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這消息正確嗎??

Harrychou wrote:
i-road的轉向與傾斜機構完全是靠電子設備處理的,其實也沒多複雜就是
(雖然這樣說,但個人為了搞清楚那個結構也是想了很久才發現這麼簡單)
(這個光靠純機械做不出來)


沒這回事。

淘寶有銷售倒三輪自行車,而且是大陸製的,外型就是淑女車的樣式,只不過前面有兩個輪子。
不只轉彎,騎沙灘、草地不會跌倒,在大斜坡上可以側騎,純機械結構。
看影片時前面兩個輪子就會自動改變角度與高度,完全機械結構。

該倒三輪自行車的前輪與一般倒三輪自行車不同,兩個前輪非常靠近,
不過最近沒再看到,可能是外型不好看。
目前還在架上的是韓國與其他倒三輪自行車,前兩輪的距離較寬,而且多數反而沒有轉彎時防傾倒的結構。

淘寶也有很多倒三輪機車,除了倒三輪機車轉向輪會調整傾斜角與高低之外,
現在淘寶還有前單輪、後兩輪的機車,後兩輪在轉彎時也會自動調整角度,
不會像傳統三輪車轉彎時那樣不順暢,跟倒三輪機車一樣穩定。
eagleeagle wrote:
沒這回事。淘寶有銷...(恕刪)


天差地遠

對岸的都是被動式傾角

這種車對肢障者來說是完全無用

對正常人來說,最大的特色隻在抓地力和失控界點

而自行車款的倒三輪

前輪隻有一個轉向軸

某些情況下 會讓你瞬翻


而toyota是主動側傾,需要相當多的計算和數據分析

想像一下這種半封閉的車一倒下

toyota需要付多少責任?

300kg的車重

好用沒問題的話

就不會測試這麼久還沒能商品化









主動側傾電控高科技沒咱的事,中文網頁出現的可側傾車似乎無人比我內行,因為俺就是先驅,左岸的DIY大半參考咱的原型車,大半拾歹鐵拼湊;目前為止所見淘寶賣的都是簡單的慢車,也有胡搞瞎湊的"產品"

圖一這貨還偷了俺以前的設計圖po在他的賣場壯聲勢


最早發現這位印尼老兄仿俺的第一代小三


今天還有個網友問咱:他造的駐車防傾鎖為何效果不佳,樓上那印尼老兄也這樣搞,仿咱的第一代但是不懂基本力學幾何沒抓到重點


俺回覆;舉幫沙灘車廠開發的原型車(咱的第二代)為例,現成的碟盤徑太小了


俺的3G,與大陸焊工合作造車,3個月前初試車


上週畫的3.5G,(電動)自行車款免牌照,台灣才好上路
showermin wrote:
而自行車款的倒三輪

前輪隻有一個轉向軸

某些情況下 會讓你瞬翻


不是那種倒三輪自行車,那是一般的倒三輪自行車。

我說的淘寶那款倒三輪自行車﹝用腳踩的﹞兩個前輪轉彎時會傾斜,不是只有轉向而已,
轉彎時兩輪的傾斜方式看起來很類似倒三輪機車,賣家的影片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這個特點,
而且網頁中強調轉彎與不平地面不易傾倒。
淘寶的倒三輪自行車韓製的那款就不具備那種結構。


倒三輪機車預計今年元月台灣法規會開放上路,不知道開放了沒有。
等各家廠商引進,如果二十萬以內的機種就會買一台給老婆騎,因為安全性較高。


PS:
找到類似的,就是這種淑女車的倒三輪自行車,不過上次看到的是大陸廠商製造的,是否模仿就不知道: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298.8Sb3kG&id=7209257007&ns=1&abbucket=2#detail



eagleeagle wrote:
不是那種倒三輪自行...(恕刪)


呵....

跟你說一般的倒三輪幹嘛呢?

當然是可傾的

但可傾的倒三輪自行車相當的難騎

不是說最種設計不好

而是相對於自行車的使用層面是脫庫子放屁

你說的淑女車的倒三輪

日本商品化10年了吧

市場機制說明了實用性

倒是機車多了一顆前輪

多了一層的安全

當然最好還是主動可傾的最佳





showermin wrote:
但可傾的倒三輪自行車相當的難騎
不是說最種設計不好
而是相對於自行車的使用層面是脫庫子放屁


我從未管他好騎與否,會談這東西是因為有人說純機械無法做出這種結構。

至於主動式傾斜與C兄這種專家設計的機械式倒三輪在效果上差異多大我不知道,
我這種外行看兩者轉彎的樣子差異似乎不大。



https://vimeo.com/116490222
這就離台灣近一點了
「Multi-functional dbX3」:https://youtu.be/cFkXeDUcmSs
這台也很穩喔!

eagleeagle wrote:
我從未管他好騎與否,會談這東西是因為有人說純機械無法做出這種結構。


上面的自製品都是採前輪轉向式的,這種當然是可以以純機械作出來
因為還是靠人在維持重心、靠人決定傾斜角度,後輪只是單純提供動力而已

但i-road是採後輪驅動後輪轉向,這種架構下不可能光靠純粹的機械架構作出來
前輪除了處理不平路面(這個是可以靠機械處理),還要負責車體的主動傾斜
所以才說i-road的架構是無法以純粹的機械結構來實作的
必須靠陀螺儀或3軸感測器加上伺服馬達來處理這塊

Harrychou wrote:
上面的自製品都是採前...(恕刪)

沒說到重點;後輪轉向是扣分,目的是簡化前輪機構與車寬得分更多,雖說二輪車無人會去嘗試後輪轉向自討苦吃但是故意去試作人力轉向應也不成問題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