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機車電動化關鍵問題大整理!

油車跟電車的議題還是吵個沒完~

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同不同意作者觀點又是另一回事了啦...)
-----
常有人質疑,電動機車要吃電,火力發電也有空污問題,為了環保補助電車真的有用嗎?且看作者細細拆解現在到未來,從發電到廢棄物處理的整套過程中,空氣污染與碳排放的比較。

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機車電動化關鍵問題大整理!
資料照片。Photo Credit: Gogoro

空污治理是當前台灣重要的環境議題,民眾擔憂的空汙紅爆發生,必須有兩個要件同時存在:一是有汙染排放源,二是大氣擴散條件差。我們無法控制天氣,所以在汙染源的控管就格外重要。根據環保署與相關學術研究,普遍認為移動污染源占整體空污排放三分之一,所以在交通上減少空污、碳排放都是重要的。

各種交通污染源的減量都相當重要,筆者日前車輛電動化政策倒退走?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一文引起諸多討論,但可能因文章篇幅大,許多問題在文中有說明但沒有被看見,故把相關提問整理以 Q&A 方式整理,歡迎大家持續指教。

Q1:環保團體不倡議公共運輸,只管機車是否抓小放大?

Ans:積極推動零碳運輸(人行、單車)是最重要的,筆者過去也做過許多倡議。如這些年台灣人一起受過的「選舉公路」夢魘一文中就強調:島國台灣是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的一線受災風險國,為了減少碳排放,全世界的交通運具都開始以節能、電動化作為改善方針;更重要的,節制私有運具、發展大眾運輸更是全世界面臨資源逐漸匱乏的地球所提出的永續解方,甚至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研究並進行,如何把既有道路拆除回到自然生態的工法。

但回到空污議題,若要從交通源下手改善空污,國際共通作法不外乎這三種:

1. 減少民眾旅運需求
2. 提升大眾運輸運量
3. 推廣運具電動化

而這三者在優先次序上也以前兩者為優先,是目前較多人積極倡議的主軸。但交通運輸的減碳,最難的地方在於必須改變個人移動習慣,且台灣大眾運輸除大台北地區,稱不上是便利,民眾仍有使用私人運具的需求。

此外,由於汽機車與身體會近距離接觸,對於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根據環保署臺北都會區通勤期間之空氣汙染物暴露量調查,機車族所暴露的 PM2.5 汙染,最嚴重時接近紫爆等級。而就算是走路、騎腳踏車或搭乘大眾運輸,也會在移動中吸入大量汽機車所排放的汙染物。因此,積極推動私人運具電動化,也是政府該務實推出的交通政策。

Q2:汽車也很污染為什麼不檢討?

Ans:各式交通污染源都需要討論,共同監督台灣整體運具電動化的過程。

在公車的部分,公車系統電動化有 2030 年要完成的政策目標,政府有持續作為,故汽機車是現階段較缺乏也是最該被倡議的,我們完全支持廢棄的汽車也要管理。

而根據科技部委託研究,電動機車之 CO2 減量成本最低也最可行。而社會印象中,電動機車的價位、社會認知程度都比汰換電動汽車來的高。另在他國經驗中,全國高達兩億輛機車的印度,也預計在 2026 年禁售燃油機車與三輪車,但因電動汽車的技術、價位都還在調整到全民普及的階段中,僅有歐洲國家有較多禁售燃油汽車的政策與方案,故本篇先以在台灣比較務實且可行的機車做為討論。

台灣本來有 2035 年禁售燃油機車的政策,但卻被部分業者遊說「油電並行」作為方向,錯失減污良機十分可惜。但我們仍希望對其他交通污染源汰換有所努力,也積極參與柴油大貨車的汰舊補助討論,而汽車汰舊確實政府毫無政策,也積極倡議中,無論如何,都應以整體運具電動化為重要減碳減空污之交通部門政策。

Q3:七期燃油機車是全世界標準最嚴格的燃油車,不會比較污染。

Ans:七期燃油機車雖然比一到六期燃油機車已經「乾淨」許多,但是與電動機車比較還是相差甚遠。若仔細解析下表的空汙與碳排比較表會發現,兩者在機車排放的主要汙染物「揮發性有機物(以 NMHC 為指標)」的表現上,燃油機車的排放量是電動機車的百倍以上。

另外,此表是對電動機車較為不公平的計算方式。因為燃油機車的汙染排放量僅計入尾氣排放,並未計入汽油經過製造及運輸所造成的碳排與空汙,反觀電動機車的汙染排放量,不僅計算發電過程所造成的汙染,也考量輸電耗損。但縱使如此,電動機車仍然證明環保許多。

所以當環保署以空污基金補助汰換舊車、地方政府以相關基金補助汰舊換新的政策中,為了空污,當然不可能要求兩者享有相同購車補助,燃油車業者所喊出的「油電平權」不過就是話術而已。

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機車電動化關鍵問題大整理!
▲ 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空汙量與碳排量比較。表/UDN 鳴人堂製;資料來源/環保署TEDS10線源排放量,環保署移動汙染源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第6條表列,環保署機車合格證清冊,環保署委外報告「107年移動汙染源排放總量推估及管制措施研擬專案工作計畫」,環保署綠色車輛指南網。

Q4:電動機車用的電很不環保?

