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V747W 90度 and TF2 同車錄影


Talon88 wrote:
:::AMDer大的...(恕刪)


TF2設定 : FW-4.3 + EV-0.5 + WDR standard + 創見 Class-10 32GB.
V747W 90度設定 : FW-1.5 + 夜間亮度1格 + 色溫黃 + SanDisk Mobile Ultra UHS-1 32GB.

還沒開WDR就被批

想請問
V747W TF2這兩台
對於GPS 導航機是否會出現干擾的情況?


感謝!!!

Nube wrote:
想請問V747W ...(恕刪)


兩台皆可安心使用
鴨奇馬 wrote:
不知道包裝是誰負責的...(恕刪)

可以再深度研究一下Gamma WDR以及Sensor WDR兩種原理
兩種都是從1989年第一次類似WDR理論被提出後,經過多年廠商因應不同使用環境所開發的應用方式!

靜止畫面變暗,並不完全是WDR關係

那題4.0韌體時就討論過了

這時說太多並無義,只換來偏見

等VICO解題吧,看結果比較[直接]

個人結論:
兩台的WDR都不完美
兩台WDR都只有半套
兩台WDR特性不同產生不同結果!

硬體+軟體說法持保留態度!

但兩台畫面可以因應兩種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我也覺得靜止畫面過暗不是一個好現象,可以再進步!難保靜止時,車不會被撞?或是沒有其他事故發生?

但此問題將WDR綁在一起論誰優誰劣,是否適當??

PS:剛到家,晚點再提供三年前國外就吵過的案例分享~~~
SONY曾出過一台機器,同時擁有兩種WDR模式,並且可自由選擇開啟或關閉!

--------------------------------------
幾年前,兩種WDR爭議開始時,當時兩種WDR分別稱為
L-WDR(Low frame Wide Dynamic Range)
D-WDR(Digital Wide Dynamic Range)
曾幾何時,D-WDR也被很多[開發者]認為並非真WDR,但該觀點在短時間內(D-WDR大量上市後不到四個月)被推翻了! 原因很簡單D-WDR有更低的成本優勢,消費者最終依然是依價格買單!而效果以當時2M的Quility來說,已經算驚艷了!
但L-WDR派系並未因此作罷,最先Axis、SONY..等整合商以及TI、OV、Ambarella..等IC商針對不同金字塔高度客群以及不同使用環境需求區分不同買家族群應用產品!

如果說多禎式的WDR,能呈現更自然的效果,我是認同的,因為直接從兩次不同快們、曝光取得的畫面,截去不必要的pixel疊合成像,不過凡事無法完美,自然也有需受限制的地方,例如疊合出來的畫面會被綁定在一定的亮度範圍下,且看起來較容易感覺有一片其他顏色蓋在上面的感覺
(V747W是不是不管怎麼調不管哪個韌體版本,其實白天都會感覺白白一片??其實從V737W開始就是這樣了!)

而Gamma的確最主要被用來提高亮度的環境,甚至是打破Night mode機種傳統IR式LED方式,原本為了亮度都能接受黑白畫面了,現在給你彩色並提高亮度,還奢求畫面要自然??而其相對缺點,因為是以單張畫面透過調整Gama演算而得,所以如果來源畫面Noise多,疊合出來的成像就會看起來不夠[乾淨]
(TF2因為多了3D降噪加持,所以Noise少了許多,但畫面卻不夠自然)
所謂軟體WDR的最大缺點...就是判斷環境亮度時,會受到誤導
此觀念似乎不太正確!因為單張取的亮度就是那樣,要判斷什麼呢?又誤導什麼呢?
變黑,並不全是因為Gamma降低造成的! Gamma也不會無故降低,甚至降到這麼低!

再次強調,要說誰才是最好的WDR,那是[開發者]在說的語言,最終的裁判--->是花錢買單的[消費者/使用者]! 而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會買對應不同功能結果的機種

這就是 V747W 「多幅曝光 WDR」
vs TF2 「單幅曝光 WDR」的分別。 HDR 是要
多幅曝光 才能發揮 HDR 的真正奧議!

多幅曝光? 不就是顆入門等級的IC,也不過就兩張,就算[[[發揮了WDR最佳應用]]]??有點過了
A5S也沒多神,不過就比A2S70多了兩倍運算,但畫質不僅僅是靠運算!

