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Vico-TF2 Premium 開箱.獻曝.一言堂


Frank_HK wrote:
在這里有不少人也是為一件商品在爭些功能,只是總覺得個人口袋能力

+1
昨天也敗一台TF2!半夜愛睏的要命還是拉去跑一下路上;實測看起來也ok啦
好像也很多反應GPS,因為GPS習慣放左手邊,可能沒影響到

legion1 wrote:
個人只覺得行車記錄器只是一件行車附帶的商品(恕刪)

+1
這段寫的好;本身也是在做這方面的,不過不是行車記錄
**自己要用的順手才重要**
剛摸這台TF2的時候,沒理會說明書,直接先上電看效果
職業病:手賤直接cut掉供電發現怎麼這麼快就沒電,而且為何沒有電量顯示?這也敢拿來賣
後來在說明書上看到一行"超級電容"=>早看書嘛!這也算是個優點啦
之前買的mio GPS內附鋰電的,不到半年就掛了
畫面看起來WDR這樣也還算可以啦,設定太多太繁雜反而不盡然會讓users喜歡(個人看法)
選這台原因像臨停監控這種function覺得對我比較無用
要搞的無死角不知要放幾台(還要算power budget...別鬧了)
上網看了747W/X3/T7w/papago p1/p2/p3等一堆放youtube
每家都各有特色啦,我只是想開車時有錄影自保
別太複雜,每天上班在公司已經看很多類似的,下班(或休假)開車別再搞太多3C
就中意這支tf2
Jacky san wrote:
感謝 FranK 的解說,不過說實在的以現在的技術,怎麼在行車紀錄器改朝換代的速度之快的情況下
機體的設計卻沒有縮小的情形.以X9的例子雖然是兩三年前的作品,積體本身的設計構小而且是以寬作為鏡頭的擺放大大減少露出後視鏡的情況,而且還有AV-OUT,PCB本身應該不是是難度,個人是覺得是否在成本考量下做出如此的工藝??



Jacky san兄 好!

行車記錄器改朝換代的速度確實非常快,三年間已經從VGA(480P)提昇至FHD(1080P)。為何機體的設計卻沒有縮小的情況,因為物理結構沒多大改變(例如CMOS沒整合到DSP CPU,DDR2 RAM體積沒變微型)。個人愚見坊間各品牌的設計理念大概可分為四大類:

1. 「迷你機」,不設機載螢幕及韌體功能選項鍵(例如X9或口紅姬這類,體積最小)

2. 「三片A式」又名〝大陸公版翻蓋機〞硬體架構,將CMOS子電路板、DSP CPU母電路板及小螢幕分成三件,機載螢幕可開合(例如Gonav VDR1000或DODS700),加上水平安裝的原因,〝可視面積〞大為減少;或可稱為體積小

3. 採用「三片B式」硬體架構,將CMOS子電路板、DSP CPU母電路板及小螢幕獨立化,令用家直覺〝可視面積〞縮小了(例如愛國者T7W或Papapgo P系列,採用2"螢幕,體積中等)

4. 「一片式」硬體架構,主電路板將CMOS、DSP CPU等整合在一起(例如Vico產品,採用2.4"或更大螢幕,體積較大) 

四者分別:

→ 外型體積(小至大): 「迷你機」 > 「三片A式」 > 「三片B式」 > 「一片式」


→ 硬體穩定性: 「一片式」 > 「迷你機」 > 「三片B式」 > 「三片A式」

理據:

「一片式」除了螢幕需要透過FPC(柔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連接,其他部件是直接內嵌在主板上,減低了不穩定因素。

「迷你機」體積小,為了減輕重量及減短鏡頭長度,常見採用較廉價的光學「塑料(壓克力)」鏡片,車規環境耐溫耐用存在疑慮,使用一段時間後寞容易出現高溫形變,畫面糊焦情況;內部空間小,整體散熱亦是隱憂。

「三片B式」CMOS必須透過FPC與母板連接,穩定性不如「一片式」。另外,因為母板面積相對「一片式」而言較小,均熱效果會打折扣,一般情況下記憶卡在讀寫過程中,會比「一片式」較熱。