Ans:首先,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的研究,在 2035 年禁售燃油機車的情境中,未來電動機車累計數量至 2035 年約為 930 萬輛,需電量增加 9.5 億,約佔 2019 年總體用電量的 0.4%。也就是說,運具電動化並不需要大幅增加用電量。

更重要的是,電動機車若可把握離峰時間充電,還能夠平衡離尖峰電力使用,意即電動機車的換電站、充電站,將可作為大型分散式儲能系統。也就是說,若有良好的智慧電網、智慧電表系統輔以區段價差,應可避免電動運具增加尖峰使用,更能使得運具電動化的儲能概念在未來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用電增加不多,但電力是否環保是全台發電/用電都必須正視的問題,針對此疑慮的最佳解方就是加速能源轉型,提升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讓電動機車所使用的電越來越「乾淨」,才不會因為運具電動化而加重了原有的區域空汙不正義。另根據近日公告的 2019 電力排碳係數,台灣從 2018 年的 0.533,降至 0.509,是史上降幅最高的一次。這個趨勢是減煤的證明,也說明運具電動化的電將越來越乾淨。

Q5:電動機車很貴誰買得起?

Ans:這必須分成購車成本和使用成本來談。

在購車成本上,若以現行市場上同規格的七期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來比較,一般車款售價差異不大,最頂級的車輛落差約在一萬元左右,若加上政府補助,便可使得電動機車的售價相當於燃油機車售價,因此政府的補助對於民眾購買意願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這就是我們所呼籲的,政府應該利用補助創造民眾購買誘因,並減少民眾購車負擔。

在使用成本上,目前電動機車每月平均使用資費確實較燃油機車加油費用來得高,若同時考量車體維修成本,則兩者使用成本每月大約相差三百多元 (在騎乘相同里程數的前提下)。

我們認為這樣的使用成本差異,應該要分為兩個方面談,第一是檢討為什麼使用汽油的成本如此低,第二是檢討電動車現行資費方案是否合理。

針對第一點,我們認為目前的油價並無法反映用油而對社會造成的外部成本,例如用油而使得空污增加,民眾的健康風險隨之提高進而增加健保體系負擔。另外根據研究,台灣許多加油站點都是地下污染潛在場址,環境污染整治費用也可能增加社會成本。中華經濟研究院就曾在 2018 年出版的〈溫室氣體減量專案管理制度檢討與成效影響評估專案計畫〉中,計算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因為碳排和空污造成的外部成本,計算結果顯示電動機車每行駛 1 公里的外部成本比燃油機車少一塊錢,若以一般機車騎士年均里程數 3600 公里左右,騎士選用電動機而非燃油機車,每年就幫整個社會省了 3600 塊。

針對第二點,電動機車現行資費方案若是採吃到飽方案,則可能反而鼓勵民眾多騎車,騎越多越划算,反而對減碳不利。我們認為可以考慮按照使用者付費精神將不同方案做出價格區隔,方案價格應該創造減碳誘因。

Q6:電池是否造成污染?

Ans:在電池污染的議題上,退役電池可以在不同階段的利用率轉換做儲能等設備,完全用盡之後也還有費用較高的處理設備,但技術上應該持續往循環經濟,也就是循環利用的概念前進。

此外,世界各國都還在研擬電池回收制度與技術,作為一個環境團體,我們也將積極監督台灣政府與相關企業是否建立完善的電池回收制度。根據國際研究,電動車電池回收技術可借鏡電腦及手機的回收技術,兩者都屬於鋰電池的結構,雖然現有技術不盡完美,但透過技術研發可望提高電池材料回收率並降低回收過程的污染。

燃油機車的製造上都有類似污染問題,若要公平而論,檢討電動機車生命週期包含電池的各種污染排放的同時,就也應該檢討燃油機車生命週期包含汽油開採與運輸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而非忘記人類為了開採與使用化石燃料付出多少社會成本。

新科技的研發就是為了減緩環境汙染,所以電動化即使是小問題,也應該改善。例如太陽能板製程中的削切液、矽晶曾經是環境問題,但隨著循環經濟的研發,現在已經能全部回收重複使用。

核能發電的核廢料在開始使用核能時,就知道難處理,但 60 多年來的研發始終沒辦法找到便宜且低成本的處置方式,因為核研發的緩慢且難突破,而使得全球在投資太陽光電與核電上出現巨大落差。科技在使用時,若在過程中不斷解決新舊問題,而無法處理好關鍵問題,終將成為逐漸被淘汰的選項。全球都已經朝向不可逆的運具電動化前進,這正是我們要持續督促,使電動車更環保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 Harper, G., Sommerville, R., Kendrick, E. et al. Recycl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from electric vehicles. Nature 575, 75–86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682-5

Q7:台中空污只討論機車?

