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曈鈴眼 wrote:
超讚,沒想過行車記錄...(恕刪)
GPS行車紀錄器的GPS寫入影片中是比較少有的規格,對天然山區GPS就是[路],影片中的每格影片都有GPS註記很花時間的,現在及時寫入且寫死,就可以成為有路標的天然山區的[紀錄]了。
除了GPS外,車牌填入的功能更是生態調查、刑事調查等案件填入機號、案號、路線、次數等標題,讓影片內有[行間][影片主題標題]與[GPS數據],很完美的生態調查工具。
只要錄影品質不錯,行車紀錄器的身段很適合當作相機的無反光鏡的單眼相機的基本零件,玩自組鏡頭加上去的。
去年玩過GPS DC,可以參考去前拙作
PANASONIC ZS20改造
昨晚改造了一台準備當作微距定焦1080P WDR攝影機。
用GT650 96650晶片的行車紀錄器改造
很簡單,用指甲刷刷刷刷開機殼(謝謝法客兄的指甲功用在白牌GT650奏效),打開機體前蓋把鏡頭外框磨平後就可以接上放大鏡變成[定焦1080P高動態DV]囉。
昨天幫行車紀錄器戴上超級老花眼鏡(30X雙片50口徑放大鏡)發現在萬勒克斯以下的低天光的環境下用高動態WDR行車紀錄器錄影生態調查的影片單格影像相當銳利清晰,以前用DC這種天氣還要補光、手的穩定度夠才能拍到清晰的照片,沒想到每秒三十格的1080P的行車紀錄器的影片中隨便挑都可以挑到非常清楚的300萬畫素的照片。因此想到不少低光源生境的生物如果用WDR行車紀錄器來拍攝除了畫質有保障外,拍攝過程的操控性應該更方便,對觀察者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一班低光源生物的生境潮濕、有毒蚊蟲特多且多屬長年不見陽光直射的斷崖區)
1.
用法客兄建議的指甲功沒多久GT650機殼自動彈開成兩半...之前拿台灣品牌的MK91當行魚紀錄器的零件沒這麼簡單....我的指甲斷了動用到扁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開機殼
主機板上的貍聚電池標示200mAh,不是說明書上寫的500mAh。200mAh網拍一顆約40元左右。500mAh約60元。

行魚紀錄器
2.
之前有玩過MK91了,就沒在GT650的主機板、鏡頭組上[動刀],今天目的很簡單
定焦 1080P DV是我的目標 行車紀錄器很像有鏡頭組的DC的遠焦基本鏡頭,前面可以專上各種鏡片,如果有電動馬達傳動鏡頭且可以融入韌體中就變成了標準DC了

3.
GT 650的銀色鏡頭框是塑膠材質電鍍而成的,拿罩杯型放大鏡的口徑跟這顆行車紀錄器的鏡頭外框口徑可以MATCH,但遮光罩凹凸不平讓銜接放大鏡是個[問題]--知道這次的目標是前蓋殼上那個鏡頭凸出遮頂光鴨舌遮光罩磨平就完工了。

4.
用粗顆粒砂紙刷刷,鰻容易刷的,且紋路跟前蓋的金屬刷紋一致,重新上漆後可以一體成形,具有[商品]價值。

5.
再刷...完工了,因為要銜接鏡頭會蓋住前蓋鏡頭外框,就沒上模型漆。保留原粗顆粒刷痕。

6.
組裝回去,前蓋鏡頭外框平整了可以密合鏡頭了。

7.
接上一顆49元的樹酯罩杯15X放大鏡,口徑跟型車器錄器剛好。

8.
配上3小時續航力的馬卡龍行動電源、打開行車紀錄器的LED補光燈,就變身為標準的微距拍攝的WDR 1080P DV/DC了。

9.
杯照放大鏡的前置透光外還在觀察昆蟲時可以使用。拿較後就變成行車紀錄器的[大口徑]鏡頭了(20mm)

10.
室內試拍錄影昆蟲、靈芝與楓香果實,用T6/U2手電筒當微距強光補光燈,弱光補光燈由行車紀錄器的LED補光燈擔綱

11.
咫尺之間的生態大觀都在雙手掌控之中

12.
2.7吋的螢幕上的微拍金龜子頭部,140度的行車紀錄器真是廣角...這麼貼近了還有四角黑框

13.
測試完畢與組裝完成圖。因為還要搭配其他放大鏡不同焦段定焦,放大鏡跟行車紀錄器的鏡頭用透氣膠布黏接。

14.
這張是2009年同家出品的放大鏡+6X DC拍攝的低光源海南書帶蕨的拍照。現在有了WDR 1080P DV要拍攝這種低光藍光系蕨類更方便一手拍攝錄影,另一隻手可以跟成千上萬的蚊蟲搏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