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在業界的時候,常常在想,電動機車補助這種很糟糕的作法
眾所周知,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不分黨派)都對購買電動機車有所補助
但,很多人忽略,每年都有限額,比如今年新北是總共就800個補助名額,每人一萬元。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
今天,你想好了要買某一台電動機車,錢都掏出來了
但申請補助的時候發現補助名額用完了,那麼,你會堅持買下去,還是等到明年的名額再買?
我一直懷疑,有多少人會在申請不到補助的情形下,花比別人多一萬兩萬的價錢,買電動車?
沒錯,我的意思是人性會攀比
如果你去查查過去幾年的電動機車銷售紀錄,你應該會發現
所有的電動機車銷售量差不多就是補助的名額量(或者略低於補助名額)
取消這種補助吧,要求無限名額補助是不合理的,政府也不可能無限制補助
不如回歸市場機制,只要有廠商設計出價廉物美的電動車,就可以大賣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申請不到補助的消費者,購買慾望就大幅下降
但補助的數量卻是極其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