Ans:這種說法就落入現在民進黨政治人物每天在說「中火開了空品還是亮綠燈啊」的陷阱之中。所有人都知道,空污來源不只一種,甚至縱使每一種都調整遇到境外污染源還是沒辦法解決。

所以如果有改善空汙的決心,不應只對中火開刀,其他工業源也要好好管,更應看重交通運具政策,多管齊下才有助於改善空汙,因此本文比較了電動車與燃油車的空汙碳排量,分析未來可行的政策方向。

Q8:討論空污是否是有政治立場?

Ans:運具電動化的倡議,是針對中央、地方政府同時呼籲,無分藍綠。而在破解機車市場中「油電平權」這樣的假議題,其實更要檢討的是中央環保署運用空污基金補助燃油機車,顯有問題。地方政府不分藍綠,在空污重災區縣市也補助燃油機車,也是考驗是否真正的反空污。

文章來源:
1. 本文由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作者蔡中岳、楊書容
2. inside
2020-07-21 9:54 發佈
威力江 wrote:
油車跟電車的議題還是(恕刪)


寫那麼多
狗黑一句
我看不懂、不想懂、繼續吵
有用嗎?
跟放棄思考的解釋那麼多幹嘛
就單純錢的問題而已
狗肉快點推老鳥優惠
比方集勳章換月租減免
依台灣人怕吃虧個性 馬上就跟風了
寫的落落長,不過沒意義,這也不是狗粉狗黑可以決定的,事實上人民已經做出了選擇,看看油電每月的銷售量就知道民眾的選擇是什麼了。說難聽點,誰管你空污怎樣,要講空污麻煩先把工廠抓完在來講,只會拿平民的代步工具開刀沒人會鳥你。換電動車可以啊,你的續航力維修能力維修價格車子售價都能跟油車一樣我敢保證大家都搶著要換,不然你是憑什麼要大家花更多的錢去換一台續航力更短,維修更貴,售價更高,維修更不方便的車呢?到底憑什麼?
威力江 wrote:
油車跟電車的議題還是...(恕刪)


說這麼多沒用啦⋯⋯

只要電車的使用成本比油車低很多的時候,大家自然就改騎電動車了!
威力江 wrote:
油車跟電車的議題還是(恕刪)

價格要便宜點不能太貴 電池租金也太貴
福神到 wrote:
寫的落落長,不過沒意(恕刪)


沒錯. 大多數人民是自私的!
政策必須與時並進, 而政策執行必須有蘿蔔跟棍子.
大方向還是要往減少健康危害前進.
先增加空污的燃油負擔如何?
把現有的汽燃費正名為道路使用費. 機車/電動車都需要負擔.
燃油使用加入空污防治費. 電費也可加入空污防治費.
讓使用者付費完全落實. 如何?
Alex821 wrote:
沒錯. 大多數人民是...(恕刪)

呵呵,你要怎樣都可以,前提是你要先辦的到,不然只是屁話而已。人本來就是自私的,不然就不會有空污了,也因為人是自私的,才會有騎電車等於環保的口號出現,說的比唱的好聽,電動車問世十年超過了,十年前怎麼不見有人說要把油車全換成電動車才是環保,還不是廠商為了賣車搞出來的說法,別說,還真有傻蛋相信把油車換成電車就可以救地球。
福神到 wrote:
呵呵,你要怎樣都可以(恕刪)



油價便宜?騙人的! 化石燃料補助每秒吃掉500萬台幣
https://e-info.org.tw/node/107918
這是一個有來源2015年的期刊. 內容可以參考一下.

簡單來說,燃油的隱性社會成本(健康危害). 造成的社會成本支出.超出你我的想像.
2015. GOGORO還沒上市. 所以別說是什麼電動車的廣告. 除非你說...這是超前部署.
另外,你還有IE125可以選擇. 月租不貴,續航力不差,加速也比GOGORO2好.
身為行人最希望廢氣噪音油機車退場

這些噪音廢氣機車可是能深入每個小巷的呢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