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man凱 wrote:更新一下進度喔!因為...(恕刪) 太驚人了~!凱大!!又再一次進化是越改越大!彷彿有滿滿的創意用不完一樣!!記得以前工研院有研發一款白色大型的電動機車,改裝程度真的比不上你的車,工研院一次還搞了10幾台,但是他們是請高雄安東技研工廠代工的。
凱大的動手能力太強了.以前我知道可傾側結構(大陸叫不倒翁)是個旋轉裝置.這裡凱大把圖片掛上來,我終於看清結構細節了.謝謝.還有,用掛車拖發電機是個好注意.我以前也思考過,偶爾的長途行駛可以用拖車來臨時將就.順便還可以拖點別的.如果是電動汽車的話,放在車頂也算一個辦法.預祝凱大環島一路順風,馬到成功.
rico0123tw wrote:造反了、造反了!時間、技術&資源有限 務實通勤車才真是有用的說,對於臺灣電動車,你的數據跟貢獻比我大多了。為了滿足我個人需求,其實我有個公司牌也增加營業項目合法設計製造電動車,但它永遠不會量產,也不會販售,單純滿足個人私慾,很傻的一個人後。誰叫我想要的東西市面老買不到,索性開間設計公司,自己研究設計各種東西自己用,至於資金來源,就用七年學校所學,做做室內設計與建築外觀設計騙騙錢吧。當初開室內設計公司,還被指導教授念不務正業說,誰叫建築師那麼難考,考一年就不想考了阿,我適合實做,而且建築這件事讓我太失望了,業主只想容積建蔽率最大,根本不想花錢在創意與設計,只想賺錢最大化,真的很失望,臺灣建築無特色,不怪建築師,怪有錢的幕後大爺。不適合唸書考試啦!但如果我的作品能刺激電動車市場有個願景,其實也是功德一件啦!
kalinka520 wrote:協長加油啊...姐姐...跳針加油舞 ka大,有看的你重新編輯前的內容!你也陸戰隊的後,看你T數,其實是我學長啦,我研究所畢業才當兵,進去連排副年紀都比我小,因為學歷高,年紀大,體能又屌,又是士官,加上主管大家排假的生殺大權(連連長休假都要找我商量),戰技測驗還是滿靶王(175六顆集中度還沒人破我記錄),老實說進去還真沒人敢操我,所以兩年陸戰隊,還滿爽的,每天都在排副寑室喝酒說....
地球国民 wrote:凱大的動手能力太強了.以前我知道可傾側 地球大,老實說你還滿讓我佩服的,因為你對電動方面的認知,高到很多連我都看不懂,臺灣應該只有s教授能跟你討論細節,猜側你也是某家大廠的工程師或老板級的吧!真想有天中樂透彩,別管公司營運了,丟些錢進私立大學,挑幾個研究所跟教授學學,也不在乎文憑了,能多學些,就儘量挖。好羨慕那些會寫程式,會懂各種機械運作原理的工程師,花個十幾年在學校,這樣自己能設計做出的東西才真是搬的上台面阿!!!
kaiman凱 wrote:地球大,老實說你還滿...(恕刪) 也曾可以算電子工程師吧.對模糊(數學)計算,數字濾波和控制技術特別擅長.對物理的理解,特別是中學物理課的成績,好到(幾乎)不可能有再好的學生了.和核物理學家,生物武器專家,都是能交流看法的.現在我喜愛對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做觀察,分析和評論的事情.隨便舉兩個科技新聞的例子,一,前天美國試驗反導導彈,連續三次失敗,原因呢?美中俄想擊落大氣層外一顆慣性飛行的彈頭很容易,但是,讓雷達分辨真假彈頭太難了.現在俄羅斯和中國的核導彈,每發導彈會攜帶數十枚輕誘餌假彈頭及數枚重誘餌假彈頭.輕誘餌假彈頭是指,一隻氣球裡面裹著一顆鋰電池,氣球外層塗上金屬反射層.然後美國人用雷達看,目標反射面積和真彈頭一樣,用紅外雷達看,假彈頭髮熱溫度和真彈頭也一樣.然後用雷達來計算誘餌飛行軌跡,由於真假彈頭在大氣層外一起慣行飛行,所以,看不出哪顆是有機動性的真彈頭.所以,美國反導彈無法判別,只能隨機去擊中一顆.舉例,假設有七十顆真假目標一起飛行,雷達上一片雪花,其中只有五顆是真的,那麼,隨機擊中一顆的話,命中概率只有5/70=7%.這個命中率太小了.如果為了保險,要把這七十個真假目標全部命中,需要同時發射一百枚反導彈.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重誘餌假彈頭是指,重返大氣層的假彈頭.輕誘餌假彈頭在重返大氣層時,會失去作用,所以,輕誘餌只在大氣層外為真彈頭護航.重返大氣層時,是由多枚重誘餌護航,一起下墜.重誘餌是類似椎型彈頭結構,雷達反射,下墜速度及軌跡特徵都和真彈頭相仿,當然比輕誘餌重,所以叫重誘餌.現在的核彈頭下墜,已經不是大家想象的在一個平面上的一條可預測的曲線了,而是螺旋形高速下墜.所以,在雷達眼裡,如同大家舉槍要瞄準一個快速擺動目標一樣,很難瞄準.命中率很低.所以,我在五年前就認定,不管中段反導還是末段反導,美俄中相互之間,沒有意義.單枚反導彈命中一個真目標的概率小於百分之十.二,前兩天台灣熊貓生孩子了.以前大陸送出去許多熊貓,只有墨西哥城的熊貓能健康繁殖,現在有一大家子.都歸屬於墨西哥所有.發達國家的,包括日本的基本都死光光了.難道,墨西哥的科技更發達?當然不.原因呢?由於墨西哥城和熊貓故鄉四川神農架的氣候很相似.中等緯度亞熱帶高原氣候.所以,熊貓如同在自己家鄉的氣候環境一樣,比較健康有活力.所以能自然繁殖,繁殖力還是夠可以的.而放在發達國家的,屬於北方國家,氣候寒冷,熊貓感覺太冷,不舒服,活力不夠.所以繁殖力低下.幾乎沒有自然繁殖的.所以,我認為,要熊貓在台灣健康生活,最好是放在海拔高一點的地方,比如說海拔一千米,不冷不熱.那麼熊貓的生活要舒服得多.否則,很難指望熊貓能在台北自然繁殖的.
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團團」、「圓圓」屬於台灣,他們愛的結晶幼仔,當然也屬於台灣,未來不會將她送回中國大陸。外界關切的未來育種,園方會另訂計劃,在「最好的物種」理念下,讓她與其他大熊貓交配。---------------這個概念不對.每隻熊貓都是有血緣譜系記錄的.要避免近親繁殖,所以,這個孩子熊貓一定要和另一隻熊貓交換,才能優化繁殖.從道理上說,不可能再單送一隻熊貓過來,因為這不合理不必要也不可能.最可能是,這隻小的大熊貓,有很大可能要送回去和其他熊貓繁殖.然後交換一隻同樣年齡的其他熊貓過來.當然,這隻熊貓在法律上的確屬於台灣籍,或籍貫的.台灣動物園應該這麼說:這隻小寶寶總是台灣籍的,但是,擴大熊貓種群,優化繁殖,是第一位重要的工作.所以,會按照最合理的方式來安排其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