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11月購買的新車都需要以微型電動二輪領牌(滿14歲、強制險),台灣現今兩大換電系統(PBGN、Ionex)是否深入這個市場?還是覺得用戶群僅自充即可?
我今天突然有這個想法是,這幾天通勤(八里往返士林)發現許多高中生搭乘公車轉捷運(關渡站)再轉公車,相同路線我騎白牌機車真的是很快,在相同距離下腳踏車又非常累且遠。
剛好電動自行車是可以滿足尚未取得機車駕照、跨區就讀的高中生,且通勤路線是偏長、公寓家庭(僅接受拆電池家充者)。
以電動自行車通勤真的是讓八里進入北市快非常多且自由。
我的想法純屬臆測,因為我也沒有使用過電動自行車的車速走過該路段(白牌機車會是主流不是沒有原因🤭),歡迎底下討論。
twkscity wrote:
我有想過,把gogoro的
電池尺寸縮小一半,
利用電池套筒方式,
低資費吃到吐,
提供給不需要長途,
高速移動電自等級,
如果能在適合地點,
設置自行車與電自
專用道更好。
這樣gogoro就可以
不用擴張產品產線,
只要談換電授權就
可以,其他廠商也
可以皆大歡喜,加
入換電行列。
光是一開始那個就不可能了,重新設計不同的電池尺吋,這不但要花設計費用、生產成本,就連換電站都得更新。
成本並不如你想的小啊。
所以這部分的大前提,一定是維持現有的電池大小來裝載至電動自行車上面。
至於授權的部分,當年睿能這家公司的初衷就是只想作換電站、賣核心套件而已,是沒人要與它簽約,它才跳下海來生產Gogoro啊…
若它要在電動自行車搞這套,歷史會不會重演,就不知道囉。
※另外,電動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是不同的東西哦,前者其實是低階版本的機車,通常外觀上已非自行車了,當然的…也沒啥資格走自行車道就是了。至於你說切一條電動自行車道?這更不符合現實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