在這個時間點討論WDR誰優誰劣,有點...............尷尬!
對紀錄器領域WDR都是剛出現的新技術,但在WDR領域,目前用到的技術真的不夠[深]
L-WDR最大的劣勢,在於它的成本高
D-WDR最大的劣勢,在於它打不進金字塔頂端[追求高畫質、要求真實呈現]的領域

不過,拉回-------->紀錄器用途
[電影效果]、[自然色彩]甚至是[抑光]對於事故舉證、肇事責任釐清能加分多少?
還是視覺感受得到的滿足更高??
是不是應該先把該拍的東西拍到了,再求這些效果更實際些??


抑光好還是更亮好???
值得深思
現階段僅能建議,區分用途及拍攝環境來選擇對應的產品
當然最終希望在此領域,能有兩者兼得的產品出現,現階段仍卡在成本以及消費者買不買帳罷了
否則前極+後極WDR放進來,畫面應該可以期待~
但是想想,口紅機的價格都有人在買了? 廠商還是不敢衝?

以下是前幾年Sony CCTV 某機種的設定畫面
兩種WDR同時關閉的畫面


單項開啟GammaWDR(D-WDR)效果畫面


單項開啟L-WDR效果畫面

理應細節更多

但此拍攝畫面式燈光及周遭高度對比環境下,汽車行駛拍攝環境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且上述機種是三年前的機種!

不過現在對於此兩台紀錄器機種,完全是不同呈現結果,如此而已!
要說誰運用WDR的好? 還~~~~~~~太~~~~~~早~~~~~~~了!!

尤其看到某些用家被錯誤植入WDR=(只等於)抑光更是............
誰的抑光好 = 誰的WDR好? 這....................
既然都提到多重曝光可以兼顧明暗,為何只強調(抑光)??
因為並未達到[多重]--->僅雙重,所以寬動態還不夠寬,相信V747W也能拉高亮度,相對降低抑光效果,且Noise勢必提高,這難道不也是[選邊站]?



建議如果真要討論WDR,另開一篇,就技術討論會有趣及單純!

抱歉~A大,借用版面了!
jayHYH wrote:
TF2設定 : FW-4.3 + EV-0.5 + WDR standard + 創見 Class-10 32GB.
還沒開WDR就被批


這個,希望 AMDer大 把 TF2 set 做 WDR High 再試一遍吧,
看看會不會變化…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hortin wrote:
我說:而這就是 V747W 「多幅曝光 WDR」
vs TF2 「單幅曝光 WDR」的分別。 HDR 是要
多幅曝光 才能發揮 HDR 的真正奧議!


多幅曝光? 不就是科入門等級的IC,也不過就兩張,就算[[[發揮了WDR最佳應用]]]??有點過了
A5S也沒多神,不過就比A2S70多了兩倍運算


hortin兄資料非常詳盡,也分析得相當精要。

至於我寫的紅字部份。 請注意我說的是 "HDR"
HDR 是玩攝影的的用語,跟行車記錄器用的 WDR 好像也差不多。
我是想說在玩攝影而言,HDR 是需要多幅曝光合成,
才能做出真正的 HDR 相片。我沒有要比較 V747W or TF2
那個 WDR 做得比較好
,只是想寫出 V747W 的多幅曝光合成
比較像是玩攝影的 HDR 原理。

在此伸明,我沒有要比較 V747W or TF2
那個 WDR 比較好,我反而覺得兩部的「最終影片」
各有優點,我不想管是用了甚麼技術,「最終影片」
才是重點,技術為次次次!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Talon88 wrote:
hortin兄資料非...(恕刪)

Sorry!
我想您要表達的重點僅在於[多幅]與[單幅]
紅字的觀點是否[有可能]解讀成--->你覺得紀錄器需要發揮玩攝影的奧義嗎?
既然是不同領域了,是否用途本來就不同? 並不適合相同比喻?

WDR並沒有那麼神!
就算是多禎式的WDR、就算是14Bit的WDR,也沒辦法[全真],被迫永遠與真實保持距離
因為它就是疊出來的,這技術僅是用來[輔助]視覺
並不是用來讓畫質更自然或真實!

要真,要有陰影或對比,玩攝影的也會把WDR/HDR關掉!

