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換主機板]大目獨眼龍-增加麥克風座-換鏡頭-天使燈-高動態定焦微距攝影機-GPS行車紀錄器戴老花眼鏡-行車紀錄器遇上行房紀錄器

玫瑰曈鈴眼 wrote:
超讚,沒想過行車記錄...(恕刪)


GPS行車紀錄器的GPS寫入影片中是比較少有的規格,對天然山區GPS就是[路],影片中的每格影片都有GPS註記很花時間的,現在及時寫入且寫死,就可以成為有路標的天然山區的[紀錄]了。

除了GPS外,車牌填入的功能更是生態調查、刑事調查等案件填入機號、案號、路線、次數等標題,讓影片內有[行間][影片主題標題]與[GPS數據],很完美的生態調查工具。

只要錄影品質不錯,行車紀錄器的身段很適合當作相機的無反光鏡的單眼相機的基本零件,玩自組鏡頭加上去的。

去年玩過GPS DC,可以參考去前拙作
PANASONIC ZS20改造

昨晚改造了一台準備當作微距定焦1080P WDR攝影機。

用GT650 96650晶片的行車紀錄器改造

很簡單,用指甲刷刷刷刷開機殼(謝謝法客兄的指甲功用在白牌GT650奏效),打開機體前蓋把鏡頭外框磨平後就可以接上放大鏡變成[定焦1080P高動態DV]囉。

昨天幫行車紀錄器戴上超級老花眼鏡(30X雙片50口徑放大鏡)發現在萬勒克斯以下的低天光的環境下用高動態WDR行車紀錄器錄影生態調查的影片單格影像相當銳利清晰,以前用DC這種天氣還要補光、手的穩定度夠才能拍到清晰的照片,沒想到每秒三十格的1080P的行車紀錄器的影片中隨便挑都可以挑到非常清楚的300萬畫素的照片。因此想到不少低光源生境的生物如果用WDR行車紀錄器來拍攝除了畫質有保障外,拍攝過程的操控性應該更方便,對觀察者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一班低光源生物的生境潮濕、有毒蚊蟲特多且多屬長年不見陽光直射的斷崖區)

1.
用法客兄建議的指甲功沒多久GT650機殼自動彈開成兩半...之前拿台灣品牌的MK91當行魚紀錄器的零件沒這麼簡單....我的指甲斷了動用到扁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開機殼

主機板上的貍聚電池標示200mAh,不是說明書上寫的500mAh。200mAh網拍一顆約40元左右。500mAh約60元。



行魚紀錄器

2.
之前有玩過MK91了,就沒在GT650的主機板、鏡頭組上[動刀],今天目的很簡單
定焦 1080P DV是我的目標 行車紀錄器很像有鏡頭組的DC的遠焦基本鏡頭,前面可以專上各種鏡片,如果有電動馬達傳動鏡頭且可以融入韌體中就變成了標準DC了


3.
GT 650的銀色鏡頭框是塑膠材質電鍍而成的,拿罩杯型放大鏡的口徑跟這顆行車紀錄器的鏡頭外框口徑可以MATCH,但遮光罩凹凸不平讓銜接放大鏡是個[問題]--知道這次的目標是前蓋殼上那個鏡頭凸出遮頂光鴨舌遮光罩磨平就完工了。


4.
用粗顆粒砂紙刷刷,鰻容易刷的,且紋路跟前蓋的金屬刷紋一致,重新上漆後可以一體成形,具有[商品]價值。


5.
再刷...完工了,因為要銜接鏡頭會蓋住前蓋鏡頭外框,就沒上模型漆。保留原粗顆粒刷痕。


6.
組裝回去,前蓋鏡頭外框平整了可以密合鏡頭了。


7.
接上一顆49元的樹酯罩杯15X放大鏡,口徑跟型車器錄器剛好。


8.
配上3小時續航力的馬卡龍行動電源、打開行車紀錄器的LED補光燈,就變身為標準的微距拍攝的WDR 1080P DV/DC了。


9.
杯照放大鏡的前置透光外還在觀察昆蟲時可以使用。拿較後就變成行車紀錄器的[大口徑]鏡頭了(20mm)


10.
室內試拍錄影昆蟲、靈芝與楓香果實,用T6/U2手電筒當微距強光補光燈,弱光補光燈由行車紀錄器的LED補光燈擔綱


11.
咫尺之間的生態大觀都在雙手掌控之中


12.
2.7吋的螢幕上的微拍金龜子頭部,140度的行車紀錄器真是廣角...這麼貼近了還有四角黑框


13.
測試完畢與組裝完成圖。因為還要搭配其他放大鏡不同焦段定焦,放大鏡跟行車紀錄器的鏡頭用透氣膠布黏接。


14.
這張是2009年同家出品的放大鏡+6X DC拍攝的低光源海南書帶蕨的拍照。現在有了WDR 1080P DV要拍攝這種低光藍光系蕨類更方便一手拍攝錄影,另一隻手可以跟成千上萬的蚊蟲搏鬥
行車紀錄器的攝影效果真了得~~

大風、低光下的

霜降天蛾終齡幼蟲的獠牙


正要出來的仙丹


霜降幼蟲的尾巴


以下T6/U2補光




金龜子的鼻毛


前面一樓海南書帶蕨2009年同一株長到2013年底4年期間的枯水期模樣。
一台不到$1500的行車記錄器被你玩成這樣
I服了U

順便請問一下
影片右下角的時間戳記有辦法取消嗎?
BlueShawn wrote:
一台不到$1500的...(恕刪)


可以 選取不要顯示時間碼[日期紀錄]-[關]就可以了。

時間碼是行車紀錄器跟攝影板不同的地方,

這邊是行車紀錄器版才在畫面上內建時間碼浮水印...


