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廣而告之 ‧ Vico-TF2+ Premium 實測簡報


issey5868 wrote:
這會不會太專業了點?...(恕刪)



呵呵~ issey5868兄見笑了...囧rz

不知道是否把您悶晕了,實不相瞞,[七、 行車記錄器系統商(品牌商)]也許會寫得輕鬆一些,因為Frank不打算寫VicoVation(視連科)與另一品牌。

第一家,寫的品牌極可能是「飛來訊(Flyvision)」,內容涉及潘_蓮(Frank反串..=o=")之情欲澎湃,喜迎西_慶(shaou-ching兄自認..)的翻雲覆雨...

第二家,也許會寫「愛國者(Patriot)」,內容圍繞“七大寇”之一,徘徊在「恨」與「愛」邊緣的故事...(當然,版上的愛國者朋友如果覺得Frank_HK存心惡意攻訐,在下就只好擱置。)“士官長,今夜的風兒有些喧囂.. 您知道我在想您嗎?”

第三家,將會是。。。
呼~
終於是把Frank大的文章給讀完了
似乎以前讀書都沒有這麼用功(?)

對像我這樣"略懂略懂"的小女子而言,
的確是一篇非常易懂的解說。
能把如此複雜的工程技術解釋得如此易懂,
就像knifeparty兄說的: 「佩服佩服」

(雖然是有一度看到神飄~~~~走,又回來)

對所謂的光圈,Soc, DPS, CMOS.....也算是有初步的認識
總算是知道他們到底負責怎樣的工作

(當然,我想一定有很多更詳細的部分,還有待學習了解)

至於有一點,小女子倒是想舉手發問...
之前在選購時,也算是有稍微了解各家的規格
在鏡頭方面,大部分是看到6G (六片玻璃)
也有聽過7G

不知5G, 6G, 7G, 是越多層越好嗎?(請原諒我的無知.......)
皮老闆娘 wrote:
呼~終於是把Fran...(恕刪)



皮姊辛苦了~ 很高興您的行車記錄器“內功心法”有所提昇!..^O^

回文提及{不知5G, 6G, 7G, 是越多層越好嗎?}.. 這,絕對不叫“無知”,只是您過去也許沒興趣學攝影相關的知識而已。

因為啊~ 學習,首先要找到一位好老師,才能提及興趣的。何謂“好老師”呢?當然,名字要帶一個F字才會有耐心.. Line ID尾數必須是19790714... (神飄~~~~走,又回來..← 這次是兩杯,我們一起喝~

OK,上課了!!!

~~~~~~~~~~~~ 學習的分隔線 ~~~~~~~~~~~~


攝影鏡頭,(包括行車記錄器鏡頭)需要用多少片鏡片,取決於它要達致哪種光學攝影效果;並非鏡片越多層越好。光學攝影理論上來說,鏡頭多用一片鏡片,就可能製造多一重「失真」。

Frank舉個例子:假設皮姊有600度近視,您帶一片矯正600度近視的玻璃眼鏡片看東西清楚,還是帶六片疊起來比砧板還厚,每片各矯正100度近視的玻璃眼鏡片(假設效果等同一片矯正600度近視的玻璃眼鏡片)看東西清楚?哪副眼鏡方便一些?

攝影的光學鏡頭,大概可分為三大類別。分別是:1.廣角(Wide Angle) 2.標準(Standard) 3.遠攝(Tele)。上述三者,都是用「鏡片」為原材料,隨著鏡片效果是廣角(景物縮小,可顯示更寬範圍)、標準(接近人類目視景物大小)、遠攝(放大景物,類似望遠鏡視覺效果),針對不同拍攝要求,製成不同功能鏡頭。

鏡頭裡每一片鏡片,都有它的「獨一無二」作用,抽掉任何一片或增加任何一片,極可能造成景物失焦、景物變形、色散問題嚴重等惡劣影響。所以,鏡頭5G、6G、7G,假如來自同一工廠標準,原材料一致(全是玻璃,不含塑料),鏡距(或可理解為「拍攝角度」)、光圈規格相同.. 理論上來說5G(5片玻璃鏡片組合)的「失真」可能性最低。

求知,絕不可恥。不知道Frank上述解說皮姊能否看得懂,如果不懂請不必客氣或害羞;Frank會想方設法,教到您明白為止。


