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其昜電動機車開箱文-台灣車廠誠意之作(10年6萬8千公里達成)

golden888 wrote:
市佔率第一名月銷量一萬台以上的廠,有一群激進的粉絲不斷在網路上嘲笑只賣幾百台的車廠,這樣有很威嗎?講贏了是可以消滅掉這些電車圈的敵人嗎?同是電車集團的成員之一,要想辦法擴大整個電動機車的市佔率才對吧?

真的不能同意您更多了
同是電車愛好者
實在不該在電車版上槍口向內

啊對不起
想到自己也酸過光陽做不出好車

但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啊
golden888 wrote:
.....
SW2找到一個地方,把M1的支架拿來這用。

您是用雙面膠黏貼在上面嗎?
hjfrank wrote:
您是用雙面膠黏貼在上(恕刪)





M1所附的短腳架,在底部原廠就貼好3M的強力背膠,很黏。
土豆乖乖 wrote:
真的不能同意您更多了...(恕刪)

光陽因為有油車包袱,守成派聲音比較大,大過柯董所力倡的電動化,沒辦法全力應戰。電動車性能若贏過自家的125的車款,不就正式宣告光陽要認真來戰了嗎?
所以建議他們要跟台鈴一樣,成立一個新的子品牌,用完全不同的管理階層和通路,從頭做起。不然,只能靜待油車市場慢慢衰退之後,他們才可能發展電動車款。

光陽做不出來重型電動機車嗎?我一點都不這麼認為,他們只是要跟三陽一樣,要做可以賺錢的電動機車,這個時機應該還沒到,但應該也快了。

現在這樣的肥滋滋的汽油機車上下游產業,當然可以不費力的繼續賺下去,養活產業的這些從業人員。
golden888 wrote:
所以建議他們要跟台鈴一樣,成立一個新的子品牌,用完全不同的管理階層和通路,從頭做起。

這樣當然會比現在好很多
但誠如您說的
子品牌真的做起來了的話
公司的守成派搞不好又不高興了

話說之前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宣布2025油車大限
還想說電動機車的前景看好
但....後來好像就沒了下文??
土豆乖乖 wrote:
這樣當然會比現在好很...(恕刪)

原本油車2035落日大限政策是跟世界多國看齊,立意良好,但在執行面上,主管單位訂出一份油車車口數逐年降低的上限之後,要各大機車廠開會接受,這份公文流出之後,油車產業大佬們就炸鍋,就一起跑去冰豆啦。
其昜SWAP電動機車6年5個月(45,361公里):Candy2.0充電插座更換

現在車上里程45,361公里,比上個月增加688公里,月平均589公里。
 
 
 
CANDY2.0充電插座更換
 
上次清潔接孔之後,充電時還是沒有一插就充,試了3次才開始充。這充電插孔接觸不良時,會有這些狀況:
 
1.插上電源後,一直閃綠燈,約要30秒才會進入閃黃燈的充電模式,有風扇運轉聲
 
2.開始充電後,不到1分鐘,又跳回閃綠燈狀態,風扇不轉
 
3.插上插座打開電源後,立即出現充電異常的閃紅燈模式,風扇不轉,充電器還會發熱
 
 
 
在充不進去時,要不斷的重覆插拔,重開充電器,等充電器偵測到這顆電池狀態後,才可以正常充電。
 

 
仔細看黑色插孔外殼應該是遇熱變形,裡面金屬端子已經陷下去,造成充電插頭插上去時,兩端無法密合,就會出現充電異常的紅燈。因為最近經常看到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機車在充電時出狀況,決定要找原廠修理。後來在社團內有車友判斷,應該是插座髒汙或變形所造成的,於是就把照片傳給山葉車行老闆,請他幫我跟光陽上游零件商調貨。他先把上游供應商找到的圖片傳給我,但裡面都不太像是我的零件,後來好不容易上網找到Candy2.0舊規的零件手冊,原廠零件編號3262A-ALK5-800。把正確編號傳給老闆後,三天左右通知我可以去更換了。
 
 

2013.1月的零件(機車大廠的零件備料系統還是不錯的,連這麼冷門車款零件都叫的到)
 
拆封之前老闆說:這組零件編號是我自己上網找到的,就算錯了,也不能退貨。還好光陽的圖解零件畫的超清楚,不必擔心會叫錯料。花蓮鋰世界吳老闆說,這個插頭是PP45,買來換插頭就可,因為這要技術和巧手,弄不好搞不好會燒起來的,安全起見,建議用原廠零件比較安心。
 
 

左邊是新的,右邊是變形的
 

 
還好這次不是電池有狀況,不用噴錢再送回原廠去修鋰電池。換好之後,回家插電測試,充電器一插上,3秒內就開始閃黃燈開始充電,風扇也開始轉動。原來要偵測30秒左右,才會開始充,或是根本沒充電,得不斷的插插拔拔,碰運氣般的,有時花了好幾分鐘,才終於開始充,充不到一分鐘,又會出現綠燈閃動,停止充電。現在終於恢復正常,插上就開始充電,隔天用車就完全不用怕沒有完成充電程序。
 
