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常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上班時的台北橋三重往台北市的下橋處機車滿滿的一片像海長長的如龍延伸到近三重端。經常身在那種情境中討生活的人,吸廢氣比吸毒還慘,根本是不人道的自殺。
如果你常去傳統市場買菜,你應該碰過有許多人騎著機車穿梭在市場中,塞在機車後吸到廢氣的感覺真是XXX。這時候擋在前面的機車要是吃電的就不那麼討人厭啦!
電動機車的發展與推廣也很久了,一直無法替代油車,關鍵在於方便性、馬力、續航力。自從GGR推出後,大幅改善了前面的缺點,然而還是差了一些。方便性是最大的問題,被討論的是電力如何方便地繼續供應不斷。話說睿能公司一直說它自己的定位在能源部分,也就是電池電力系統的開發與銷售,他在機車的開發與銷售是配合其電池電力系統的高成本低獲利經營(需要政府對消費者的補助才能購買得起)。話又說台灣國內機車製造商在數量、技術、成本、設計等製造能力完全沒問題。那為什麼電動機車還不能快速地替換掉多數的生活常用耗油機車呢?為何不能大大改善機車所早成的空污問題呢?答案就是利益分配問題。
政府只要把睿能跟機車製造商們邀集起來開幾次會,很快地問題就能解決。在此個人就提一個方向性的分配原則讓這些廠商們各擅其職各享其利,政府則收改善空污的成效,老百姓們則過好一點品質的生活。瑞能公司或其他想發展電池或能源系統的廠家專職於能源銷售服務,機車製造商專職於機車製造與銷售服務,兩者的利益關係透過交叉持股方式來處理分配,比例由商家們自行約定,必要時政府可以居間媒合協調。電力系統與機車介面技術規格由政府按現有技術以最大效益規範並邀集各方協調出處理方案。如此一來,各方都能在自己專長上努力發展並保有利益,自然會有意願分工合作。
電池的充電與交換可以擴展到各地機車經銷商、各個與電池能源系統廠商有持股的商業公司(如便利商店、加油站等⋯),普及化之後的方便性有了,消費者端自然使用意願就高,尤其環保意識抬頭,愛台灣、愛地球的利己利他行為一定會支持的啦,大家說對不對啊。
睿能公司跟幾家機車製造商交叉持股方式結盟可以保有利益,重要的是可以專注在自己的能源系統領域精進技術,另外電動機車普及化,銷售量提升其獲利也跟著拉高。
機車製造商可以發揮所長,設計各種消費者需要的車型式樣,可以擺脫機車引擎與廢氣排放逐年升高的規範,順利轉型並保有利益與市場競爭力。
各相關銷售服務業透過投資持股方式,增加能源供應點站,促進消費意願,增加消費量、拓展服務項目。
若能順順利利開開心心地達成,最大的效益與規模是這個發展模式可以商業輸出到全世界有規模的大市場。
hpc0605 wrote:
那為什麼電動機車還不能快速地替換掉多數的生活常用耗油機車呢?為何不能大大改善機車所早成的空污問題呢?答案就是利益分配問題。
很明顯的,沒讀過企管!沒聽過 僵固化企業!沒聽過 既得利益企業!
油車廠前兩名,已經是 僵固化企業+既得利益企業!
誰會傻傻地拿電動車來打自己的油車?然後 把油車+電動車 第一名 讓給其他廠商?
既得利益油車廠,當然是抑制電動車的發展!光吃油車市場,就吃得油膩膩的了!
只有gogoro這種純電動車廠,才會認真搞電動車,不賣就跨了!
hpc0605 wrote:
為何不能大大改善機車所早成的空污問題呢?答案就是利益分配問題。...(恕刪)
先不論汽機車所造成的空污問題是否真如政府提供的資訊顯示是如此急迫該解決的問題(誰知道政府資訊現在還有多少公信力?),樓主既知關鍵在於利益分配問題的話,應當知道此題無解了!
油車商的既得利益是撼動不了的!至少不是現在這個凡事以資方為馬首的無能政府能撼動的!
台灣有太多值得做、應該做的事情!但看政府最近的政策方向就知道政府根本不打算做!只是在打假球!就好像明知道電車普及不了,卻還一直砸錢護航,目的就是創造短期圖利廠商的名目!這是台灣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否則真的要改善空汙,現在既然連二行程車都禁了,為何還開放550cc以上機車進口?紅牌車是一般民眾生活所需嗎?一些公升級的吃油怪獸不是正為環境帶來負擔嗎?現在就可以禁止了啊!不做嘛!為誰的利益著想呢?就為了那幾家重機的代理商、水貨商?我們的政府居然連恐怕十根手指頭數還有剩的廠商都動不了…?!總之絕對不是為了大眾的空質品質為優先考量嘛!
很遺憾,在這無能政府的帶領下,台灣的空污是改善不了的!但生活還是要過下去!廠商也要生存!官員也要無事生事才有事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