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Gogoro行銷策略分析

傳送門
請問大家看完後有甚麼想法呢?
2015-06-19 16:44 發佈
重點gogoro不是apple.
當初是Iphone打敗了nokia,
Iphone光硬體就利潤很高.
Gogoro可能還要賠錢賣車,

智慧型手機vs按鍵手機.
多花一倍錢,
很多人會選智慧型,
手機是一個可以炫耀的三c産品.
一兩年就可能換新機,
手機是一個必須品,
几乎人手一支.

Gogoro的電動機車呢?
有錢人不會騎這小機車四處去炫耀吧.
而且只能在雙北市活動.
他的市場定位錯誤,
可惜了一個好産品.

完全錯誤的類比...

會自比Apple跟Tesla完全是自我感覺良好。
懷疑這專案的主事者根本沒有人是以機車為交通工具的。

大台北地區一年中有好天氣的日子不到三分之一,加上恐怖的廢氣路況,騎昂貴機車享受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而有能力享受生活的人,大多購買重機或RV搭配昂貴碳纖自行車。

自我感覺良好的品牌意識,錯誤的消費者描述,跟主力消費者需求相反的定價與月租策略,還有全車特規考驗對企業的信認度(HTC與王雪紅...),就看一個月後讓業績來驗證吧。
讓人感覺像是PHS的iphone,完全提不起購買慾望。
iphone當年獨特性多高阿

而狗狗肉只是一個把汽油機車當作目標的替代品。
創新部份很多,但都不是主體。

若你狗狗肉可以150-200 km/Hr或是曬太陽就可以充電等等無可取代的能力....
定價當然隨便你開。
樓主提起U-car的這篇論述還蠻有意思的,不過也希望這串理性討論行行銷策略,要砲要酸別棟樓多的是~

以iPhone為例我是覺得差距較大,畢竟當時Apple已經有iPod與iTunes的基礎,iPhone的創新也在於整合了手機、iPod、瀏覽器與手指操作。
Tesla的模式就比較接近,但同樣地口袋就要夠深。

我欣賞他們的產品,但看到他們發佈的價格後也了解此階段我不是他們的TA,可以想像現在引爆如此熱烈話題其實也達成了部分目的。所以,持續冷靜,觀看並學習人家的市場操作,成或敗都可當將來的教材。
行銷策略看起來還不錯,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

這裡是台灣,不是美國.

如果他們在美國賣,可能一砲而紅.
(他們有錢人多,身體力行的環保人士也多)

但是台灣不行,這裡有錢人不會騎摩托車,騎摩托車的人沒錢

重點是那些所謂的環保人士,只是嘴砲而以.不管是多麼環保,花這麼多錢買台摩托車,門都沒有
那個文章有提到
Tesla第一款10萬美元。而第2款售價7萬美元,立刻成為熱銷產品。
約是第一款的70%
所以gogoro 第2款可能12.8*0.7=8.96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觀望
這局先不買, 下局再買
hauikimo
1. 消費者描述
iPhone / Telsa 這二個例子中,早期消費者都是鎖定高收入群...在台灣的消費者裡,將高收入群當作機車的消費者市場本身就已經滿小的,在這麼小的市場切割中,很大的競爭對手是黃牌機車或是高檔自行車,但整個產品設計又將產品定位在小型可愛的速克達。

2. 競爭者描述
從發表會的競爭者(125cc普通機車)描述中,又自己將產品推入紅海市場的競爭。

3. 廣告訊息
可愛的速克達外形,卻用高大酷形的安全帽騎士形象,整體完全是矛盾的訊息傳播。

4. 定價策略
單車定價與月租費採用高單價高月費策略。雖然強調單車的工藝使用,但作為無品牌的小型速克達,期待消費者能將它的品牌提高到Vespa水準只能說自我吹眠。高月費策略毫無彈性,燃料費的價格分析後,僅僅只有非常少數的消費者才覺得這個月費是合理的。

5. 公司遠景
整個公司對於二年後的電池方案完全沒有透露,整車用獨家規格的方式打造,卻無法提出五至十年的企業遠景與方案,造成消費者對於花13萬台幣只能得到二年安心的產品印象。

整個產品從消費者切入,競爭者分析,訊息傳遞,定價策略到品牌經營,互相矛盾之處到處都可看見,個人相信不調整定價與電池方案的話,失敗的速度會加速看得出來。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沒有定位錯誤,只是定價錯誤,很早就說了代步電動機車,台灣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位在八萬上下,訂個12萬8台灣消費者很難接受今天你把這售價訂在年均所得是台灣三倍的北歐,那裏的人民有高環保意識還行得通,在台灣是講cp值,會跟燃油機車做比較這樣訂售價消費者很難接受,而且台灣消費者早就把想法跟GOGORO反應,還訂這售價當然被炮,各種說法都出現會越說越難聽,到最後就反應在訂單上,有市佔率才重要不然GOGORO是要賣電給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