中油, 按照魯大的說法, 那鐵定跟睿能一樣虧一屁股, 賣愈多虧愈多
而睿能虧就算了, 那是私人企業, 就算國發基金投錢, 虧完也就沒了
但中油要是一直虧, 我們納稅人的錢就會一直少耶
所以依魯大的想法, 應該是要讉責光陽才對, 憑什麼賣車自己賺, 把虧錢的事賴給納稅人呢?
我假設12萬名車主騎了3.5年,車主不再增加,這3.5年內壞掉的電池要不要補上?
所以12萬個車主,經營3.5年,要耗掉3.08萬顆電池,加上車上的2顆,共27萬顆電池,以每顆1萬1元算,成本要29.7億
而月租收入僅12萬車主繳費499x12x3.5x12萬人,3.5年共繳了25.1億的月租費
我輕放下換電站和架上電池最開始佈建成本,當然還有一大堆成本放過,僅就架上電池的汰換以及車主車上的電池來看就是大虧,何錯之有?
你自己又要鬼打牆扯折舊?

至於特斯拉的長壽,我在之前的文以回你:
-----------
網路上先前披露的特斯拉Model S,在16萬英里後,電池開始衰退10%,但是若細分其中,以Model S有7104節18650電池,代表16萬英里後,每節18650電池僅分到36公里
-----------
不順著你的理論就說別人不對? 呵呵~這就是辛普森的水準嗎?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這樣人身攻擊還要討論什麼? 該講的多年來都講了好幾遍~ 我當沒看見不理不回還不行~

請簡單說明..
已經算入電池購買成本,
為什麼每年還要計算每年資產折舊?

每3.5年需要汰換站上的3萬顆電池,
那其他車上的27萬顆電池去哪裡了?

換電和本樓的充電出租成本到底差在哪裡?
換電會賠, 為什麼本樓的充電出租不會賠?
本樓的充電出租如果會賠, 是賠誰的錢?


另一棟樓 "培根大算的" (不是我算的) **平均** 18年,
是有點樂觀但也不是太天馬行空.
那前面有人說 3C 放電壽命減少, 這確實,
網上特斯拉已經有車主實車實驗"號稱等效" 壽命達超過20年,
特斯拉馬達 300~超過500kW, 電池 75~100度,
而G車電池 2.7度馬達 7.多kW,
以放電C 數看 G車還比特斯拉較小.
**平均** (不是每個人隨時都在亂噴)壽命沒有道理會比特斯拉短少太多.
除了回應我的吐槽外,你自己也分享一下你認為會賺錢算法嘛!
還是說,你的程度還沒辦法?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這樣人身攻擊還要討論...(恕刪)
希望我簡單的列出12萬名車主在3.5年內的算法你有看懂
睿能車子賣得越多,電池投資就越大...完全正確

請注意,中華的月租費是用來分擔電池成本! 所以他們很簡單,只要車上的電池成本用月租費來攤提足夠即可,而充電站算是選配,他們又沒答應車主要有多少的充電站! 所以他們完全可依據銷量來增加充電站阿!

睿能是非蓋換電站不可! 至於光陽後來忽然說要做換電,誰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你說的是三陽吧? 是三陽把電池交給中油!!!
中油是幫三陽生產電池!!! 你到底懂嗎?

現在要關注的是不讓睿能把大虧的換電系統丟給國家! 懂嗎?




靈長類 wrote:
這個邏輯怪怪的
目前換電的睿能對於電池最大宗的支出是在車上的電池, 超過30萬顆, 而換電站內的電池約3萬顆
也就是車子賣的愈多, 電池的投資就愈大
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光陽及中華的充電車上, 他們的售價也是不含電池, 電池都用租的, 費用還比睿能便宜, 車賣愈多, 電池的投資一樣也是愈大, 只是目前他們賣的不好, 所以積壓的資金並不會造成影響

除非光陽未來電動機車的電池是賣斷的, 否則一樣逃不了電池投資這一塊
但如果賣車時, 電池是賣斷的, 那白牌車價鐵定高出其他家甚多, 以目前市場的行情來看, 一定會賣不好!
但如果把電池這塊交給中油, 按照魯大的說法, 那鐵定跟睿能一樣虧一屁股, 賣愈多虧愈多
而睿能虧就算了, 那是私人企業, 就算國發基金投錢, 虧完也就沒了
但中油要是一直虧, 我們納稅人的錢就會一直少耶
所以依魯大的想法, 應該是要讉責光陽才對, 憑什麼賣車自己賺, 把虧錢的事賴給納稅人呢?(恕刪)
> 魯拉拉拉 wrote: ...那麼來看換電站上的電池吧,網站公布平均每日交換量77195次,我想這次數應是換兩顆是一次吧? 再假設這裏面的電池有5成是耗到里程將至才去交換,那麼每天有77195/2*50%=19298次完整的電池充放,所以3.5年,會有24653195次電池完整充放一次,假設壽命是800次充放(網路上說500次以後開始衰退,就算800次吧)那麼3.5年要耗掉3.08萬顆電池
12萬個車主,經營3.5年,要耗掉3.08萬顆電池,加上車上的2顆,共27萬顆電池,以每顆1萬1元算,成本要29.7億
<

之前都講了很多遍了~
照你算的交換量和猜估里程, 3.5年會損耗 3萬顆電池; (<== 這是錯的, 應該說, "相當於損耗3萬顆電池所有的循環次數", 那些用掉的循環次數是分配在所有在車上和換電站中的電池, 不是集中在3萬顆電池).
那前後加汰換的總共購入27萬顆也都只計算3.5年成本和收益的原因是? (<=== 說有27萬顆這也是錯的, 27萬=24萬+3萬 "損耗" 的, 事實上並沒有3萬 "損耗", 也就沒有 27萬顆).
3.5年總共24653195次電池完整充放 = 3萬 "損耗", 這可以推導出, 27萬顆全體都只計算3.5年的成本和收益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的說法完全是對的, 3.5年, 24萬顆中, 損耗了3萬顆電池(錯的), 3.5年前後總和購入27萬顆(錯的),
那3.5年後還剩下21萬顆沒壞的, 為什麼這21萬顆只算 3.5年的租金收入?
折舊汰換的3萬顆電池成本既然違反常識的已經算進去, 為什麼這3萬顆折舊汰換的電池收益卻沒有算?
算賺賠有只算成本不算收益的?