96650晶片的行車紀錄器的CP值不只超表,根本是飛上天....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分享的照片中的海南書帶蕨

過去十年的觀察拍照,也沒今天中午[舒服][快速]與取得[照片][影片][GPS與時間碼]一體的。
最重要的是不到五分鐘就拍完了生態分類特徵(那陀黑黑的毛)、生態特徵(幼體、孢子葉與包子曩與配子體等),這在低光下要拍到清楚照片可是要帶腳架、補光,花上幾小時才能辦到的,現在隨手拍拍五分鐘內就OK了...

行車紀錄器版真好...今年七月初電腦展跑去找潛水相機誤打誤撞碰觸到行車紀錄器,要感謝DOD、MK的現場人員不死心的強力跟我推銷我才動了念頭買一個來玩..沒想到上山下海行車紀錄通通搞定.從此好像不需要買相機了...
家裡一堆要拍低光微距的腳架、微距版、翻拍架、補光燈架等通通可以丟掉了...

GT650 沒有時間碼浮水印的[日期紀錄](關)、低光下拍蕨類寶寶

自然光線下拍這些陰濕環境的蕨類孩子



眾多配子體中搜尋不同蕨類的正在長出來的孢子體


光度不到400勒克斯


早上實測目前台北的天光在2000勒克斯以下,雲層破洞地方有6000克勒斯。

低於一萬勒克斯以下的白天會讓人憂鬱....是生命殺手

台北人性陰沉不是沒有原因的~~
老大 你的開箱文太有意思了!
讓我標註一下以便日後追蹤!

MakotoHuang wrote:
老大 你的開箱文太有...(恕刪)


歡迎歡迎

我會急著貼出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工具分享給大家主要是

要養成一個民間生態調查[熟手],又能克服地形障礙的[壯丁],又能耐得住毫無人性的生境中待生態現象跑出來,為了拍攝這些生態現象扛一些道具等影響生態研究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拍攝道具能巴掌大、電力續航力長且快速記錄到、有GPS主動餵出資訊,對生態研究者本身安全與發生災難後的搜尋等都很有幫助的。(PS民間的生態研究者都是刻苦耐勞跟學術生態研究者紙醉金迷的優渥環境差異甚大)

當然也希望業者可以生產一體成形的道具給大家用(比如說加外殼有可換式18650電池倉設計[續航力5小時/顆]),不需要改裝就能買到好用且能幫助生態研究者身家安全的道具。更希望不要有人拿這創意去申請專利牟利。
大大的使用方式,真的把行車記錄器功能擴大應用,讚
哈哈哈哈

太有才了!


不過 指甲要保重呀.....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謝謝法客兄的指甲功,前幾天要不是用了指甲刷刷刷把GT650刷開了,把我的嗑睡蟲打跑了才動刀的。如果沒有彈開,還真會先睡再說。用拇指指夾刷剛好[厚],壓到卡榫後自動彈開。

wtj wrote:
大大的使用方式,真的...(恕刪)



習慣中午到山區道路邊吃東西邊看生態,一手拿著東西吃,一手拿高動態定焦微距攝影機看到目標物就[刷刷刷][推推推](手動運鏡方式),有風沒風低光都可以錄下影片找到清楚一格照片,跟室內定點微距推鏡連拍的效果類似,但風中、低光抓到的畫面[犀利]的很,拍攝過程[輕鬆愉快]。

今天中午的自然天光光度8000勒克斯以,半厚雲層罩頂,標準台北冬季天氣。(厚雲層罩頂光度在2000勒克斯以下)

以下照片用96650晶片行車紀錄器1080P 30FPS錄影後逐格抓畫面成一張照片後上傳01用01系統圖床縮圖秀圖。

風中蜘蛛絲上的芒花


絲蟻的家--白的絲絲分明,不曉得哪家單眼相機有幾台能把這蟻絲條條清楚的拍出來的?


這一坨棉介殼蟲也很難表現出層次感,低光下竟然被高動態定焦微距攝影機抓到蟲身上還有蟲(蚜蟲?)


正在開花的八重櫻在定焦微距下前景深


天光下難拍出立體感長葉腎蕨的孢子囊凹凸有致耶,蠟質質感的上面還毛茸茸的,超越刻板印象。


終於拍清楚這隻小不點,風中的長春花上的迷你蒼蠅毛茸茸的幾根毛。
昆蟲的毛都一樣大小,體積大的毛多,體積小的毛少。
這隻蒼蠅身上的毛可以算出來沒幾根。


好幾朵花共用一組花瓣。還沒開花的花苞躲在中間毛茸茸的。


這台相機拍到的世界似乎毛茸茸的,害我要重新檢視與修正過去的生態觀察紀錄,也知道接下來可以輕鬆愉快的帶著巴掌大的高動態定焦微距攝影機搭配鈕扣電池的LED補光就夠用了。

當然,這台行車紀錄器改造的[高動態定焦微距攝影機]可以再發想的地方還有。等找到零件後再跟各位報告囉,這階段的測試到此為止,也正式納入工作夥伴與淘汰掉之前使用的微拍板、補光燈架、腳架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