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車上里程是47,782公里,比上個月增加551公里,平均月里程是590公里。 換前輪47415KM這顆TIMSUN TS-600前輪是2年2個月前,在31,776公里換的,騎了15,639公里下課,比前幾顆國產胎約14,000公里的還耐用一點這次換成跟後輪一樣的TS-660來騎。本來有看到TS-666的熱融胎,但車行老闆看我晴天騎雨天也騎,不建議我換。 趁放假日來找老闆幫忙換左手把總成。喇叭不會響,原來是被這一小顆斷掉的鐵卡榫給卡住,一拿起來就恢復功能。老闆說,你都拆到這邊,乾脆整組換了吧!於是把原廠寄來的總成給換上,後煞拉桿部份需要放鬆後煞的線,這是老闆幫我弄好的,收工。這台SW2幾年前換過左把手總成,是請SYM車行幫我調PGO/HOT50的來用,裝上去時,大燈遠近燈的開關是相反的,後來是回原廠時,幫我給弄好的。車上原廠的"高達40AH鋰三元電池"是從我另一台SWAP移植過來後,騎了三年又兩個月了,約4000多公里,一個月平均騎一百出頭。這中間只有換輪胎和換齒輪油,沒有其他維修和保養支出,車子騎這麼久,買斷式的電池會比較好(……便宜啦!)。假如是換電資費(kymco)199或299(gogoro),就得多付7500或11000多了。
其昜電動機車6年10個月(48,411公里):鋰電池放多久不會壞?現在車上里程是48,411公里,比上個月增加629公里,平均每月590公里。前陣子,前輪打飽氣之後,氣會慢慢漏掉,在騎車前就要用隨身打氣機打氣。不趕時間都還好,在快遲到的時候,真的不想浪費時間每天打氣,弄得緊張兮兮。原本的氣嘴雖有點鬆動,調在某個角度時,轉到定位後密合度不錯,可以撐一到兩週再打氣,現在不管怎麼轉,都會漏,10月初的連假放完,胎壓剩下0,完全不能騎。請老闆拆胎,輪框內氣嘴固定螺絲鬆了,老闆給他鎖緊,測試不會漏氣,這樣我就不必每天測試打氣機功能了。沒意外的還是不時會看到改裝電動自行車/機車起火的新聞。我的電動機車車上電池要換時,有原廠在的一定優先買原廠電池來換,已經沒有原廠的就要去找有專業與口碑的工作室幫我組,像是下面裝在小麥町電動機車的這顆,六年前的18650規格SDI鋰三元電芯,就已經採用電池固定架,再加上鐵製外殼的保護,可防止騎乘時的雨水滲入,也能避免騎乘時震動造成內部位移。不少車主為了增加騎乘里程,增加原本電池容量,會上網自學組裝18650鋰電池,若看到的是過時且錯誤的教學影片,只單單用收縮膜當成外殼。這樣組出來的電池,放在車子上長期不斷的震動,遲早會把收縮膜給磨破,接著裡面的電池芯外皮或線路再被磨穿,就會正負極短路,出現大電流放電的高溫,一不小心就燒掉整台車或整排機車。假如你車上的改裝電池是只用這種收縮膜方式密封的話,快點找時間去給人檢查有沒有收縮膜和線路的外皮被磨破的痕跡,若有,請立即處理。不然,你的車很可能變成下一個上新聞的。 鋰電池放多久沒充電還能用?我的實際測試是長達3年半小麥町車上接近三年半沒充電的胖胖電池,電壓還有27.2V,先牽到車行把兩個輪胎的氣給灌飽,騎回家後馬上插電。充飽後是29.3V這個電池是六年前胖胖手工製作的,還能騎喔!三陽原本預計今年要量產上市的電動機車,在發表一台三輪電動機車之後,隨即發佈要延遲三年才要上市,看得出來,三陽對於電動機車的這個市場,還是不看好,其原因個人推斷是:1.電池未有中油公司的後援2.充電樁數量不足與充電環境不友善3.補助經費越來越低SYM硬推出車款上市,還是會被現有的PBGN壓著打,有能力要自設充電設施的車主,仍沒有法令的配合,就算有心的車主要自充,也是困難重重。
