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剛於6/8發生迴轉車禍,我方是迴轉車地面無標線,當下以和解各自負收場,PO上來只是想討論這種案例是否一定迴轉車就輸,幾個正義網友想都不想就說小弟錯,事實上迴轉車真的就是比較輸面,因為侵害其他車輛路權,但是以我的案例作過法律諮詢即使走法院頂多五/五分,但是..對方有受傷下巴逢2或4針,所以可以告我"過失傷害"...小傷通常會要雙方和解,但是浪費時間......而且重點在一罪一罰下,對方酒駕對於你家親戚雙黃線迴轉的違規事實不會有任何幫助,套一句網友說的,駕照是換來的嗎??雙黃線是不可以迴轉的,反而你們還要賠對方..就這樣子!!
關於酒駕惡人先告狀的問題,我查到的一二審判決有幾個重點1.路權仍應視道路實際之號誌狀況及動線之劃分以定之2.對於不可預知之他方參與交通者之違規行為,並無預防之義務(最高法院七十四年臺上字第四二九一號判例)3.為車輛事故鑑定機關所為鑑定報告只是參考一審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4年度交易字第371號甲○○於飲酒後,仍騎乘車號ARP-489 號重型機車(下稱李車),沿臺北市○○○路由北往南方向行進,遂於行至上開路口時,遭避煞不及之蘇車撞及而人車倒地,甲○○並受有頭部外傷合併腦挫傷、腓骨、股骨骨折、腹部頓挫傷、左側肋骨骨折合併血胸之傷害.....(後面法官有查明是酒駕人自己先滑倒)又按汽車駕駛人可信賴其他參與交通之對方亦能遵守交通規則,同時為必要之注意,謹慎採取適當之行動,而對於不可預知之他方參與交通者之違規行為,並無預防之義務,此有最高法院七十四年臺上字第四二九一號判例可資參照。是交通安全規則所由訂立之本旨,乃繫之於交通路權優先之概念,並非在任何情況之交通動線,左方車之路權永遠須退縮至右方車之後,仍應視道路實際之號誌狀況及動線之劃分以定之((法官似乎認為交通規則只是參考,路權要個案認定才準)。......可知本件係告訴人機車煞車不及,撞上被告之汽車,非如起訴書所稱告訴人機車遭避煞不及之汽車撞及而人車倒地。(檢察官也太混了,沒有查明是否酒駕人先滑倒就亂起訴)......至93年10月27日臺北市車輛行車事故委員會鑑定意見書及93年12月13日臺北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委員會鑑定覆議意見書,雖均認被告駕駛自用小客車,行經無號誌交岔路口,左方車未暫停讓右方車先行同為肇事原因;惟如前述,本件因被告車輛行至上開交岔路口時,告訴人之車輛尚未進入交岔路口,是告訴人之車輛雖為右方車,然被告之車輛已因先進入交岔路口而取得先行之路權,對於通過車輛行進及禮讓之次序,自應以上開路權概念予以認定,始為合理,前開鑑定及覆議內容既未就上開證據詳加斟酌,自難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車輛行車事故委員會很官僚,竟然認定同為肇事原因,幸好法官很有Guts不鳥車輛行車事故委員會鑑定意見)......綜上,本件被告係以慢速經過肇事路口,而告訴人甲○○因飲酒所引起之生理作用確已達無法正常辨識車前狀況及操控汽車機械,而不能安全駕駛等情,業如前述;顯見告訴人於途經本件肇事路口時,未注意被告車輛已先行進入路口中心線而享有路權,且未減速慢行注意來往車輛,即從敬業一路口竄出,被告當時時速甚慢,且於進入路口時已減速並注意左右來車之情形下,實難就告訴人突然自其右側竄出之行為為防範之措施。是公訴人認被告未注意車前狀況之過失,應有誤會,被告就本件車禍之發生並無過失,應堪認定,公訴意旨無足採為論罪依據。二審判決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94年度交上易字第299號原審予以詳查,認被告罪證不足,而為被告無罪之諭知,尚無違誤,公訴人上訴意旨認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不當,並認有傳喚車輛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到庭說明必要,惟查以,車輛事故鑑定機關所為鑑定報告,僅係供法院認定犯罪事實有無之參考,本院並不受其限制,且依兩次鑑定報告內容均未審酌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所示,被告汽車已過樂群二路及敬業一路口中心線,而告訴人機車尚未過該路口中心線,被告之汽車始遭告訴人機車撞擊之過程,被告依交通規則應已取得優先路權,實無鑑定報告內容所言左方車應讓右方車先行之適用,本院認原審判決並無違誤,並無傳訊鑑定委員到庭做說明必要。上訴並無理由,應予駁回。(二審法官也是認為車輛事故鑑定機關所為鑑定報告只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