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本來想輪弧上好,在po一個完整內容。

但這兩天好消息一直來,讓我又想停一下馬車進度,每晚單純以現有外觀跟系統試車就好。
好消息是我為了上toyota的wish讓他成為臺灣第一台土炮充電式油電混合車的料件都到齊了。所以接下來時間會都給wish,但機車是我的最愛,還是會每晚出去試車。
這電動機車過程其實有陸續po在另一篇,但都零碎,就來個大整理吧!

這是1.0版的電動雙輪馬,是用油車下去改的,當初沒人教,自己亂玩,對馬達磁鋼只會用瓦來算,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回事,操六倍後,就燒了。

當初還在工地,用了水電剩料的pvc水管,做了雙出管。

經典的燒法,長陡山道上過流了。
後來想說,拓海也是燒引擎後才大翻身,就來搞個名堂吧!
既然想搞汽車,不如讓他擁有汽車的系統。無奈市面每有控能達到我的需求。
這時我想也是緣份,遇到S教授,為了我的夢想,幫我訂製控制器,他先拿了兩顆72300的魔力士控制器給我玩三輪。
我就開始動手重新設計整套系統。

因為魔獸能接筆電看到各種數據,我就把當初裝在家裡當數位家庭的8.4吋觸控螢幕拆下,做完防水後想移植上機車。

接下來,我認為電池監控超重要,比起看不到數據的保護板,有用多了,也沒保護板限流的缺點。就上了四顆cell log,並與電門連動,diy設計一套回路後,有異常還會亮燈提醒,任一電心充滿後會停止充電,已經雷同保護板了。

然後設計能承受大功率的後臂。

照片看起來很舊,是因為我拆下後才照的,目前已經不是它了,但我捨不得回收賣錢,他可是難忘的回億。
裝上馬達後。

雛型有了


然後上些輪弧外觀配件,輪弧是用兩個前土除diy修改的。

半夜跑去羅馬公路的7-11

但我發現固定式三輪騎乘方式很不同,過彎腳需往前蹬,而不是往後縮,而殘障同胞那裡能雙腳出力,所以想把他改良成可側傾。
所以後臂從頭來設計一次。

用了汽車輪子的哈佛(hub),讓車身可轉向,重達130公斤的雙輪跟後結構是穩穩平貼地。

側壓車時,會出現誇張的結構體。

然後加上穩定彈簧。以減輕側壓重量與直線穩定。

改良後現在以不是倒V,而是X型,但沒拍,X型還在試,穩定沒倒V好,可能會換回來。
雖這台跑個100公里續航沒問題,但每次馬車車聚,少說都兩三百公里(畢竟是全台性質的聚會),很想參加,這次年度聚會照慣例又是上武嶺,說什麼都要參加,怎麼辦勒?

上顆增程器變油電混合吧!老實說當初知道有這東西時,我狂笑,阿...騎電動車,不就是要省油錢跟環保,裝這幹嘛,但這次卻要靠他了,我不是學機械,不會搞摩托車這台馬車得到太多馬友協助了,說什麼都要上去讓它的好多爸爸看一下。那怕一年只用到他一次,也起碼沒電時找加油站就好,就試試吧!

因為太吵,又醜,我想像這樣包住它,馬上有馬友提供只裝兩個月的後箱給我,太感激了。

上面那硬殼背包,也是馬友提供的。後箱蓋不起來,因為油箱太高,就去跟叔叔A了他拆下的小後箱,裝上去。

完成後變這樣。

後增程器我是想可拆卸式的,遠程才裝上,但現在應該不會拆了,因為雖然只四顆螺絲,真是好難裝,除非我想到其他快速的卡接方式,平常時卡上置物箱,車聚時卡上增程器。

這張是在s236買的寬體,本來很抗拒改裝寬體(我喜歡自己優化,不喜歡買改裝品裝),但為了平衡寬度的比例,就裝了,發現,馬車上寬體真是好好看喔!密合度真是有夠棒。


附上一張未來wish能直上電動馬達的關鍵構件,可花了我颱風假一下午完成的。別遺憾不知道那裡裝那裡,接下來每一天,我會把時間給wish,老實說,應該小修一下構件鎖點,每台toyota都能直上了。

另外,我很想加個頂棚,後方也想再加工,類似這台我超愛的三輪車,不知道,能不能運個殼給我玩,不用考慮怎麼結合,這....讓我煩惱就好阿.....嘿嘿我知道你有看到喔........


上面兩台日本改的也不賴,但無法側傾,外觀能參考,日本驗完車就合法,臺灣勒.....連國產宏佳騰三輪都不支持,那三家油車政商關係也太好了吧..........
以下胡言亂語,可省略不看。
我年紀不小了,不是改裝屁孩與飆車一族,只想透過diy訴說些電動車真正的性能與價格,也想為三輪族群,想些舒適的騎乘方式,寫這篇,是我前天被一台車攔下,他是某工會理事,下車後,拿著拐杖,跟我問些三輪的問題,若有天,這樣的系統能造福那些我們忽略的族群,我也算功德一件吧!
我要說,錢,乃身外之物,當你進棺材後,留的是名聲,A來的,帶不進去。
你可以用政商關係,搞的某些早該發生的事延緩個五年十年,但,歷史會給評價,別讓子孫蒙羞。
如同洪仲邱案,大埔案,沒有真相,但總會水落石出,我沒那麼大能耐知道你是誰。但總會有有心人人揪出這些九姑娘。
我,不過平民老百姓一枚,想做些對的事,想在眼睛閉上那一霎那,露出一抹微笑,這生...夠了...我就算滿足了....官們,你怎麼想呢?

後半段都是瞎掰的,別找我麻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