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ptw wrote:
你想要多元選擇,就該去敦促不長進的廠商,而不是防堵優秀的廠商,本末倒置。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優秀的標準,如果是月銷量,那目前是光陽,如果是電動車技術架構,我想你應該看過我在另一棟樓寫過充電汽機車才是想全面取代油車的較好架構,也是目前世界主流,我相信你應該也看過我敦促中華改善月租條款的文章。
最後,我發文原因不是要防堵誰(PS),我前面說過,我只是因為看到誇張的吹捧或離奇的說法,才會出來發文指出實際情況,我相信指出實際情況並不是防堵,如果我講的不對,你可以反駁,如果你認為我寫的不利於你所支持的廠商(你所謂的優秀),那是因為實際情況是那樣,不是我在防堵它。
PS: 你應該是看到我說我私心希望未來不是由封閉換電主導,但是同一篇我也說過發文原因(看到誇張的吹捧離奇的說法,發文指出實際情況)。只是我指出實際情況的文章內容,不違反我的私心而以,為什麼剛好都不會違反?因為我說過我一開始是各陣營評估,是看了實際資料依合理邏輯仔細分析後(PS2)才確認哪種技術架構是主流,哪些方案對消費者有利/不利,條款不利的我也有發文敦促廠商,並不像許多人是無條件支持甚至出現誇張的吹捧離奇的說法。
PS2: 我在上面那另一棟樓連結的第一篇開始的討論文中開宗明義就有說過我分享我分析的結論給大家,讓和我一樣認真評估的不用再花費和我一樣的心力,覺得哪裏資料有誤或邏輯不對可以反駁,口水戰就免了。
pineman wrote:
我不知道...(恕刪)
你不是什麼偉大的作家我當然不會去追你的文章。所以你就當作這裡沒人看過你寫什麼。別一直自己貼金要我們去查你的文。在這一版搞不好我的知名度還高過你呢!

至於所謂的充電車是主流,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全世界除了台灣,並無其它地區提出優秀的換電系統足以取代充電車,睿能以目前的產能也尚未進軍海外。這就是理由,誠然不是所有地區適合換電,但相反地,也有很多地方適合換電,通常大都會且使用機車當主流的地區就很適合。簡單講,目前除了台灣,其他國家的充電車尚未遇到換電車的挑戰。這就好像德國發明汽車後,中國還是以馬當交通工具一樣,因為汽車還未引入。
至於優秀的定義,當然不會膚淺地用銷量當唯一標準,那是你講的可不是我說的,影響銷量還有價格因素,這還需要我教你嗎?就像iPhone 作為一個優秀產品,但始終不是銷量最高的產品。至於什麼是優秀?提供消費者良好的使用體驗就是了。市場評論會告訴你,你自己去查。而換電系統能大敗充電系統,正是因為換電提供了更好的使用經驗。
pineman wrote: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優秀的標準,如果是月銷量,那目前是光陽,如果是電動車技術架構,我想你應該看過我在另一棟樓寫過充電汽機車才是想全面取代油車的較好架構,也是目前世界主流,我相信你應該也看過我敦促中華改善月租條款的文章。
最後,我發文原因不是要防堵誰(PS),我前面說過,我只是因為看到誇張的吹捧或離奇的說法,才會出來發文指出實際情況,我相信指出實際情況並不是防堵,如果我講的不對,你可以反駁,如果你認為我寫的不利於你所支持的廠商(你所謂的優秀),那是因為實際情況是那樣,不是我在防堵它。
PS: 你應該是看到我說我私心希望未來不是由封閉換電主導,但是同一篇我也說過發文原因(看到誇張的吹捧離奇的說法,發文指出實際情況)。只是我指出實際情況的文章內容,不違反我的私心而以,為什麼剛好都不會違反?因為我說過我一開始是各陣營評估,是看了實際資料依合理邏輯仔細分析後(PS2)才確認哪種技術架構是主流,哪些方案對消費者有利/不利,條款不利的我也有發文敦促廠商,並不像許多人是無條件支持甚至出現誇張的吹捧離奇的說法。
PS2: 我在上面那另一棟樓連結的第一篇開始的討論文中開宗明義就有說過我分享我分析的結論給大家,讓和我一樣認真評估的不用再花費和我一樣的心力,覺得哪裏資料有誤或邏輯不對可以反駁,口水戰就免了。
相信我,
你這些真心話,對那些龐大的特殊帳號大軍是對牛彈琴,
你沒有要防堵,但那些人要防堵阿
你說出實際狀況在,在這版就是會被炮阿,沒被炮到外太空就不錯了!(越實際炮的越大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