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聽說全台交通工具油改電(用碳排算),每年將吃200億度。

對樓主的問題不予置評,但後續討論很有趣,來導正一下多數人對電動車最基本的誤解:

●想想看,如果家裡可以加油,每天早上都是滿油,去加油站的機會有多少?(只剩下單日行程超過300~450km<視車種>時,去補充一次,就這樣)

電動車之於汽油車,就像智慧型手機之於傳統手機,你不會要求智慧型手機要有好幾天的續航力,也不會要求傳統手機速度要有多快
●電動車出遊就得找過夜充電的地方,一天超過300~450km就得靠超充中途補給

拿充電站跟加油站比是一種謬誤,除了超充以外,電動車不會專程去充電
●電動車是利用休息或停留(過夜)的時間充電,充電站其實更接近休息站或停留點

原文:[Tesla知識家 #0] 電動車的使用習慣/流言終結
HRLin1 wrote:
對樓主的問題不予置評...(恕刪)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HRLin1 wrote:
對樓主的問題不予置...(恕刪)


不瞞您說 這種銷售話術我也常常寫
重點當然是只說部份事實 而且是對自己有利那部分 最多出現在那種覺得消費者會自動對我們的產品感到滿意 我們叫做自我感覺良好的服務提供者
就這張FAQ來說 我不知道除了在美國都會區附近住獨棟有大車庫的中產上班族有誰能達成這種條件
我在加州坐過同事的電動車 他是覺得很方便沒錯 車廠也有跟連鎖超市簽約設供電站 反正要跑遠一點就開車庫另一台PICK UP就好 在台灣誰會有這種車庫 或在台61沿線找一個供電站看看 所以最後就只有少數菁英爽一下而已
要是在能源科技跟基建跟不上的情況 電車帶有高效率燃油發電機比較能度過過渡期
iem2000 wrote:
這是中油永續報告書...(恕刪)

那個用電量是年用電量啊!
我大約算了一下,這一年的用電量以興達火力發電廠的裝置容量太約41小時就達到了。
其實電力在煉油廠的能源佔比根本微不足道,煉油廠最需要的能源是------熱能
蒸餾需要熱、裂解也需要熱,用蒸氣或是熱媒油的形式傳遞。電力是用於廠房的控制元件、泵浦、壓縮機等設備的運作,雖然佔比小但一旦停電設備不能運作,生產也是停擺。所以石化廠都會有自己的發電廠,嚴格來說是熱能廠,用煤燒水提供蒸氣順便發電。像六輕這麼大規模的廠區其發電廠一定要求能自給自足,多餘的電則外賣。

回到主題,個人對電動車無偏見,但目前不考慮是因為續航力完全無法滿足需求,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不同,我一天的通勤里程超過60公里,假日有時也會因旅遊的目的跑遠一點,里程大約是80~200之間,目前的電動機車完全不合我的需求。
壓力鍋 wrote:
那個用電量是年用電...(恕刪)


你的單位搞錯了

台電目前線上達興發電機組四個2100mw

200億度 整整要13個月24小時不停運轉的發電量才夠
timeriver235 wrote:
你的單位搞錯了 ...(恕刪)

我是由維基查到的"裝機容量432.595萬千瓦",那就是4325950千瓦=4325950kW(我先前算錯多了一個0)
1度電即1kWh
所以1777069千度=1777069000度=1777069000kWh
則以興達電廠的裝置容量全力發電需要的時間是
1777069000/4325950=410.8hr=17.1天
先前把裝置容量換算為kW時多了一個0,應該是410.8小時才是。
而若照您說的裝置容量2100MW=2100*10e6W=2100*10e3kW=2100000kW
則發出1777069000度的電需時
1777069000/2100000=846.2hr=35.3天
我怎麼也算不出要13個月啊!
------------------------------------------------
啊!我發現我們講的東西不一樣,我算的是15樓中油的報告書中的外購電,您算的是標題中的200億度電。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不瞞您說 這種銷售話術我也常常寫
就這張FAQ來說 我不知道除了在美國都會區附近住獨棟有大車庫的中產上班族有誰能達成這種條件

誰跟你銷售話術,優缺點都寫在上面了,小弟只是個工程師,也曾有里程焦慮,但認為電動車瞬間輸出的爽度壓過其他缺點(買車本來就是取捨),做了功課理出克服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導正不專業的政府和媒體給大眾的誤解,讓政府把建設充電站的資源放對地方(快充>>>>>慢充)

成立的前提確實是要有家充,北部可能辛苦一點,但沒有家充只差在你肯不肯一週多跑一次超充而已
這個不用爭了
除非自己真的很專門
去做相關的論文跟計算
不然不管查再多資料都沒用

政府或相關部門想要讓你認為那個是對的,就會變成那個是對的

最近一次就是薪資,政府想讓我們覺得外面薪資很好,所以我們平均月薪就變成快6萬@@

之前說台灣根本沒缺電,都是台電藏電,現在變成不會缺電,只是跳電


tjptw wrote:
什麼美國學霸?根本...(恕刪)


1.抱歉 我沒有查到
2.謝謝 我不會去查

請問提出異議然後用一副"你不懂"的嘴臉來講"給你個機會去查維基":
請問1.要查哪裡啊。
請問2.你提出反駁異議的你,請問怎不會是你提出理由,用這樣含混的字眼來掩飾,這是個追求真相的應有態度嗎,還只是你在打空包彈,而且維基是每個人都可以編輯的,它裡面的看法其實也不完卻正確,你知道嗎?

>>>>>某些人就是自己以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可以對別人頤指氣使嗎?
今天就是有很多的爭論點跟疑問,所以大家才提出來討論,請不要用不對等的態度來發表,這樣不理性更不客觀,對於事實更沒有幫助
除非 你要的根本就不是事實


抱歉~~後來有看到你疑似提出的證據,但根本的來說只是質疑他的立場跟說法,但是並沒有證據顯示他的論點是錯的。
你可以質疑他的立場,但是在沒有提出直接反駁證據之前你就判斷別人是錯的,這是合理的程序!
我歡迎你提出直接的證據來說 他是錯的。
PS:就好像你一直覺得被大家誤會,然後想辦法找人提出反駁。然而這樣的反駁 目前又沒有人能有直接證據說他錯了。結果旁邊一群無知的群眾,就在叫囂說你去吃屎吧,錯就錯講什麼理由地人云亦云。
氣候變遷的嚴重,我們體會到了。
但是 陳立誠教授也提出了解釋跟說法 指出某張圖表被誤用到不良企圖,所以氣候災害的並沒有變嚴重的趨勢,是因為人口增加與物價上漲導致看起來受災的金額大幅上升。這也是個說法。
所以眾多正反面的說法都必須考量進去 如果純粹只就自己所知而宣揚某種理論或某種立場是不道德的,因為容易引人犯錯。

subhan wrote:
看了這兩天的回文,...(恕刪)


我想大家的重點你沒搞懂,而且請你也不要轉移焦點:

大家想要的是"整個system"的討論 不是只討論 電動車VS燃油車 本身(item)的排放與汙染
如果只討論本身 那當然沒有甚麼好爭議的無可爭議的是電動車佔優。

然後 就只會質疑別人的立場,難道犯人就不可以請律師辯護了嗎!
那有本事就提出反駁的證據!!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