~~~~~~~~~~~~ 解密的分隔線 ~~~~~~~~~~~~

學習已費心勞神,不好意思再讓皮姊猜了。

本文原名《 無‧提 》,「無」是指台灣已故國學南懷瑾大師曾經談及的人生哲理「於心無事」。knifeparty兄在 #9樓提及{一個人在抱著什麼樣的心態看文章的時候, 就會認為文章所表達的主旨在什麼方向}意思很接近了。Frank會私訊一個故事給您,(字數太多,不方便在回文裡貼)看了您就會明白了。「提」的典故來自『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出處:六祖慧能)雲淡風輕,很簡單吧?..^.~


~~~~~~~~~~~~ 更新的分隔線 ~~~~~~~~~~~~


2013年05月19日

- 入鄉隨俗,為了避免影響部份版友閱讀時心情,將本文原標題《 無‧提 》改為 →《 廣而告之 ‧ Vico-TF2+ Premium 實測簡報 》

- 二樓、 Vico-TF2+ Premium 實測簡報 已更新完畢。
感謝大大更新文章 趕緊收藏先
TF2+ 品質售服沒話講 只是價格DOWN好慢
身為龍頭還需廣告嗎?開頭回帖真是一堆酸民
評測文都要被說成廣告文的話 那以後誰會有動力發文..
如要講推銷文那去看看O敵&D?D..接連幾篇文章中出現的幫推之人頭帳號..

我覺得VICO這間公司目前的行銷策略看起來

舊的產品是不會降價的(我說定價部分) 當然 各大購物平台不時有優惠

但是幅度也沒有到很大

舊的產品 VICO似乎都是直接停產了的樣子?!

或許這樣對支持VICO的用戶來說

也是一種保障

才不會發生剛買完沒多久

就看到同價位又有更好的機種...或是同一台 價格卻便宜了1~2千
不知道能不能土砲MIO的CPL鏡上去,有人有試過嗎?

夜間GPS(garmin 3595亮度:0)的光源會反射到前檔上

MUTSUMI wrote:
感謝大大更新文章 趕...(恕刪)



MUTSUMI兄 您好!

非常感謝您留言鼓勵!

拙意以為,VicoVation公司的規模或實力,距離「龍頭」仍有一大段距離.. Frank保守估計視連科在台灣行車記錄器業內應該可排十名之內,即使樂觀估計.. 應該也三甲不入。因為GARMIN或PAPAGO這類老牌廠商,燒的是股民或投資者的錢,掌控強勢銷售網絡,財宏勢大;國際知名投行例如Goldman Sachs、J.P. Morgan的數據庫(行業投資分析),都可以查到相關資料。目前,視連科公司在商業融資領域名不經傳,如果狂言(自封)「龍頭」,恐怕只會招人訕笑。

行車記錄器行業中,如果傳統品牌或守舊經營的公司是“巨人歌利亞”,那VicoVation有望成為“大衛”。聖經記載:巨人戰士歌利亞初見大衛,非常藐視他;主要原因是乳臭未乾的小毛頭 - 大衛很年輕.. 個子也很矮小。大衛站著,身高都不到歌利亞的肚臍.. 輕敵,藐視對手;故事的結局如何,相信大家已耳熟能詳了。

視連科公司能否得到上帝賜福,Frank不敢莽語。在下看到的,是他們公司上下(產品研發、售後客服等方面)齊心協力,不愿甘於平庸的創業精神。2012年初,在下曾經說過選擇Vico-DS2的主要原因:『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行車紀錄器,慶幸有一心一意做好經銷與售後的商譽情。』..

當時在下給DS2造型評分為5分(很低,不及格;20分為滿分),沒有受到“Vico巡邏艇”20毫米機關炮掃射.. 也令在下對Vico產品印象加分!