不理解一方面-->我不是要買DV,另一方面又強調比較真實???
這觀念有點衝突!

順帶一題,我之前也被嚴重指正過~~~
請不要用真/假WDR或是軟/硬WDR,會被說不專業(我本來就業餘XD)
被要求請以Digital WDR / Gamma WDR 或是Low Frame WDR/Multi Frame WDR來稱呼!

記不住那麼多專業名詞啦!
但我認真記住了一個重點--->WDR僅是理論
不管軟硬、多張或是單張演算,都是從這理論衍生而來!
需求衍生技術
並非人人都是蘋果,技術衍生需求~
hortin wrote:
Sorry! 我想您...(恕刪)


玩攝影的也會把WDR關掉! 同意,
但要向光又不過亮的天空,足夠亮度的背光境物,
「可用」HDR 來達成,這目的跟行車記錄器
有點像吧,但也是輔助性質而已。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Talon88 wrote:
玩攝影的也會把WDR...(恕刪)

是的是的
正確了~~~
所以餘下問題,僅在於抑光好還是提高亮度好???
問我,我會說都好(貪得無厭)

其實兩台都還不夠好,但在此領域已達[創新]思維
群華優先帶入WDR是不爭的事實

接受與面對[不夠好]的聲音,才能走向更好

我不愛WDR,我愛廣角+望遠,對舉證的幫助,加分效果較多!
XD

來亂的~
睡了~~~

T大,今天在保養廠泡了一天,真的累了,請容小弟敗退...........
hortin wrote:
可以再深度研究一下G...(恕刪)
AMDer兄,我道個歉先:(

沒有馬上回覆是對的,H大之後補足的內文

我先針對誤導這一說解釋,在判斷局部過曝時,DSP的認知是降低整體亮度,導致上述黑幕畫面,為何要說誤導呢,因為個人認為,測光條件不夠完善,當各部畫面以九宮格測定,一格過亮來導致另8格轉暗,這結果最終非善,單張畫面無解的就是過曝,同時也是雙曝光WDR的優勢

您說的幾年前,指的應該是被應用在固定型監視器上的時候,其實軟體(Gamma)WDR、硬體(Sensor)WDR這個名詞,雖然部分人不喜見,但早在V737W之前就在用了,您說的gamma值WDR(軟體WDR、DWDR)我基本將他視為背光/曝光補償

軟體的WDR,硬體的WDR,不能混為一談,就像3D,跟模擬3D,我只承認兩個畫面並存才是真3D,即使是單鏡雙折射也算(應該沒什麼人知道這啥小),重點是得有兩個畫面代表左右眼的視覺

過去固定型監視器的軟體WDR,還能被人接受的原因是,他們的畫面動態有限,不若車上的千息萬變,有足夠的時間去修正,以較低的價格,卻能達到硬體WDR的80%,您說的彩色畫面,其實也拜ATR的進步,但真正想要細節多、輪廓清晰的影像,還是灰階畫面最佳,但消費者是白癡,夜間你給他設定灰階他還會說自己多花錢買黑白畫面,讓人想賞他兩鍋貼

要說WDR抑光,我認為不算錯,只是講法不精確,WDR真正的用途,應該是適應高對比環境,在一個同時存在陰影與光明的地方,單曝光的影像只能選邊站,不是亮就是暗,亮就是過曝,暗就是見鬼,但雙曝光卻給了兩者並存的機會

您的SONY攝影機點出了重點,行車記錄器產業,讓我有一種deja vu的感覺(似曾相似),早些年的D-WDR跟L-WDR,以短期來看是D-WDR佔上風,而且百花齊放,各家都紛紛打出自己擁有D-WDR產品,而且刻意不去講明,消費者也難以辨明,讓採用多重曝光的廠商吃足了苦頭

但也因為D-WDR是相對低成本、門檻的技術,最後是,D-WDR成為機器的基本,而L-WDR的中高階機種同時具備兩者,就如您的那台機器

您在更早之前,講到一個最重要的重點,兩者都是半套,且方向大相逕庭,一個往雙重曝光走,一個往後製加權走,前者有最強的明暗適應力,後者有極佳的亮度

如果這兩個半套,組成一個全套,佐以合理的收費......

這種講法好像怪怪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