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大們,我這想法是否正確,
電池組先串後並時,當有一顆單芯過高時,是由全部的電池來分擔電壓,但先並後串則是只有並聯的那組來分擔電壓而已,這樣差異很大,電池越多,平均分擔的差異更多
以充電來說,先串在並,當有一串的其中一個單芯電壓比較高時,就會提升一整串的電壓,所以充進的電流就會比其他串的還少,其他電流會給其他串的吃,先並後串的話,當其中一顆單芯電壓過高時,只能由並聯中的單芯來做平衡而已
所以說先串後並的話,單一串的單芯如果提升較快,導致單串的電壓比較高時,這是會被其他串的電池來吸收能量對吧
反過來放電也是一樣,先串後並所能平均放電的能量,比先並後串還要均衡對吧
但先串後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但也算是優點之一
就是當某一串的其中一顆單芯出問題時,就會讓這串無法使用了,不能由其他並聯的來支援,要更換這串才能夠恢復原本的性能輸出
但好處是可以個別判別各單芯的狀態,而不是像先並後串一樣的慢性中毒一樣,不易察覺到底哪一科出了問題,而且跟換電芯可以像換彈夾方式,很快速的把有問題的換下,換上新的電芯
持先併後串比較好的人觀點是:
一、大量減少保護電路成本。
二、每一併的個體電池間會自主平衡電壓。
三、降低內組。
四、當一併電池中某顆電池壞掉時,該併電池仍可運作。
問題是雖然說超過九成資料認為應該先串後併,但是幾乎所有消費者組裝電池時都是先併後串,
包含台灣許多購買電動機車的人將原廠電池拆開,也是先併後串結構。
原因應該很清楚,就是第一項原因:大量減少保護電路成本。
但是幾乎消費者自組電池的電池損壞率都相當高,或者說壽命較短,
因此先併後串較好的說法很需要重新檢驗。
而個人的實驗發現先併後串的第二項好處〝每一併的個體電池間會自主平衡電壓〞不但沒有出現,
反而在數十次充電後出現非常不均衡的情況,而這種情況若是沒有將電池組完全分解是無法發現的,
因為只能測量每一併電池電壓,無法測量每個單體電池電壓。
我也是在偶然中將先併後串電池拆開才發現竟然有這種情況發生。
如果上述先併後串優點中的第二項理論是正確的,那就不該出現極端的不均衡現象,
因此,這論述很有可能是錯誤的。
我現在是改用先串後併,目前電池穩定、均衡,但是時間仍短,無法當成結論。

簡言之,先併還是先串,小弟以兩張簡圖示之:

↑這是"先串後並",3組20Ah的2串6V電池組並聯放電,這樣是6V60Ah。
現在用電器開始抽6V120A的電,所以每組6V20Ah各支出6V40A、也就是2C放電,這很好理解。
-------------------[分隔線]--------------------------------------------------------------------------
然後換成"先併後串",問題就來了:

↑2組3V60Ah的單串3並電池組,在串連後變成了一樣是6V60Ah的電池組,但是當用電器一樣是開始抽6V120A的電時...
A一定是120A
那B,C,D,E這些節點會是幾A呢?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