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用車輛為何需要加裝「行車記錄器」
法-世界各國法緣依據
日本
根據日本2001年修訂「貨物汽車運輸事業輸送安全規則」之內容,車輛總重超過8公噸或最大載重超過5公噸的營業車輛,以及混裝貨物之營業車輛,必須裝設行車記錄器;另在「旅客自動車運輸事業運送安全規則」中明訂,租用巴士、單程旅途超過100公里之車輛、全國15個都市的出租車及計程車必須裝設行車記錄器。
歐盟
而歐盟也已於2004年8月間立法規定,強制所有商用車輛的新車需裝設數位式行車記錄器。
美國
美國的聯邦法令雖沒有強制安裝行車記錄器,但對於商用車輛駕駛的連續工作時數有嚴格的規定,因此不需要立法,運輸業工作者反而會主動要求要加裝行車記錄器,以保障勞動者自身的權益。
台灣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39條---二十四、
總聯結重量及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新登檢領照汽車,應裝設具有連續記錄汽車瞬間行駛速率及行車時間功能之行車紀錄器(以下簡稱行車紀錄器)。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八公噸以上未滿二十公噸汽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一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及自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八公噸以下營業大客車,亦同。並應檢附行車紀錄器經審驗合格之證明。
第39-1條---十八、
總聯結重量及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新登檢領照汽車,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本規則修正發布施行日起,應裝設行車紀錄器;其為八公噸以上未滿二十公噸之新登檢領照汽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亦同。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月一日起營業大客車應裝設行車紀錄器。並應檢附行車紀錄器經定期檢測合格之證明。
由以上世界各國法規可得知,商用車輛加裝行車記錄器,不再只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了。
情-保障員工權益
員工是公司的最大資產,因此保障員工的安全是每間公司最重要的功課,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顯示,94年國內十大死亡因素,意外事故排名第五位,而交通事故件數一共有一萬五千多件,因此死亡的人數有二千多人,受傷的有二萬人。
商用車輛若安裝行車記錄器,消極作為可以讓員工知道有行車記錄器在運作,在駕駛上就會比較注意行車安全,以減少危險駕駛的機會;積極作為則可以提供關鍵影像及駕駛習慣,有助釐清責任歸屬,以及加快車禍處理速度,保障員工的權益。
理-協助主管管理績效
人員管理
業務一出門就有如放出籠子的鳥,難以知道其行蹤,公司若安裝了行車記錄器,便能記錄其行車路線、車輛停止時間…等,如此並不是要監控人員的一舉一動,只是要預防員工利用上班的時候、利用公司的車輛,來做員工自己的私事,造成公司的損失。
資產管理
大部分的人對於不是自己的東西,就很難會有珍惜的觀念,員工也是如此,安裝行車記錄器,就能參考員工的駕駛方式,教育員工合適的駕駛方式,減少車輛零件的耗損,以及減少車輛碰撞的機會。
成本管理
根據交通部運研所民國89年出版公路行車成本調查,客運業營運成本分析指出行車油耗與保修費用約為營運成本的三分之一。而影響行車油耗與保修費用的因素除了車輛特性、道路交通特性以及環境因素外,駕駛行為亦是影響行車油耗之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若安裝行車記錄器,就能夠了解駕駛的行車習慣,藉以改進其行車習慣,降低油資成本。
績效管理
利用行車記錄器了解員工的行車路線,改進行車路線,減少做私事的時間,就會增加更多的時間,拜訪客戶的機會也提升,相對的員工個人的業績能夠成長,達到整體業績的提升。
形象管理
形象對於一間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在公司內,有主管及公司法規做規範的動作,而公司人員在外面的時候,天高皇帝遠,常常會忘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做出有損公司形象的動作,安裝了行車記錄器,就能規範員工在外的行為。
風險管理
車輛行駛在外難免都會有風險,一旦發生事故,又苦無其他相關佐證的人、事、物,如此一來,非但保險的部分無法獲得該有的理賠,還得賠上一筆賠償的金額;而警政署表示,用在記錄和證據保全,行車記錄器沒有大爭議,因此對於保險理賠的時效及佐證上,有絕對的幫助,降低保險無法理賠的風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