其昜電動機車6年11個月(49,125公里):七期油車補助11億,白牌電車補助3.2億這個月里程49,125公里,比上個月增加714公里,平均每月592公里。 剛好到每2000公里換齒輪油里程 最近車子在滑行時,會聽到後輪有一點點"啦啦啦"不太順的聲音,問老闆是不是像上次傳動盤上蓋軸承快爆掉?他用手輕輕轉動後輪時,感覺有一齒一齒的輕微振動,很可能是齒輪組因為齒輪油進水,長期下造成生鏽,等過幾天再去拆開檢查,順便再換一次齒輪油。台灣機車銷售第一的龍頭大廠:光陽機車,11月底終於推出將在義大利生產上市紅牌RevoNex 和還不知產地的白牌F09,為降低生產成本、運費、關稅,都不是要賣給台灣的消費者,看來只能期待i-one DX早日量產了。 台灣三大機車廠內,山葉有兩台E-Vino、EC-05,SYM只有一台new E-Woo,光陽則是有NiceEV、Candy EV、Many EV三款,是市售電動機車車款最多的廠商。這次再發表車款,先不論這台車的設計開發是在哪,單看他們願意投入資金設計出新車款,這就非常有誠意了。不少電車車友只要一看到光陽的電動機車,就膝反射的開酸,風度不好的還開罵,實在不是個健康的心態。只要有廠商願意投入電動機車的生產,都是值得大力讚揚的,每家廠商用產品性能來直球對決,消費者就能在越來越多的車款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車,終有一天,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續航可跟汽油差不多的時候,不用煩惱哪邊可以補充的問題,這樣就能讓人無痛轉換到電車上。 電動機車市佔率腰斬最近不少媒體或專欄開始檢討今年電動機車龍頭市佔率非常難看,是因為......一大堆分析與檢討,最大主因是:今年政府灑錢補助七期新車,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才不管油車或電車,只要同樣125白牌性能的車,哪台最便宜,就不少人會買單。至於電動機車該不該降價求生?這是該廠牌自己要評估的,因為一定會有買不起的人,不管賣再便宜都沒有用。109年度中央6億地方政府補助5億,共計11億元,補助13.6萬台七期燃油機車;補助重型電動機車約3.2億元左右。油車的補助是電車的3.4倍,讓油車大廠笑呵呵,連車都不夠賣。明年還是要繼續補助油車嗎?油電平權的政策天平,現在是歪到油車這邊非常多,明年這金額應該也要稍稍平衡一下吧?補助車輛數下降,多出來的預算就再把充電設施多佈建,也把現有的設備做個清點整理,不堪使用的站點要修復好,才能發揮原本設立充電站的用意。除了建置的費用之外,還要再編一筆預算來維護設備能夠正常運作。
golden888 wrote:其昜電動機車6年11(恕刪) 那些陽玩蜻蜓點水式不是真的為電車發展環境好, 跟膝反射無關, 對面禁摩搞到開始願意推展更高速電車就全力配合好棒棒; 這邊呢只要業者施壓政策背後為了個體選票還能說改就改甚而取消電車全面上台實現, 進而樂的狂賣油車光歐洲無論再怎樣後年一到, 政策要求公升油耗要是不達22公里/升, 連賣都沒得賣, 有看過哪幾家當地業者出面逼歐盟暫緩施行最新嚴苛排放政策? 更不要說外國車廠本田乾脆改販賣油電車,這個島是很可愛但也很鄉愿, 那些陽這幾年內根本就沒打算認真出台像樣合乎市場多數需求電車, 打翻自家油車基業怎辦?
