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1977 wrote:嗨,真有趣DIY方式請問如何確認傳動輪同
本來就有差速功能,兩輪兩控,本來就獨立,不是一個輸出透過傳動軸到兩輪,加上控制器是扭力控制,會依雙輪路況有各別扭力輸出,達到轉速不同。
除了就基本差速,我還加了主動過彎,透過側傾感知器,達到雙輪扭力不同,加上後輪側壓時主動微轉向,目前試過幾次車,根本是童話中的過彎神器。
最高六萬四千瓦輸出我是沒心臟試,我只調到四萬八千瓦。(目前臺灣沒一台市售車破六千瓦)加弱磁提速上140輕而易舉。上桃園神牛坡跟平路加速沒兩樣。
基本上路不長,對九成九使用者在性能與機構上已是完美產品,但,除了一般試車正常行駛,它在假日凌晨都是跟z1000跑山路,我的要求是以高極速在山道急彎能安全輕鬆過,畢竟加速比不過檔車,只能更高極速過急彎這件事,但幾乎沒使用者會需求到我的要求,所以我很斤斤計較過彎性能。
檔車重機加速真的很屌,0-100加速恐怖到一個極點,但一般山路,我們能平起平坐,而我造價確只要他1/6,老實說,我已經很爽了,更別提rv騎法,要他陪我三天環島,他應該會腰酸背痛到不行。
外觀才是很長一段路,所有都是手工打造,光輪弧就試了七八種位置板本,還沒定案累。
附上之前同事試騎,但外觀已經大異,但勉強看看吧
目前想先放掉外觀設計,先搞定下月年度馬車聚,這當天上武陵來回四百公里續航油電混合機構測試,然後是三天龜速定速60km環島不換電池,不中途借插座充電,只有過夜充電兩大目標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fOTBR6IUQ&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fOTBR6IUQ&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結構超勇,有那台車結構用2.5公分實心鐵件焊接成岡字形,整車加人重破四百公斤,之前被台車轉彎講電話沒減速撞向後輪,我翻車,緊抓龍頭,只有車殼擦傷(我有設計防倒裝置,但這次發現不夠外凸,才會摩到殼,有空要改量一下,照理應該要只磨防滑塊。不能碰到車身,但還好有防滑塊,不然車殼被四百公斤壓,寬體應該破光了),轉把裂了,手指關節摩到小破皮,對方下巴掉了,大牌被我折到對折,我整個後結構沒變形,一般機車除了解體,人應該也飛出去了,對方感覺臉綠掉,還要賠我兩千烤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