「三片A式」常見於低價機款,部件品質、CMOS必須透過較遠距離FPC與母板連接及活動螢幕,都會對硬體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

當然,上述四款機子的硬體穩定性,同樣存在受部件品質、生產商工藝、系統商tuning及除錯(Debug)效率影響。

註:非常感謝john_wei兄斧正!〝除虫〞台灣正確叫法是〝除錯〞才對。 1/11/2012已修正)



→ 使用方便度: 「一片式」 = 「三片B式」 > 「三片A式」 > 「迷你機」

理據:

「一片式」螢幕較大,按鍵都在視線範圍,調整拍攝角度及設置功能方便。「三片B式」除了螢幕較小,其他相約。「三片A式」螢幕必須翻開才能看到,按鍵一般都在機側,駕駛環境中不容易觸及。「迷你機」(無螢幕)無法得知拍攝角度,拍攝過程中萬一死機亦僅能從燈號判斷,韌體設置必須借助電腦或智能手機(iPhone用家不適用),參數批次檔案(類似MS-DOS的Config.sys或Autoexec.bat)亦只可存在記憶卡上,穩定性不如上述三者;無法即時觀看所攝影片也是硬傷。

行車記錄器的AV-OUT功能,對個別品牌汽車車主而言,可說“形同虛設”;因為前座車載螢幕的影像(DVD)功能,基於專心安全駕駛原因,只能在汽車靜止時使用,而且接線非常麻煩。

關於您回文提及{個人是覺得是否在成本考量下做出如此的工藝?},個人愚見造型上成本最便宜的應該是「三片A式」(公版翻蓋機,不需另開模具,隨便印個商標就OK了);「三片B式」(針對Papago而言)次之,Papago P0、P1、P1X、P1W、P2、P2X,六款機子用同一模具,模具成本分攤可謂物盡其用。後續P3小改造型,新機P1 Pro及P2 Pro“再接再勵”造型歸一,假若銷情理想,模具成本也不可能高。所以,「成本考量」應該不是決定造型的主要因素。

上述四者各有優缺點,瑕瑜互見,消費者可根據個人喜好選購。

Jacky san兄的觀點很有見地!在下已改編相關內容更新本文二樓【獻曝】Q-06 《為什麼Vico-TF2造型不能再小一些?》與大家分享!呵呵~

林松 wrote:
**自己要用的順手才重要**

職業病:手賤直接cut掉供電發現怎麼這麼快就沒電,而且為何沒有電量顯示?這也敢拿來賣
後來在說明書上看到一行"超級電容"=>早看書嘛!這也算是個優點啦
之前買的mio GPS內附鋰電的,不到半年就掛了...(恕刪)



林松兄 您好!

非常感謝您留言支持拙作! 非常同意**自己要用的順手才重要**觀點!林松兄樂天的性格,生活一定很寫意。^O^

當初在下選擇購入Vico-DS2,主要原因是看了jayHYH兄的勸敗文。jay董字裡行間,沒有說過其他品牌一句壞話,也沒強調Vico產品C/P值有多高,但洋溢著對視連科公司 客服小妹 很有『愛』!

林松兄也許有所不知,半年多前很多行車記錄器廠商(包括Vico產品)大力宣傳〝超級電容〞如何優秀,把〝鋰電池〞形容為“恐怖份子”.. 當時在下就覺得有點“虛”,所以在拙作《VicoVation Vico-DS2 ─ 用家報告》二樓就寫了篇【行車記錄器 ─ 羅生門】事件三. Q: 行車記錄器內置「鋰電池」或「超級電容」孰優孰劣?... 沒想到半年後,Vico-TF1(有熄火後臨停位移偵測功能)也採用鋰電池..囧rz 流行消費主導購物意慾的市場,今天的我推翻昨日的我..習慣就好..=o=!

