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015-10-10 20:10 發佈
如果硬要我從口袋拿錢出來二選一
十二萬的 GOGORO 和二十萬的單車。
我會買單車說。
如果是有錢人的話,出門汽車代步,休閒重機或單車,怎麼想都不會覺得會騎 GOGORO 代步或休閒。
1.充電交換站太少,要賣能源為主的,為什麼不先把站點搞定??跟各大超商合作看看,或許有搞頭

2.實用性不佳,若想取代一般汽油車,只出一款造型,難以吸引大眾族群,應多開發其他車款,當然,電池要統一規格才行!

3.綁月租實在是大大的有問題,不如改以次計費較合理,車都買了,難到會用別人家的電池嗎???這種獨佔市場還怕別人搶??
還可以搞個儲值卡,換電池只能用儲值卡刷卡交換,這樣不就又可撈一筆了??

4.限里程更是瞎到爆...頭一回看到買車還要被限制里程,若整台用租的還差不多!!

5.高成本製造一體成型的車架,是最大的敗筆,一台像50cc一樣大小的電動車,何需用到一體成型的車架?
像T-MAX這種大小的,還差不多~除了凸顯出,老子有錢之外,似乎沒什麼特別的作用~
反而日後的維修成本太高,還會造成消費者卻步~
應該開發一般鋼(鐵)管車架,不要什麼都特規,可與一般機車共用消耗品,成本壓低,售價自然就降低~
消費者才容易接受!

6.要玩整車都特規,整車零件都獨佔開發生產,整車都自己賺的遊戲,等電動車的規模做大之後,再來玩吧~
afk225 wrote:
這台由台灣人設計製...(恕刪)

那你覺得騎起來有沒有那10幾萬的價值呢?

whatsnew wrote:
那你覺得騎起來有沒...(恕刪)


騎起來感覺加速反應很直接,避震器很扎實,軸距短所以反應在爛路上有點顛,有沒有值價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尊重每個人不同選擇,消費行為與目的因人而異,我住17F大樓地下室有廠商來裝投幣式充電站給一般電動機車用,樓下的阿姨買了兩台小型的電動機車,我看她都直接騎進去電梯騎回家充電輪流騎,本來好奇想問她不是有設定充電站怎麼騎回家充? 後來想想這是每個人的自由與選擇,沒影響別人就OK,這台車還蠻顧人怨的,撞了車零件壞掉也有錯,如果做出家用充電方式充太久肯定也是罵,怎麼做才會滿意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買一送一可能還被嫌保養零件貴,以前騎沒牌重車就被友人笑過一台40萬可以買車了幹嘛騎車~~若干年後看笑我的友人紛紛地騎重車了......選擇與不選擇會隨著時空背景改變,一台車可以引起這樣的反應算是蠻特別的,前天想買新iphone給太太,想不到她說鴻海牌可以用就好....當機拔電池就好,包包整天卻又念想要LV?很難理解....

yqguitar wrote:
4.限里程更是瞎到爆...頭一回看到買車還要被限制里程,若整台用租的還差不多!!


想問一下最近一直看到有文章提到"限制里程"有點不解,是否可以請大大開示所謂限制里程是指什麼?
我在官網上看到的月租方案是寫"免費里程"其餘的另外計費,不曉得限制是在哪裡?

謝謝

paulgogogo wrote:
騎起來感覺加速反應...(恕刪)


其實ggr軸距並不算太短,大致介在油車100~125之間,只是上面車身看起來小,比較一下規格就知道了。不過乘坐感比較硬朗是真的,座墊,懸吊設定都有關係。

附上幾台車的軸距
CUXI 1185mm 短GGR 45mm且輪框為10吋
Many 1195mm 短GGR 35mm且輪框為10吋
Jbubu 1215mm 短GGR 15mm且輪框為10吋
GGR 1230mm 輪框為12吋
G6 1260mm 長GGR 30mm
JET 1286mm 長GGR 56mm
勁戰 1290mm 長GGR 60mm
同感 如同樓主說的這台車定價確實不適合收入較低的族群 但這車子質感真的做的滿不錯的
不過看起來就不會大賺 只吃M型社會中間部分的市場真的太小...

afk225 wrote:
這台由台灣人設計製...(恕刪)

我也不會買,

坐墊太小^^"
我個人比較介意的是安全...車體前後距離駕駛與乘客(尤其是後座乘客)好近喔.
感覺無論前面碰撞或後面衝撞,幾乎沒緩衝...不小的這方面安全性有否測試過


afk225 wrote:
這台由台灣人設計製...(恕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