其昜電動機車7年:其昜Ahamani LFP 4860 Battery Pack Specification鋰鐵電池規格與表現車上現在里程是49,277公里,只增加152公里,平均每月587公里。上個月騎了三天,因為齒輪油乳化嚴重,後輪有異音和漏油髒汙,就寄回原廠拆開檢修。這一個月就出動油車和四輪上場代打通勤。接下來一個月要載人通勤,也得開車上班,二月里程也會減少不少。這次回廠換了O型環、齒輪油油栓、後離合器、殘電量線路、更新控制器、檢測充電器。車子寄回來後,馬達傳動的聲音跟之前不太一樣,在騎了幾次之後也就慢慢習慣。車子加速的感覺有比較好些,過熱限流的情況也是比較晚出現。在沒有跳出限流之前都習慣一路催,早晚都會亮過熱燈出來,車速就會變慢。這次回廠時,也把風鏡換了,這次還是選同款的來更換,這款使用這麼五年來都沒什麼問題。之前雷殘時,在風鏡下緣有留下一些刮痕,這區域雖不影響前方視線,但因為固定支架的底座螺絲被我不小心給轉壞,只靠單邊固定夾騎起來會有些晃動。這次回廠就請工程師幫我把他給換了下來,裝上新的。一整片高透明度的完整鏡面,看起來就很舒服。其昜Ahamani LFP 4860 Battery Pack Specification鋰鐵電池規格原廠工程師回報車上這顆鋰鐵電池在騎了三年5個月,約2萬6千公里之後,容量是98%。以我的騎乘習慣滿電可騎約50公里來推估,這顆電池循環次數約520次了,容量只降了2%,這樣要用電池爆掉當藉口換新車,我看是不太可能了說。原廠規格寫的循環次數有3000~4000次,離10萬公里還有7萬多,一年騎7000公里的話,不就還要10年才能騎爆他?就期待這顆鋰鐵可以讓我騎到20萬公里吧!!買斷電池與月租費的比較這顆原廠"其昜牌"鋰鐵電池,是專為SWAP腳踏下方電池倉空間所訂製的,重38公斤,iE125鋰三元重量是31.5公斤,G社兩顆是20公斤。這里程換成以換電月租支出,10年之後會付多少錢呢?10年+3年5個月的月租要161個月X799=128,639元。自充月租費支出,10年後的總支出:以iE125可自充的最低月租399x161個月來算=64,239元。看來iE125的自充月租也是另一個較經濟的選擇。台灣市場的市面上免繳月租的白牌電動機車目前有多少款?1.FARA2.ADLY M33.SOCO TM今年能海將會出一台G5,應該也是這種買斷式的設計。
golden888 wrote:其昜電動機車7年:其(恕刪) 希望免月租的白牌二輪越來越多~原來這台原廠鋰鐵電池38公斤、IE125是鋰三元電池呀?我都沒注意,31公斤也是很重、睿能單顆10公斤已經很重了(大概是換電式的上限),一組電池吃掉整車將近20公斤的整備重量😅Ionex換電單顆輕很多(電量也少很多),提供白牌電車要多載幾顆。汽油真的是體積和重量優勢。(18年4月牽狗二,總里程21500公里車主留
Jinan20190804 wrote:睿能單顆10公斤已經很重了(大概是換電式的上限),一組電池吃掉整車將近20公斤的整備重量 印象中這換電電池10公斤重量限制,是TES所規定的,要領補助就一定得在這重量內。原本40AH兩度電的鋰三元是20公斤,現在的其昜牌鋰鐵三度電電池容量增加一半,重量增加快一倍。這是兩種電池能量密度因素的差距。本來鋰三元體積比較小,但高度高,鋰鐵的體積雖大,但有根據實際電池艙尺寸打造,反而在腳踏位置上,不會突起來一塊,使用上好很多。這重量在這台的CVT大扭力輸出傳動下的騎乘,沒有什麼不一樣感覺,在極速上,可能因此掉了一點點,換成鋰鐵電池,整體來說好用不少。
golden888 wrote:印象中這換電電池10(恕刪) 原來TES還有這規定,我以為是大眾在操作力量平均值的上限。(雖然10公斤每次提都覺得重,怕摔到鋰鐵電池好像也是油車啟動電瓶的改裝熱門,因為重量輕很多(和鉛酸比)又安全。(18年4月牽狗二,總里程21500公里車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