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因為工作與個人成長背景向來是相當鄙視韓國商品的,原以為台灣-關鍵零組件與汽車電子大國,一定可以生產出符合我所需要的行車紀錄器。花了兩個月(2013年10月到11月)看遍了大部分的實測Youtude,終於找到了,但它是韓國貨。

先描述一下當初我所鎖定的需求以及為何有這需求,如下表所示:

*1 廠商公布的資料>70度的真的沒幾款,當初心冷了一大下
*2 直到本月初才看到有家廠商號稱"業界唯一使用Sony行車紀錄器...",但回想去年底...

*3 廠商公布的資料可支援64GB真的沒幾款,當初心冷了第二大下
終於在我每周花2~3小時在研究台灣乃至各國的行車紀錄器市場後,發現一個完全符合我的需求的好物,唯一要面對的就是它是韓國貨。

二、開箱
首先先介紹一下硬體規格:
Camera: Sony Exmor 2.4M Pixels, 1/2.9(inch)
視角:135度
最高紀錄格式:1920X1080 30fps
GPS:內建
3軸感知器:內建
麥克風:內建
AV-out:支援
視頻格式:h.264(AVI)
記憶卡最大支援:128GB(現在同款已可支援256GB),SD/SDHC/SDXC
可工作溫度:-20°C~80°C
可記錄溫度:-30°C~90°C
尺寸重量:90X70X48(mm),128g
外掛濾鏡規格:37mm(內附UV filter)
包裝物開箱:

左邊為標準盒裝,右邊為自己選購的部分(128GB SDXC,一般偏光鏡)

英文說明書、紀錄器本體、原廠8GB SD卡、固定架與3M背膠、5m車內電源線
30cm長尺為比例參考。
以下為記錄器本體各角度




左邊是緊急按鈕,按下後會自動另存30秒的新檔且會自動將按下前10秒也列入此檔案,避免按下時已錯過重要畫面;右邊是靜音鍵,按下之後的檔案不會錄下聲音僅錄下影像


螢幕僅提供如:車速、時間與系統訊號等
附記:
在反覆的測試各式濾鏡後,發現偏光鏡的確可以大幅降低正中午的反光,但卻也是降低了夜晚的透光性;而原廠給的UV濾鏡,沒有感覺太大差異。於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夜晚透光性只好再買了一個好一些些的偏光鏡,接下來所有測試的畫面皆為原廠紀錄器加上以下的偏光鏡

實車安裝:
在不影響前擋風玻璃可視區域下,配線一律走暗線,並將AV-out拉至汽車音響(僅為了可隨時切換確認拍攝交度)

當初為了測試角度,所以先用3M 無痕膠條貼黏,沒想到=>好物一枚,接下來要換成3M 透明無痕膠條貼黏就會更不明顯了

直接可以隱身在後照鏡後方,僅留下20%區域顯示紀錄器的基本資訊

接到汽車音響後的動畫,不影響原來音響設定,畫面依序為音樂撥放->即時行車紀錄畫面->導航介面->胎壓偵測畫面;抱歉,此動畫拍攝手法欠佳
紀錄器設定與軌跡追蹤:
在電腦端插入記憶卡後,開始軟體,全部都在一個軟體搞定

SD格式化、行車軌跡、紀錄器各細項設定都從這裡開始

主要設定影片品質、對比、雜訊等

設定錄製畫面上的內容、視頻輸出格式、進入停車模式等待時間、3軸感知器的敏感度(主要是設定在多激烈的震動下啟動"自動另存事件檔案",可每一軸自訂規格)

GPS的敏感度設定、速度單位、時區

記憶卡分區設定,主要是設定一般模式/停車模式/事件模式的記憶體占比

麥克風音量設定、語音導引的語言設定(竟然有中文讓我嚇了一跳)

每一影片的行車軌跡顯示,包含Google Map/經緯度/速度/3軸震動曲線等
三、實測
這是測試花了8個月的重點了,好不容易湊滿了大部分容易發生意外的天氣型態,如下大雨且無路燈照明的狀態下..等等;因為天氣狀況好的狀態下,好一點的記錄器大概都差不多了。
測試初始條件:
前擋隔熱紙:3M M70
前擋藥劑:Soft 99 免雨刷玻璃精(2014/1月中塗抹)
雨刷:Bosch Aerotwin 軟骨雨刷
1. 超大豪雨夜晚街道(I)
2. 超大豪雨夜晚街道(II)
3. 夜大雨無路燈高速公路+進隧道對比
4. 白天超大豪雨高速公路(I)
5. 白天超大豪雨高速公路(II)
6. 晨豪雨小徑+街道
7. 正中午高速公路接平面
8. 黃昏時刻大雨轉小雨街道
9. 低光源鄉間小路,最後25秒開始是無路燈僅路上反光標誌
10. 夜晚無雨市區轉小路
11. 晴天正中午高速公路移除B+W偏光片
=>可參考11:48:49 平行距離為2.5~3個車身距離,確實可以看到車牌或是藉由Lukas 軟體,可以單點放大,就可以看見車牌,但因為初始條件問題,M70 隔熱紙就是會有8%內反光率,所以會導致反光較為嚴重(一般隔熱紙通常內反光率是比這個高許多的)

四、番外篇
畢竟這不是一篇商業性質開箱文,此節主要是想讓大家知道,台灣廠商真的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以下這張照片是在去年就發表的功能,簡單講不是只有紀錄影像/經緯度/速度/距離/聲音/3軸加速等,這些是最基本的部分了。
進階的有甚麼?
進階一:儀錶板上所有的資訊寫入紀錄影像中(包含方向燈/檔位/轉速/節能程度/引擎轉速)
這部分可以大部分釐清出事情時自身的責任權重部分
進階二:煞車踩踏力道=>可以幫助是否急煞車導致事故等
進階三:方向盤轉動角度=>可以幫助釐清是否為車輛打滑事故或人為所致
而這樣的功能標準版(所有上述基本/進階都有),只有不含記憶卡,竟然和台幣不到$8,500,C/P值真的很高,可惜我的車款不支援


照片節自品牌官網
五、結論
總結一下優缺點,平衡一下!
優點:
1. 本文第一節所列表之必要條件部分
2. 自動過曝補正功能,讓夜間市區的燈光不至於呈現過度的光暈現象
3. 可自動三軸加速度敏感度來判別何種狀況為突發事件
缺點:
1. 鏡頭角度僅能前後調整,無法左右調整
2. 僅能藉由PC/Mac 來調整機器參數(官網已公布,預計本季會推出WIFI版本來因應)
3. 無法直接在車上試播之前所錄製之畫面(官網已公布,預計本季會推出WIFI版本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