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動車的新聞
電動機車最新補助政策出爐,編列4.5億元預算,助傳統機車行轉型)
電動車要開始白熱化,政府也在推著走
目前的gogoro電車市占第一,先是用錢"燒"出了一條搶先市占率(當然政府補助也有功勞)
在還沒達到全台普級的情況下,是否能在未來市場走出一條勝利路呢?
在這時機,在電池成本還是那麼高的時候
花大錢切入搞這個大家都還不知道是否能行的換電模式
也算先行勇者,而創新觀念的先行者在都會區占有領先優勢
最近充電聯盟切入市場開打了
整體來說,目前台灣兩陽一葉,加上先行者gogoro
有充換電雙邊壓寶的光陽,壓寶充電的三陽,壓寶換電的山葉(電池錢有睿能來燒,自己穩穩賺車錢)
總算全員到齊,含跨全台大部分的市占
真正的勝負可能是在未來的2-3年後才開始
局勢也已經漸漸明朗了,換電vs充電大戰,
隨著三大廠都加入,也沒啥油車廠要反電動機車了吧(傳統機車行也要試著升級轉型了阿)
台灣的電動車未來的市場有多大呢
全台目前有1500萬輛以上機車,
如果照未來10~15年政策性的全面停賣油車的話
這些1500萬輛的汰換需求,
每輛算5~10萬元(含250以上重車)就好了7500億~1兆5000億的市場
最快分10年,平均每年也有750億~1500億,
當然這個應該是曲線式的成長,這中間哪一年爆發還不知道
(反正市場大餅是有,怎麼畫隨大家)
全球有多少市場?
這是值得興奮的,就像傳統相機轉成數位相機,
影音卡帶轉成CD,CD轉成MP3,Mp4...等
以後傳統加油站,油車機車行再不轉型都要失業了
那些油國都快要趴了
(沒辦法阿,政策和趨勢就是這樣)
而且未來幾年,炒這個的題材的股票一定是大熱門
不會遜色於高科技5G
--------------------
不過呢
現在的市占率不代表什麼啦,因為路還很長遠
電池技術或許才是最根本的(而且有難度),整台電動車電池的成本占一大半
下一個電動車界的大立光,也許是搞生產電池能源的
不曉得大家對未來幾年的看法如何呢?
-------------------
在此先消毒一下,如果以上所有聊天的內容過程(有些是猜測和腦補)
若有不小心冒犯到誰或者挑到哪個公司的敏感神經
沒有惡意,請多多包含嘿(你們就當颱風天閒聊聽過就當放屁放出去了嘿,也不一定全是對的,別黑我嘿)
cyt7241208 worte:
很無聊的廢言我也很無...(恕刪)
不只是這樣,關鍵在於你的優勢在哪裡~
只單看現在的市占率真的不代表什麼,
後面還有很大很大的市場空間才是我想說的
你的技術夠不夠強,品牌夠不夠力,產品的CP值夠不夠高,產品夠不夠多樣化,服務是否特別好,
某一點優勢突出別的廠商無法比,而市場有需求你就站的住腳
或者樣樣平均都行。
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是,睿能的定位不是車廠,是能源交換平台
而電池技術也不是自己的,初期市占率是目前的優勢,但光靠先期的市占率不夠強
未來他也不可能像車廠一樣開發很多很多樣的車種(定位不同)
更何況他的平台商業模式能行,也是靠別人的電池爽爽賺的情形下執行的,
已經被賺一手了,電池廠掐緊脖子,又costdown不下來
其他廠商未來能不能繞過睿能自己搞類似平台呢?
至少光陽已經示範了,未來其他會不會也弄自己的呢?
反正未來路還很遠的
當然另一方面,我想表達的是
未來電動車市場是否有中間平台廠商的存活空間,真的很難說
(至少如果這個商業模式很賺錢,國外很多有能力的廠商能自己搞阿)
但是最後贏的大概還是有品牌有技術的車廠稱王吧
這樣的公司才比較有可能談市占率
Wow_Senior worte:
看了一堆滿滿的廢話....(恕刪)
當然這個只是聊天嘛,又不是預言,
他們未來有沒有要跨業搞這個誰知道
另外如果有注意過去的歷史,
在ipad和iphone剛推出時,也是跨界小玩意,誰知道後面會這麼紅,都馬紅起來之後再捧
而另一位仁兄說的
為啥大公司怎麼就完全不可能看的起電動機車市場,只有汽車夠格?
照這邏輯,蘋果也有推過廉價版的iphone阿,應該是要看不起這塊市場才對?
機車也算民生必需品,有搞頭這個不曉得能否算理由
當然啦,話是隨人說的
很多人看不起不表示人家看不起,你看得上的東西不見得人家也看的上
這我認同
當然啦,電動汽車需要的技術多很多,蘋果等公司砸大錢去搞,新聞也很多
相對電動機車來說,市場已經很多廠商開始量產階段,
剩下能源的技術再進一步壓低成本,要切入市場很快的,
未來只要蘋果想切入,不用像汽車那樣還要投很多很多的研發資源,
找好代工廠,專注搞設計就好了阿(現在iphone不都嘛這樣,找別人代工就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