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年代了,還在用循跡防滑跟安全氣囊作為配備高低...
歐盟跟美國都已經準備把 AEB 跟 ACC 列為 NCAP 標準測試,否則準備成績吃鴨蛋,台灣哩?
我完全看不到這些國產車商的良心在哪?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
我甚至可以大膽預言,今年國產車再不把主被動安全補齊,進口車突破 60% 指日可待!
對於不敢面對事實的人,我無話可說...
對於事實反駁到底的人,請繼續口水...
以韓國為例:
南韓政府陸續和重要貿易夥伴簽下FTA(2012與美生效),南韓汽車進口關稅由八%降到三.二%,未來還將逐年調降,大量進口汽車進入南韓市場。根據《南韓民族日報》指出,二○一二年南韓進口美國汽車成長一倍,總進口數量超過六九.六萬輛。在關稅逐年降低效應下,進口車數量會持續成長。
(但美車進韓國有每個車廠只有2.5萬輛免驗限制。)
但是
在韓國,很多對汽車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比如限制建立進口汽車銷售網絡,禁止在電視和報刊上做廣告,對購買外國高級汽車的顧客進行特別稅務檢查,政府也非常給力,推行反奢侈和「買韓國貨」運動,貸款限制,限制進口商一次性大量進口國外汽車等等。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卻對國產車實行提供緊缺原材料、長期貼息貸款和出口補貼等支持。這些措施都很好的保護了國產車的市場。
韓國汽車産業協會、貿易協會和關稅廳16日(2017/7/16)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這一協定生效後,美國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對韓國汽車的關稅維持在2.5%。這期間,韓國對美國汽車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增長了81.3%和100.3%。
然而,到了2016年美國徹底取消對韓國汽車的關稅後,韓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數量比上一年減少了9.5%。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上述事實説明雙方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未直接惠及韓國汽車行業出口。按這些人士的分析,2012年至2015年對美出口汽車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並非是關稅降低,而應歸功于競爭力提升等因素。
歐盟好像也有10% 關稅,美國是2.5%, 所以也是這次鋼鋁稅目標之一
台灣進口車關稅: 完稅價格x進口稅率(配額內稅率17.5%、配額外稅率30%)
完稅價格包含運費,運送保險....
貨物稅:按車輛出廠或進口時完稅價格課徵,汽缸排氣量2,000cc以下稅率25%,2,001cc以上目前稅率30%。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只以代理商完稅價來算:
國產車=完稅價*(1+貨物稅率)*(1+0.05)
進口車=完稅價*(1+進口稅率)*(1+貨物稅率)*(1+0.05)+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其實台灣車貴,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多了中間商:
汽車-->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 代理商跟經銷商都要賺錢,除了多一層5%營業稅,還增加了企業稅
如果少了一層,車價可能還有5~10%的空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