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本一台十幾萬,價格也一路下修,越來越親民(VIVA MIX、Ur1或是ie超質款之類的)
後期電動機車新聞差不多都是這些,跟便宜兩字拖離不了關係


開始進入親民一點的市場之後,很多人提到低價兩字就會說出「花小錢為的就是能買到一台代步車」這種說法
然後開始在板上互相爭執,說代步車續航力多厲害多出色、加速多快有多快
反正都要拼個你死我活,好像才是一台像樣的代步車一樣
其實這一直是滿奇怪的現象
假設消費者要的是一台真正的「代步車」,其實續航力多不多、時速快不快根本就不是重點
「價格」才是重點
只是用來代步的工具,當然是越親民越好
那與其這樣,為什麼不乾脆買電動自行車就好了呢?
像是中華那種shine或捷安特EM-163都可以選啊
雖然速度、續航一定沒有電動機車來的好,但若只是要代步用
電動自行車的價格低很多之外,也不用像電動機車一樣繳月租費,整體說起來成本也更省
當然一定會有一堆人說,機車加上汰舊補助多少錢,然後接近電動自行車
但那是因為買機車很貴,加上汰舊聽起來比較便宜啊
今天買電動自行車的人應該也很少在講補助吧?
而且電動機車有天補助總會退場,一台電動機車就大概六萬塊才有
只是純代步,電動機車價格怎麼會贏得過電動自行車
今天在講代步車,回歸到最純粹的「代步」,能跑就好
愛騎不騎都可以,只要把電池顧好,又不用月月繳月租費,就是方便
與其爭說哪台電動機車比較便宜,不如買更親民的電動自行車
當然會在意性能等等的,那些族群要的就不只是代步而已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