MUTSUMI兄提及的另外兩個品牌,前者的老闆之一與在下有數面之緣(估計他不會來M01行車版,應該不可能有興趣“人肉”Frank_HK是誰..囧rz),他熱心支持台灣慈善公益,在下深感敬佩!

另一家(後者)的“論壇代言人”深耕M01行車版多時,在下仍是“未認證會員”時,已經看到他經常“值班”..勤奮可嘉!最近,該品牌有位熱心支持者,(自述擁有N台該品牌產品,可稱「收藏家」)Frank就隱稱他為“小李敖”吧,文筆流暢,寫作技巧不亞於『本區精選文章』專業作者;值得一讚!
sky1107 wrote:
我覺得VICO這間公...(恕刪)



sky1107兄 您好!

歡迎光臨,感謝分享精闢見解!回文提及{或許這樣對支持VICO的用戶來說 也是一種保障}.. Frank支持您的觀點。

個人愚見,Vico公司的Marketing Plan有點蘋果公司Steve Jobs時期的色彩。設品包裝設計不落俗套、TF系列上市時已告別“近親繁殖”的疑雲、不喜歡用“割喉式減價”促銷;差異化產品定位明確。新款產品上市,舊版只以“EZ Pack”(減少非必要配件,售價作微調)冷處理,對建立消費者「品牌忠誠」,頗見心思~

對於習慣買“公版、貼牌行車記錄器”的消費者來說,的確很難理解;例如:

1. 為什麼要花錢去設計包裝?直接抄襲一下坊間設計或用印刷廠提供的樣板.. 不就OK了?

2. 為什麼要花錢去做產品研發、做模具?直接用常見硬體架構預案、扣具、造型,再貼個銘牌.. 不就OK了?

3. 為什麼要投入人力物力不斷研究新版軟體(包括修Bug)、改善畫質?直接用安霸、聯詠配置的公版韌體.. 不就OK了?



很多很多的“為什麼”.. 也許答案只有一個:「Think different!」(不隨波逐流)呵呵~
synbios wrote:
不知道能不能土砲MI...(恕刪)



synbios兄 您好!

{不知道能不能土砲MIO的CPL鏡上去,有人有試過嗎?}.. synbios兄的DIY精神極具創意!

在下沒試過MIO的CPL鏡(Frank孤陋寡聞,對這品牌濾鏡產品沒印象),不知道其質素及具體效果如何.. 但Vico-TF2剛上市時,Frank曾經用“菲林年代遺物”日本Nikon 72mm Circular Polar鏡測試(下圖,右一)..「態拍攝(景物固定)」,戶內測試透過調整CPL鏡前端偏光環,消除畫面局部反光問題效果顯著!

不過.. 行車記錄器影片屬「態拍攝」,行車過程中光源複雜,怎麼可能來得及不斷“手動”調整CPL鏡前端偏光環?

另外,坊間有一些廉價、初階「不具備Circular功能」(鏡上沒有可供調整的偏光環)的偏光鏡,僅靠「深色調鏡片」希望達致消光效果,類似給行車記錄器戴上“太陽眼鏡”,效果會非常有限。 白天,可能影響行車記錄器鏡頭IR Cut filter功能,影片出現明顯偏色;夜間,CMOS晶片感光能力會大受影響,畫面可能出現偏暗、噪訊增加等問題。

為免劣化影片畫質,Frank不建議任何Vico-TF2+用戶在行車記器鏡頭前方加裝CPL偏光鏡!但不反對具DIY經驗、光學攝影知識的消費者,為Vico-TF2+鏡頭加裝一片B+W MRC鏡。(德國制,大鏡徑型號的售價,應該和一台全新Vico-TF2+價格相約..

Frank_HK wrote:
《 Vico-TF2...(恕刪)


Frank_HK大大的文章真的太專業了,
從中學習不少,
感謝分享...
燦坤卡號:36476424 有需要者請自行取用~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