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m wrote:
實在看不出 "機車很...(恕刪)
大型車安裝多角度攝影偵測與GPS定位速度監視,要加入到大型車輛網路管理中心,只要大車有超速偏離車道闖紅燈打瞌睡,可由管理客服中心去提醒告知,車外裝設數個攝影機與紅外線偵測,只要有其它車輛太靠近在車前面的螢幕可以看到後照鏡看不到的死角,政府真的要強制規定加裝攝影輔助系統才行..
若是可以做到管理飛航與船航累似的系統其實多少可以減少這類的情形發生,只要車子有裝上更先進的行車電子設備電腦,接收每一條道路上的行車流量與車輛行車軌迹及車速,隨時由道路設置的電子設備使用無線方式傳遞到行車電腦,隨時可提醒架駛人道路狀況及自己的行車狀況..這些都可以用Andorid OS便宜的硬體來做到.
有機車出現時,大吊車應該減速、保持一下距離,並且維持原車道,就有機會避免這件慘劇發生
我看到的卻是大吊車想要超過右側機車(有沒有加速我不敢說,但確定沒有減速,不斷逼近右側機車)
然後為了超越右側機車,在沒有確認左側是否有沒有騎士的情況,就跨越雙白線,直接撞上受害者
以這個事件來看,大吊車駕駛應負完全責任,而不應推卸責任說什麼路段設計不良或視線死角
(每個人都知道左側是大車的視線死角,大車駕駛不是應該更加小心確認?)
============================
當然關渡大橋我也常走,每次都得戰戰兢兢,設計真的很糟糕
以關渡往八里方向為例,台北端(大度路過來)引道和淡水端(竹圍過來)匯流,原本四個車道(兩快、兩慢)瞬間變成兩個車道,標準的死亡交叉。因為台北端上來的會變直行車,車速較快;如果遇上淡水端上來,車速較快的(路況不熟、或是路況太熟?),就會出事。
我所能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以關渡往八里方向為例,這一側我比較熟):
(一)橋面上:自行車道以外掛方式另行拓寬,現有自行車道改回機車專用道。
(二)改回機車專用道後,台北端過去的機車會被迫要快速右切,反而危險(當年好像就是因為這樣廢除)。
(三)可能的解決辦法有二
(1)台北往淡水方向的機車專用道,在民權路92巷(就是山腳下的那條小路)出口的地方,另外挖一條涵洞,直接通往關渡大橋的機車專用引道。以後機車要上關渡橋改走這邊,中間可能會與民權路南向車道交錯,必須設置紅路燈號誌。
(2)簡單一點的,就是台北上來和淡水上來、交叉匯流的地方,設置紅綠燈號誌,大家互相等個幾十秒,才不會(害人)晚七天回家。
這樣應該能讓汽車、機車、自行車各自分流,「減少」出事機率。
當然可能又會有機車騎士大喊,為什麼我只能騎機車專用道?這......真的是為了騎士的安全好。
歡迎光臨我的網站
行動最愛網 http://i-favorites.ne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