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可側傾三輪電動機車2.5版電動馬車

凱門的台灣最強電動車店粉絲團


其實本來想輪弧上好,在po一個完整內容。



但這兩天好消息一直來,讓我又想停一下馬車進度,每晚單純以現有外觀跟系統試車就好。

好消息是我為了上toyota的wish讓他成為臺灣第一台土炮充電式油電混合車的料件都到齊了。所以接下來時間會都給wish,但機車是我的最愛,還是會每晚出去試車。

這電動機車過程其實有陸續po在另一篇,但都零碎,就來個大整理吧!



這是1.0版的電動雙輪馬,是用油車下去改的,當初沒人教,自己亂玩,對馬達磁鋼只會用瓦來算,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回事,操六倍後,就燒了。



當初還在工地,用了水電剩料的pvc水管,做了雙出管。



經典的燒法,長陡山道上過流了。

後來想說,拓海也是燒引擎後才大翻身,就來搞個名堂吧!

既然想搞汽車,不如讓他擁有汽車的系統。無奈市面每有控能達到我的需求。

這時我想也是緣份,遇到S教授,為了我的夢想,幫我訂製控制器,他先拿了兩顆72300的魔力士控制器給我玩三輪。

我就開始動手重新設計整套系統。



因為魔獸能接筆電看到各種數據,我就把當初裝在家裡當數位家庭的8.4吋觸控螢幕拆下,做完防水後想移植上機車。



接下來,我認為電池監控超重要,比起看不到數據的保護板,有用多了,也沒保護板限流的缺點。就上了四顆cell log,並與電門連動,diy設計一套回路後,有異常還會亮燈提醒,任一電心充滿後會停止充電,已經雷同保護板了。



然後設計能承受大功率的後臂。



照片看起來很舊,是因為我拆下後才照的,目前已經不是它了,但我捨不得回收賣錢,他可是難忘的回億。

裝上馬達後。



雛型有了





然後上些輪弧外觀配件,輪弧是用兩個前土除diy修改的。



半夜跑去羅馬公路的7-11



但我發現固定式三輪騎乘方式很不同,過彎腳需往前蹬,而不是往後縮,而殘障同胞那裡能雙腳出力,所以想把他改良成可側傾。

所以後臂從頭來設計一次。



用了汽車輪子的哈佛(hub),讓車身可轉向,重達130公斤的雙輪跟後結構是穩穩平貼地。



側壓車時,會出現誇張的結構體。



然後加上穩定彈簧。以減輕側壓重量與直線穩定。



改良後現在以不是倒V,而是X型,但沒拍,X型還在試,穩定沒倒V好,可能會換回來。

雖這台跑個100公里續航沒問題,但每次馬車車聚,少說都兩三百公里(畢竟是全台性質的聚會),很想參加,這次年度聚會照慣例又是上武嶺,說什麼都要參加,怎麼辦勒?



上顆增程器變油電混合吧!老實說當初知道有這東西時,我狂笑,阿...騎電動車,不就是要省油錢跟環保,裝這幹嘛,但這次卻要靠他了,我不是學機械,不會搞摩托車這台馬車得到太多馬友協助了,說什麼都要上去讓它的好多爸爸看一下。那怕一年只用到他一次,也起碼沒電時找加油站就好,就試試吧!



因為太吵,又醜,我想像這樣包住它,馬上有馬友提供只裝兩個月的後箱給我,太感激了。



上面那硬殼背包,也是馬友提供的。後箱蓋不起來,因為油箱太高,就去跟叔叔A了他拆下的小後箱,裝上去。



完成後變這樣。



後增程器我是想可拆卸式的,遠程才裝上,但現在應該不會拆了,因為雖然只四顆螺絲,真是好難裝,除非我想到其他快速的卡接方式,平常時卡上置物箱,車聚時卡上增程器。



這張是在s236買的寬體,本來很抗拒改裝寬體(我喜歡自己優化,不喜歡買改裝品裝),但為了平衡寬度的比例,就裝了,發現,馬車上寬體真是好好看喔!密合度真是有夠棒。






附上一張未來wish能直上電動馬達的關鍵構件,可花了我颱風假一下午完成的。別遺憾不知道那裡裝那裡,接下來每一天,我會把時間給wish,老實說,應該小修一下構件鎖點,每台toyota都能直上了。

可側傾三輪電動機車2.5版電動馬車

另外,我很想加個頂棚,後方也想再加工,類似這台我超愛的三輪車,不知道,能不能運個殼給我玩,不用考慮怎麼結合,這....讓我煩惱就好阿.....嘿嘿我知道你有看到喔........