 


 
最近一台電動機車,一台電動自行車都是在充電時起火,除了充電器不要誤用外,充電環境避開潮濕與雨水,在電源處加裝定時器,避免電池被過充,可多一層保障。
 

 
這次去車行請老闆順便也幫我這顆已經不會回彈Power 鍵換掉,他從他的零件櫃抽一顆同色的零件,先用小起子把開關挖起來,拔下舊的按鍵開關,接上新的開關後,壓回原來位置,不用3分鐘搞定,現在按起Power 鍵就順多了。
 
 
 
G社危機處理
 
G社斷電保護的啟動機制看來越來越複雜,像是乳酪理論那樣,層層設計的安全防護,不小心出現了漏洞,而且這漏洞不只在車子零件上,也非常可能是電池裝上去之後相互引起的。希望原廠工程師們這次能夠徹底抓出問題,不要再來了。
https://youtu.be/WU9KLqN6D7o
 
 
 
G社2015年初登板的G1在外型上採用沒有人嘗試過的極簡設計,一發表就獲得海內外的一致肯定,化繁為簡的減法設計,就成為這幾年台灣電動機車的主流,後起的車廠幾乎都是跟著G社設計風格在走相對安全的設計路線,少數像是K社為了省成本而沿用舊油車造型的,就被消費者嫌到一個不行。現在機車廠很聰明,會針對30歲內年輕人推出較高價的車種,什麼功能都有,加上各式科技運用,讓年輕人買單。相對外型的"減法設計",這些功能就是"加法設計"了,如:唱生日快樂歌、聖誕快樂歌、APP開啟電源、KEYLESS、導航、倒車感應、馬達水冷、電磁鎖、內建胎壓、內建行車紀錄器...等。這些十年前的機車上頭根本不會有的功能,都在不斷的創新之下,都出現在新車款上面。讓一波波新車主被吸引住,不可諱言這群年輕的客層真的對台灣機車產業貢獻良多,帶動週邊改裝市場也蓬勃發展。但.....靜下心來想想,有哪些功能是騎車時必備的?所有人都會用到嗎?
 
 
 
機車本質上是交通工具,有人會當成交友工具、3C產品、貼心小秘書、導航、語音指令....以求跟上這個時代的潮流。若以安全和獨家特色兩相比較的話,我寧願選擇安全,不要其他,因為一旦沒有安全當成前提,其他再酷再炫的功能,也只是一時吸引眾人目光而已,時間久了就無感了。看到不少資深車主每當有人在FB上發車子奏生日快樂音樂的文時,白眼就不知翻到那一邊去了;當看到車主因為車頭無預警鎖上導致摔車受傷時,竟有不少車主是嫌這些出意外的車主是自己不小心,上路前沒有先進行安全檢查,讓龍頭解鎖不完全。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原廠從上到下的心態,幾乎不認為這是原廠機構設計上的缺失,鐵粉們都歸咎於使用者不會使用所導致意外產生。機車要算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使用年齡層廣,不應該也不需要有特別的使用條件:之前有人常說要通過智力測驗才能騎新世代的電動機車、騎車之前要先左右轉龍頭才能不被鎖龍頭...這兩點,前面這點,希望鐵粉能放下莫名的優越感,行進鎖死的大問題,原廠得再加把勁,想辦法在沒有鑰匙開啟的KEYLESS功能要怎麼避開這無法轉向發生的機率,這千萬不要有個0.0...幾%,是不能發生的0%才行,這樣才不會再產生消費者在使用上不快與不安全的經驗。
 
 
 
去年上半年還在說油車廠的凜冬將至,沒想到電動機車界霸主今年竟然就遇上寒流,這寒流起因是:沒想到車子賣太好.....超過後勤服務的能量。去年瞬間暴量的車子,連同前幾年累積的保養維修量體,把各據點壓的喘不過氣,Luke一看苗頭不對,立即召集車友座談,並推出360計畫,打算面對這難解的問題。只見各部門主管都站在第一線,唯獨最重要的設計部門沒有站出來,看來問題只是在發生後的處理,沒辦法斧底抽薪的從產品設計的根源開始檢討。當上頭主管還在用冷冰冰的大數據來呈現問題發生率下降的時候,這只能安慰到自己人而已,那些車子出毛病的車主是聽不進去的,這次的斷電召回事件,交通部說因為召回後還發生斷電的車輛數有700台,約是1%的比例,責令車安中心要求原廠必須再進行第二次召回。因為這事關行車安全與騎士的人身安全,建議原廠,就照交通部的標準程序進行召回吧!不要再撐在那邊,該擔的責任和成本要擔起來,消費者信心才不會潰散。(消費者信心反映在5月銷售成績竟比去年差好幾千台)
 