行車記錄器消費者而言,台灣比香港幸福(選擇多、可退貨)。知足,常樂!呵呵~



=============== 更 新 分 隔 線 ===============


※ 2012年10月14日 更新(二樓)※

第二章 【獻曝】

Q-01: 一張16GB的記憶卡,不覆寫情況下 Vico-TF2 能錄多長時間?
Q-02: G-Sensor自動緊急錄影X、Y、Z參數是什麼意思?
Q-03: 行車記錄器而言,影像傳感晶片(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500萬像素會比300萬像素效果更好嗎?
Q-04: 行車記錄器鏡頭採用「光學玻璃鏡片」或「光學塑制鏡片」有何分別?
Q-05: 為什麼 Vico-TF2 的影片會出現「光斑」?

※ 2012年10月18日 更新(一樓)※

第一章 【開箱】

1. 重新撰寫部份內容
2. 增加 Vico-TF2【韌體版本 4.2】觀點與範例影片

※ 2012年10月22日 更新(一樓)※

第一章 【開箱】

1. 增加 ※ 初心者提醒 ※ 內容


※ 2012年10月27日 更新(二樓)※

第二章 【獻曝】

Q-06: 為什麼Vico-TF2造型不能再小一些?
※ 2012年10月31日 更新(一樓)※

第一章 【開箱】

1. 增加日間(陰天驟雨)範例影片及韌體版本4.1 Beta用後感。


⊙ Vico-TF2 市區 雨天前擋風玻璃有點髒 EV-0.5 (香港)
⊙ 天時:上午/陰天驟雨
⊙ 車速:市區道路(60KM或以下)
⊙ EV值:-0.5(負 0.5)
⊙ 韌體版本:4.1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 Vico-TF2 西區海底隧道 雨天前擋風玻璃有點髒 EV-0.5 (香港)
⊙ 天時:上午/陰天驟雨
⊙ 車速:時速管制(70KM)
⊙ EV值:-0.5(負 0.5)
⊙ 韌體版本:4.1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參考露天與隧道內環境色溫變化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 Vico-TF2 市區 雨天前擋風玻璃有點髒 EV-0.5 (大陸深圳市)
⊙ 天時:中午/陰天驟雨
⊙ 車速:市區道路(50KM或以下)
⊙ EV值:-0.5(負 0.5)
⊙ 韌體版本:4.1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 2012年11月16日 更新(一樓)※

【韌體版本 4.3】 非專業推薦指數 8.5分 ★★★★★★★★★☆

▽發布時間:2012.11.15▽


[Vico官方介紹]

修改影像品質部份:
1.) 改善影像偏黃綠問題。
2.) 降低夜間影像雜訊, 調整銳利度。
3.) 優化WDR 寬動態影像表現。

特別注意:
若愛車為淺色前檔隔熱紙 (或無隔熱紙) 可調整為-0.5 (負0.5),其他深色隔熱紙則建議Auto 即可,與v4.2 版標準建議設定不同。
每台車輛環境不同,可利用曝光值微調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設定。

更改功能:
1.) 操作界面更改:
由於TF2 黑色機殼與黑色按鍵在夜間不易判別,所以直接對應在LCD 螢幕上,文字指示的正下方就是該功能鍵,方便使用者操作。
▽圖片版權屬視連科公司所有▽



韌體版本 4.3用後感:

明顯改善了4.1 ~ 4.2版夜攝影片(受環境光源色溫影響),一直存在的畫面泛黃問題。

個人感覺畫面細膩度有進步,夜攝低光環境噪訊(Noise)減少了、影片色調自然,較接近目視效果。

螢幕下方UI的改變,提昇了設置方便度,減少車內沒燈光環境〝按錯鍵〞機率。

目前Frank感覺最棒的韌體版本!

☞ 雖然夜攝影片光亮度、細節呈現及噪訊抑制等方面相對一般(採用安霸A2S70或更低階DSP CPU)行車記錄器而言,幾乎可說數一數二,惟相同EV(曝光值)情況下,整體畫面會比4.1 ~ 4.2版略暗。

☞ 韌體WDR設置依然保留[標準/高]兩種選項,WDR設[標準]與WDR設[高]分別頗為明顯,前者較中庸,畫面色彩反差與光亮度沒有後者那麼強烈。後者雖然亮度十足,但畫面出現噪訊等副作用會較為明顯;可說瑕瑜互見。