可側傾三輪電動機車2.5版電動馬車

可側傾三輪電動機車2.5版電動馬車

上面兩台日本改的也不賴,但無法側傾,外觀能參考,日本驗完車就合法,臺灣勒.....連國產宏佳騰三輪都不支持,那三家油車政商關係也太好了吧..........

以下胡言亂語,可省略不看。

我年紀不小了,不是改裝屁孩與飆車一族,只想透過diy訴說些電動車真正的性能與價格,也想為三輪族群,想些舒適的騎乘方式,寫這篇,是我前天被一台車攔下,他是某工會理事,下車後,拿著拐杖,跟我問些三輪的問題,若有天,這樣的系統能造福那些我們忽略的族群,我也算功德一件吧!

我要說,錢,乃身外之物,當你進棺材後,留的是名聲,A來的,帶不進去。

你可以用政商關係,搞的某些早該發生的事延緩個五年十年,但,歷史會給評價,別讓子孫蒙羞。

如同洪仲邱案,大埔案,沒有真相,但總會水落石出,我沒那麼大能耐知道你是誰。但總會有有心人人揪出這些九姑娘。

我,不過平民老百姓一枚,想做些對的事,想在眼睛閉上那一霎那,露出一抹微笑,這生...夠了...我就算滿足了....官們,你怎麼想呢?

可側傾三輪電動機車2.5版電動馬車

後半段都是瞎掰的,別找我麻煩喔!







2013-08-22 1:36 發佈
最近正好研究與整理了不少電動車與電動機車在中國與歐美的市場資料.
也開始關注消費者的"自行改裝",美國這邊雖然電動機車的能見度不若亞洲,
但在加州,不少理工背景的玩家,把電動機車改裝的十分具前瞻與爆發性.
在中國(尤其是上海)就更誇張了,玩家自行改裝的程度如同台灣當年的dio或是後來的GY6系列改裝潮吧!

一直追蹤您改裝的進展,期待您的大作喔!
kaiman凱 wrote:
其實本來想輪弧上好,...(恕刪)
小的我剛購入一輛二手馬車
也一直有follow大大的文章,這兩天也有在mspeed的臉書頁面上看到!
真的很厲害!希望我10月有空能參加今年的武嶺車聚
Rastogi wrote:小的我剛購入一輛二手馬車
也一直有fol


說什麼我都要獨立系統上武嶺,你也別缺席喔!

馬車是我認為臺灣機車史上最經典的一款車,建議你,再怎麼維修翻新,一定要留住它。

我很愛玩車,尤其是經典車,選要下下手改電動板的車,考慮很久,老實說,要不是我husky沒回來,照理說應該是它,因為對我意義重大。而除了個人意義外,臺灣,唯一一台我看的起的車,就是馬車了。

雖不是電動,但它是臺灣第一台最成功的水冷車,也是目前維一RV車種能雙腳平貼地的車。好好顧他吧!要我選出第一名的車,我想,只有馬車了。
很欣賞某位國外的大企業家所說過的一句話:

生命是有限的,不值得浪費在製造垃圾上面。

所以其實我們都是被逼的啊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kaiman凱 wrote:
后增程器我是想可拆卸式的,遠程才裝上,但現在應該不會拆了,因為雖然只四顆螺絲,真是好難裝,除非我想到其他快速的卡接方式,平常時卡上置物箱,車聚時卡上增程器。

凱大揭露出來的這個如何快速卡接問題。應引起電動機車設計師的重視和業界的啟發。

我也時常在提及這個問題。這個後備箱和增程器可以互換的功能,對電動機車,是重要的。
要提供這個功能,只能指望設計電動機車的工程師在設計車輛時就考慮到,應嘗試和製造微型發電機的業界聯合建立工業標準。雙方並提供符合工業標準的尺寸位置。即,讓車主能用最快的速度進行互換。
這比換電模式,快充模式,都要實用得多,簡單可靠,可操作,並且具備經濟性。那麼以後只要有店鋪在出城的路口設立一些標準化增程器的出租服務,電動機車(也包括電動汽車)就能將就將就地實現偶爾的長途行駛了。

連 Husky 也可以改? 從開始留連在"電動機車"看到熱忱及實力派的高手分享也很想把家裡的老勁拿來研究。因為還沒看到檔車改電動的,大概還需要多研究幾位大師的作品順便準備材料費..



kaiman凱 wrote:
其實本來想輪弧上好,...(恕刪)

加分先~~
這輛可合法上路嗎?
可憐又無奈的服務業老闆
厚厚厚~~真是精采
kaiman凱 wrote:
其實本來想輪弧上好,...(恕刪)
太厲害了~
kaiman凱 wrote:
其實本來想輪弧上好,...(恕刪)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