 
 
 
 
原本的市公所和區公所、火車站外,新設四處桃園區電動機車免費停車格資訊:
桃園區公園路42號
桃園區藝文二街77號
桃園區保羅街10號對面

 
桃園區中華路6號旁
 

 
越來越多的專用車位,電動機車使用者就越方便,可吸引到經常在市區找不到車位的人改騎

車上里程是45,928公里,比上個月增加567公里,月平均里程是589公里。這個月沒保養維修需求,沒機會去車行找老闆聊天。
 
G社進行電動機車史上最大規模的召修
15萬台的gogoro2,因為有1%的斷電故障機率,正式進行召回。每天有1,500台潛藏著會忽然斷電的問題,這情況真的不太妙,不只車主會有安全的疑慮,在路上的其他使用者,也是會有間接的影響。這次召回數量,應該是台灣車市上第二大規模的召回,史上最大規模的,應該是2010年Y社的20萬台。Y社前一陣召回七萬多輛排名第三名;G社上次三月份召回的7萬輛是第四名?(資料來源:google查詢到的)
G社此次15萬輛的召回,是台灣電動機車最大規模的,應該也是世界上有掛牌電動機車裡面最大的吧?
 
前幾年G社為了滿足龐大的新車需求,不斷的想方設法的要快點把車子交到車主手上,為了增加車款的吸引力,也設計出許許多多不同訴求的車型,以吸引不同的目標客群,在這壓縮的上市時程上,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測試出車子可能的缺陷,一直要累積到現在,已經有15萬台的時候,這樣要進行召回,就得花費更高的成本和第一線人員的時間來處理這些舊車的零件更換,原本要進行正常保養的車,所產生的排擠效應,就很可能造成新車車主預約期間拉長,G社360的計劃所增加的人力和維修站點,有辦法應付這15萬台的量嗎?
還是要授權給PBGN其他廠牌的車行,一起來進行召回?這樣才有辦法能夠兼顧到其他車主的售後服務。在這個時間點上,G社是否該緩一緩自家新車的上市促銷?暫時先讓PGO、YAMAHA、AEON...這幾家廠商的車款衝一波銷售量,月租促銷優惠能比照自家的條件,這樣消費者才有可能考慮買聯盟成員的車子。不然看到新車月租促銷方案中,只有G社自己車款才能享用,哪家有辦法跟他競爭?緩幾個月不要再去推新車銷售,趁著幾個月把該召回處理的先消化之後,再來賣車吧!這樣聯盟車廠才會多賣點車,投資下去的成本也才能有機會回收。不然,一年沒賣幾台車,以後也沒有其他車廠願意來加盟合作了。
 
電動自行車也能換電了

可愛馬這家是台灣很早就開賣來自中國的電自車款
 

今年也發表了四款可以用UFC交換式鋰電池的電自車款,每月月租是399元,不限騎乘里程。一台空車價29800-32800元,只是電自速限25公里的騎乘條件下,這個不限里程的條件,看來就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的。

單獨一家的電自採用換電,這普及率不若多家一起採用,若能結盟其他幾家電自廠一起用,實用性會高很多,換電站的密度越高,越能吸引使用者採用換電車型。
 
捕獲Many 110 EV 


上面這張拍到的綠牌正在雙載,順順的跟著車流在走;另外一天是在桃園縱貫路上看到一台白牌的則在停等紅燈,在綠燈時起步的速度與一般油車無異,性能較原本綠牌的提升不少,只可惜K社沒有花時間來行銷這一台車,連一篇車媒的測試文都沒有看到,可惜了這一台車。
golden888 wrote:
只可惜K社沒有花時間來行銷這一台車,連一篇車媒的測試文都沒有看到,可惜了這一台車。

因為對大廠來說一般電動車賺不了太多,只要符合官方政策就好
心力放在可以外銷且高附加價值的重型機車才是對的
看看日本大廠哪家有花大成本在銷售電車就知道
電池問題還沒達到一定水準之前,大都需要靠補助政策
golden888 wrote:

車上里程是45,9...(恕刪)

樓主,日本Y社幾個月前就宣佈第二台電動機車,不會跟G社合作了,準備用自充方式,才能走向國際,看山葉賣的台數就知道!
睿能不但生產電動車,更改變整個消費方式,這點有高度風險,就是車一直賣,後勤支援會一直拖著,換電站及電池,永遠成本一直墊高。
結果他自己搞個活動499吃到飽一年,聯盟其他成員沒有,這種作生意手法,在台灣的商業模式很糟,一般我們叫斬後腳或是割稻仔尾,這以後誰敢跟他合作?
好險什麼公規破局,就像肉粽挷在一起般,任他說?
  • 1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