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WK wrote:
補助與關稅是兩碼子的事,政府本來就不應該用補助當政策,好的企業是不需要靠補助來贏取消費者的認同
"補助"是拿百姓的錢補助補貼企業營收,由其是在交通工具上,取消補助並讓燃料稅改為隨油徵收,這樣才是一個建全的市場(恕刪)
燃料稅改為隨油徵收 這大家吵了很多年了,但政府還是沒作為
扶植有潛力的公司,正是政府該做的事。
舉例:台積電
台積電的誕生,乃是三十年前由政府領導精英、民間科技人才與海外人才的回流,共同策畫出半導體的發展方向與特殊商業模式,並以政府資金挹注與政策優惠,乃有今日號令全球半導體江山的台積電。換言之,台積電的成功,政府官員、資金與政策之導引與奧援居功厥偉,如今全球主流產業的發展,尤須政府力量的幫贊與扶持,因此「五+二」產業政策的爭辯,應不在於政府的角色,而是產業內容是否具有未來性與發展性。亦即,下一世代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產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找到生存利基,這方面確實需要經過專業與理性的論辯,但由台積電成功的經驗看來,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加持與扶持之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是以前政府的作為 (現在的政府就別提了…)
另外
"好的企業是不需要靠補助來贏取消費者的認同"
這句話沒錯,但不適用在新創。 (適用在兩羊)
新創初期當然需要大量資金來扶植,不然起頭就準備腰斬了。
叫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自己找吃的?
為什麼國外獨角獸一堆?
因為人家政府有在做事,而不是在台上打來打去,打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