我和其他先進給了你很多次提示這樣算的問題在哪~
你自己還看不出來?
還真的要我一步一步把你當嬰兒算給你看嗎?
完全照你說, 全公司所有電池 3.5年間, 總共耗掉了 24653195次電池完整充放,
那照你說, 一開始有24萬顆電池, 總共可以有幾次電池完整充放?
通通用你的數字, 24萬 / 2 x 800 = 可完整充放9千8百萬次.
可是現在3.5年, 完全照你說, 總共耗掉了 2千4百多萬次, 比 24萬顆完整的 9千8百萬次還少很多, 才只占20幾%,
為什麼全部24萬顆+3萬顆第1批汰換的, 都只計算3.5年的成本和收益?
24萬顆 3.5年後 平均還剩下有 70幾% 的循環次數不用算收益嗎?

我好心再給你一次提示, 這個提示以前也給你過幾乎一模一樣的~
通通用你原來的數字, 12萬客戶不再擴增,
每3.5年汰換, 所有的客戶交換使用都很極端的集中在24萬其中的3萬顆, 也用你的數字,
3.5年損益多少? (如果用你原來的數字, 的確是賠)
然後 7年損益多少?
10.5年損益多少?
....
(請記得自己說的 "每3.5年汰換3萬顆電池", 不要偷渡其他21萬, 18萬, 15萬,...顆還沒壞的進去)


扯什麼特斯拉~
> 網路上先前披露的特斯拉Model S,在16萬英里後,電池開始衰退10%,但是若細分其中,以Model S有7104節18650電池,代表16萬英里後,每節18650電池僅分到36公里
<

你知道特斯拉 電池/馬達/里程的數字, 僅分到36公里, 怎會不知道 Gogoro 電池/馬達/里程的數字?
不知道也能比較他們的結果嗎? 不提是給你機會舉出Gorogo的數字補正~ 好自己比較看看~
特斯拉 是超跑汽車, 馬達300~500多kW, 電池 65,75,85,100度, 7104粒;
Gorogo 是白牌機車, 馬達7.多kW, 電池 2.7度, 240粒.
很明顯可以看出,
特斯拉電池電量是 30倍, 電池粒數也是 30倍,
但馬達功率就超過 30倍,
以放電C數看, 特斯拉反而比較大.
照你說特斯拉電池每粒分到36公里,
那G車數字照你說800循環, 如果每循環50k, 可行駛 4萬公里,
240粒平均每粒分到 166公里, 是特斯拉36公里的 4倍多,
你看使用同樣的能量(油耗或消耗電量), 機車里程是超跑的4倍多合不合理?
(照網路分享查的到的, 特斯拉每度電可跑5k, G車每度電可跑20多k 以上
<== 覺得不合理嗎? 你說特斯拉電池壽命16萬英里, 你去算看看除以電量和循環次數, 照你的數字每度電才幾公里?)
00000
我從GOGORO的網站上面看到的訊息當然只能分析局部,抓3.5年來看
你只會跟風? 只會說別人

你自己的分析在哪裡? 今天就勇敢的告訴大家,你認為換電系統會賺錢的算法列出來吧?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 魯拉拉拉 wrote...(恕刪)
這位大大的算法和另外一位Jon大類似,單算單組電池的貢獻值!

你的算法中可得:
每組電池在6.67年中,共6.67x12=80個月,55250/80=690元
(Jon估的約4百多元每組,記得他壽命抓5年,你的85km的確是高估值,不過就以85km算吧)

以一個小站共11組電池那種,每個月可得收益: 690x11=7590元
或是大一點的19組,每個月收690x19=13110元
或是再大一點的39組,每個月收690x39=26910元

11組那種大都放超市前面,每月7590要負責你提的那些成本,還有場地租金...呵呵...
19組和39組稍大的都是放加油站,每月才一兩萬的收益要負擔那麼大的場地費,還有其他成本攤提...呵呵
一組換電站幾十萬?

有興趣的人想一下就知道換電系統是不是虧一屁股了...

FlourishHolly wrote:
版上分析這麼多, 能不能回歸電池基本面啊?

一組電池平均 3 天抽換一次, 平均每次剩餘電量 20%
一次完整充放大概 3.75 天,

G 在各大媒體上說希望能到 700 次充放, 實際上算 650 次好了
650 *3.75 = 2437.5 天 = 6.67 年

一組電池以充放數來算大概能貢獻 650 * 85 km (平均 100% 里程, 高估值) = 55,250
以平均每公里 1 元來算, 一組電池在他的有效生命能貢獻 55250 元 (兩顆電池)

G 在各大媒體上說希望能到 700 次充放, 實際上算 650 次好了
650 *3.75 = 2437.5 天 = 6.67 年

算算這 6.67 年間的換電站 CPAX攤提+人事+零料件及維運+電費+利息+.... 成本

以下請作答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