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相信這邊在討論的很多人,並不是為了投資理財、買賣股票而討論的。而是從消費者角度,想買一台來用的。
買東西,會討論:性能、價錢(即所謂性價比,C/P值),這很自然。
充電柱什麼的,可能住高樓大廈、公寓的人比較關心。透天厝的人,把機車停在家裡一樓裡面,就可以充電的。
電動機車無法普及,完全是因為價格太高的原因。
撇除續航力不談,電動機車好處很明顯:
● 沒有排煙管,不排放廢氣,不製造空氣污染。
● 加速(初速)快。
● 靜音。
● 不用熱車、暖車,啟動馬上走。
當然某些人可能會想說,排煙管是給後面的人吸的,又不是自己吸。管別人死活幹麻。
但如果電動的大量普及,停紅燈時也不用去吸別人的廢氣,不是嗎。哪有每次都有空隙鑽到最前面去的。
噪音什麼的,也會大幅降低。
shenta wrote:
油車5年的保養+油錢已經大於電車的電費+電池損浩
...(恕刪)
單靠一台電車就能滿足一切生活通勤所需?例如二十km的路途也是騎電車?載人呢?
所以需要兩台車?一台油車一台電車?這樣車價總共多少?車要停哪邊?
嚮應環保?一台電車的製造過程、電池和充電站的設置,要消耗多少資源?產生多少廢棄物與污染??
短距離的話,走路或是腳踏車最環保不是嗎?
上面說「標準台灣人買東西心態」?消費挑便宜的買有什麼奇怪的?有人專挑貴的買?挑便宜就表示要放棄品質和安全性?這樣護航真的是在幫產業說話嗎?難到要眼睜睜看著對岸有天連品質都贏過台灣才高興?
其實與其要給台灣的電車產業補助,還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並轉用在確實對進口品的品質、安全性的實質把關!開放市場,價格才會合理化,電車品質因為競爭才能提高,產業才有未來~
shenta wrote:
一台油車7-8萬,7-8萬的電車已可打趴油車。
油車5年的保養+油錢已經大於電車的電費+電池損浩
說多沒用,要不你也弄台EGo大白試試看?
就八萬來算,光陽125機車五萬多買得到,雙載上山環島輕鬆寫意,
還剩兩萬五可以慢慢用,尤其對許多生活較苦的人更重要。
一次先拿出八萬,光這一點電動機車就很多人不會買了,
我暑假最常去的地方是山上,桃園市到新竹縣司馬庫斯來回240公里,
假日常常看到大學生十數台機車一起上山,幾乎每一台都是雙載,而且都是當天來回,
要應付這種行程電池得準備至少四度電。
以中華0.5度訂價18000元來計算,算15000就好,光電池就要12萬,兩度電就好,光電池還要六萬,
想跑遠一點就別想八萬解決問題,電池連車子一次要拿出十多萬才夠,這開甚麼玩笑?
學生用車不能只考慮讓他上下課,上山環島都是很基本的需求。
所以完全打趴油車這種說法提都不用提,賣車的人才會去說的語言。
短程買電動車可以,但是性能、泛用性電動機車都遠遠比不上,
省錢部分目前甚至還不能真正讓人有感,除非電池DIY。
我也相信電動機車比較好,因為我自己可以DIY電池,自己換高瓦數電機、控制器提升性能,
但是多數人不能DIY,DIY也不合法,所以不用提電動機車改裝後有多猛,打趴油車這種事情。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