本次範本影片有不同的EV(曝光值)及WDR標準/高測試,請稍加留意。YouTube請設置以1080P觀看,否則將未能達致FHD清晰效果。

影片範例 10
⊙ Vico-TF2 Premium 東區走廊 (香港)
⊙ 天時:深夜
⊙ 車速:快速公路(70KM或以上)
⊙ WDR值:標準
⊙ EV值:-0.5(負 0.5)
⊙ 韌體版本:4.3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影片範例 11
⊙ Vico-TF2 Premium 太古城 (香港)
⊙ 天時:深夜
⊙ 車速:快速公路(70KM或以上)
⊙ WDR值:標準
⊙ EV值:-0.5(負 0.5)
⊙ 韌體版本:4.3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影片範例 12
⊙ Vico-TF2 Premium 太古城 (香港)
⊙ 天時:深夜
⊙ 車速:快速公路(70KM或以上)
⊙ WDR值:
⊙ EV值:-0.5(負 0.5)
⊙ 韌體版本:4.3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影片範例 13
⊙ Vico-TF2 Premium 銅鑼灣 (香港)
⊙ 天時:深夜
⊙ 車速:快速公路(70KM或以上)
⊙ WDR值:
⊙ EV值:Auto(0)
⊙ 韌體版本:4.3
⊙ 無隔熱紙
⊙ 吸盤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影片範例 14
⊙ Vico-TF2 Premium 後擋風玻璃夜攝測試
請注意:後擋由於發熱線的原因,不適合採用吸盤長支架!Frank曾經三次親測,均在5~10分鐘內自動掉落!有意後視的用家,請用3M短支架。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影片範例 15
⊙ 擋陽簾對行車記錄器拍攝的影響附加測試
⊙ 親測結果是不建議使用,會造成畫面模糊不清。

全螢幕1080P-FHD播放



Frank_HK wrote:
※ 2012年11月...(恕刪)


哈哈,先不說行車記錄器,看到你的影片,
超懷念喔。太古城,是我小時長大的地方。 銅鑼灣,怡東酒店,
也時我常與朋友們吃喝的必到之地!

TF2 的 Firmware v4.3 有很大的交進步,
影像偏黃綠的問題確有改善,降低夜間影像雜訊,調整銳利度
也看得到好的分別。亮度也沒有之前那麼過亮。
個人一比較喜歡 WDR-Std 的效果,對比度較為天然,
WDR-High 的對比和反差有點太大。不知 EV -1 WDR-Std
在「太古城」的效果會如何呢?
[=Talon88=] ~~ ★★FlexMedia 90度 V747W,外國風情開箱小佈告★★ ◆◆ABee V30 小佈告◆◆Nexus 4 小佈告

Frank_HK wrote:
⊙ 請注意:後擋由於發熱線的原因,不適合採用吸盤長支架!Frank曾經三次親測,均在5~10分鐘內自動掉落!有意後視的用家,請用3M短支架。(恕刪)


我的不會@@!
可能車種的關係吧
我的車發熱線需要手動

Talon88 wrote:
哈哈,先不說行車記錄...(恕刪)



實不相瞞,當初jay董曾經問在下除了會亂寫〝惡搞文〞,能否認認真真寫一篇〝TF2專業開箱文〞.. Frank誇下海口答曰:當然可以!..囧rz 也許是夜郎自大,這篇拙作離「專業」二字仍差十萬八千里,但在下已努力以赴,不敢馬虎;不希望隨便扔一些日常駕駛,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影片上來當範例。

Talon兄曾經是〝太古城主〞,應該記得東區走廊至太古城路段,是銅鑼灣附近唯一來回沒有紅綠燈及晚上十點後幾乎不塞車的快速公路,全程車速不低於70KM/小時,兩旁除了路燈沒有任何招牌光源照明,可真正測試夜攝性能,因此成為在下路測首選。

TF2從韌體4.1版至最新4.3版,在同一路段、同一時段、同一輛車及同一款行車記錄器,不斷重複讀者看起來可能會有點悶.. Frank只是想力求將「差異因素」降低,盡量讓版友們可客觀對比不同版本的韌體特性。也許Talon兄會問:“不是說想認真測試嗎?為什麼不一次過將Vico-TF2所有[WDR 標準/高]及[不同EV曝光值](合共14種設置)全部作路試?”原因是:

1. 東區走廊至太古城路段來回一次路程約10KM,同樣EV-0.5,來回兩次分別測試[WDR 標準/高]大約要跑20KM左右,算上找地方停車改設置、重新開機等「指定動作」,耗時約需1小時(因為上東區走廊之前,有可能會在銅鑼灣遇上塞車,時間較難準確預算)。分別測試一下韌體4.3版[WDR 標準/高,EV-0.5]有多煩可參考下圖:

▽行車電腦統計數據 ─ 從開始(From start)總路程21KM,平均耗油16.2升/100KM,歷時1小時20分鐘,平均時速16KM/小時▽(可點擊放大



全部測完14種EV曝光值-1.5,-1,-0.5,0(Auto),+0.5,+1,+1.5 x 2(WDR標準/高),估計需要六小時或以上及總路程約140KM.. 實在太累了~

2. 雖然最近油價回落,但香港的汽油仍不便宜。以在下使用的Shell油站V-Power汽油為例,一升最新售價為港幣17.74元(約新台幣67元/升),假設4.1~4.3版都〝詳細測試〞的話,420KM路程可能需要68升汽油,合共港幣1200元(約新台幣4500元).. 所以,不同設置參數在下只會在日常駕駛時隨便測測,不會特意去跑「測試路段」。

Talon兄言及{個人一比較喜歡 WDR-Std 的效果,對比度較為天然},Frank也是同樣觀點!日常使用個人感覺沒貼隔熱紙,TF2「WDR 標準/EV-0.5」,效果蠻好的。TF2設置EV-1,雖然夜攝也比坊間大部份安霸A2S70機子出色,但白天就會感覺略為偏暗了。大概效果就是中午1:00PM,影片光亮度看起來像下午3:00PM,特別是最近香港天氣白天經常見不到太陽,相對目視而言EV-1畫面偏暗會較為明顯;所以測試後仍比較喜歡EV-0.5(負0.5)的設置。

初心者TF2用家直接PnP(即插即用,WDR=標準/EV=Auto)拍出來的影片效果已經很不錯了,但不同的消費者(無隔熱紙或貼了不同透光率隔熱紙)會有不同的喜好與訴求,TF2的WDR[標準]、[高]各有特色,瑕瑜互見(樓上已淺析)。Frank套用自己半年前一句老話:『視連科,只是賦予VicoVation消費者 ─ 選擇權!』 呵呵~
謝謝f大大的開箱文

這幾天爬了不少文眼睛都快要脫窗

原本只是想花個一千多買台來用---->有總比沒有好

但沒一台晚上能用的功力廢一半了要買當然要買晚上能拍的....加錢二千多

看到fs101有人推..預算剛好....
但看到安瑟客服那篇文章為這台的客服99分但還是難逃這機子問題多多......買不下手
我是買來自保的不是買來找氣受的.....加錢

三千多的.....好像沒什夜間推薦機種.....又+錢


搞到最後就是tf2和v747w兩台擇一......好難選xd
版上幾位大大都說這兩台都是好機種...應該就不會錯了


就畫面而言比較喜歡tf2畫面看起來比較亮(和v747w比)--->非專業人士不會形容0.0

但好像沒電池

萬一有緊急狀況車子熄火不就不能多拍點畫面???畫面到撞擊那一剎那????
ps.就是設定熄火多拍個幾分鐘功能

v747w有電池應該有這功能

找到機子好難選...orz
請問版上的專家我在意的那個功能是不是算是傭人自擾???他只是廠商的噱頭????


畢竟要好幾張小朋友.....本錢不雄厚沒法像一些大大機子當玩具用一台接一台

不專業用戶 wrote:
謝謝f大大的開箱文這...(恕刪)


目前TF2是沒電池.熄火後就關機了.V747W可設定最長2分鐘關機.TF1有電池亦有停車監控.可用多久.沒機子則不知道.但肯定是回隨電池老化而縮短.他牌亦同.該怎麼抉擇.看你自己喜歡囉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