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你們這些盲目贊同進口車零關稅的人 有想過自己是否也將被列入淘汰者名單之中呢?

保護幾十年了?三十年應該有了吧!台積聯電等電子業全球爭取訂單
就汽車產業不行?這是什麼邏輯?沒錯,我們還是可以像電子業一樣
設個科學園區,或是汽車廠商進入園區有幾年租稅等優惠
不是一直不開放,消費者根本沒好的耐久財可供選擇,一直開爛車
現在電動車正要興起,打好基礎,這是台灣有機會參與的行業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恕刪)

公所倒了會影響很多家庭的生計,抱歉,我以為走到HTC版了。
歡迎留言,只要不謾罵攻擊,留言一律五分奉上。
一個公司會變成這樣,決策層要大部分的責任。推出的產品不被消費者接受,為什麼要大家顧及公司基層員工的生計,而含淚買該公司的產品呢?
歡迎留言,只要不謾罵攻擊,留言一律五分奉上。
國產車廠要討論關稅以前,請先把主被動安全補齊再來談!

什麼年代了,還在用循跡防滑跟安全氣囊作為配備高低...

歐盟跟美國都已經準備把 AEB 跟 ACC 列為 NCAP 標準測試,否則準備成績吃鴨蛋,台灣哩?

我完全看不到這些國產車商的良心在哪?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

我甚至可以大膽預言,今年國產車再不把主被動安全補齊,進口車突破 60% 指日可待!
對於不敢面對事實的人,我無話可說... 對於事實反駁到底的人,請繼續口水...
DEUTZ FAHR wrote:
沒辦法,這就是自私自利的台灣人...


錯!是台灣老闆與廠商,不是台灣人

TOYOTA-CAMRY2.0 101萬國產

VOLVO-S60 160萬瑞典製造

S60的人工費,稅金,運費,自動停車,自動煞停,自動跟車,智慧頭燈....

CAMRY真的賺很多!

要是這些利潤都分享給員工,讓和泰的員工起薪都10萬以上

那麼我會支持國產車!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汽...(恕刪)


全世界沒有你所謂的"國產汽車"的國家多的是.....鄰近的澳洲就是,你覺得澳洲是個比呆完還低薪的國家嗎???

30年前,你說汽車工業,是產業龍頭,沒人反對,因為當時自動化尚未完全成型,製造汽車零件,即便是最先進的CNC車床,也需要人操作...............現在呢???

多念點書,多看看外國新聞,別一天到晚只看呆完政論節目.....呆完大學生領22K不是沒有原因的!!!!!!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恕刪)


進口車要零關稅不反對啊,

可是對於後勤維修體系必須同時規定在內,

不要買車便宜,養車當肥羊,

現在車版很多這種文啊,

政府也要那出配套.

例如:零件在地化生產達75%,關稅降5%之類的規定.

這樣我們才會有正常的用車環境,

也不怕車用零件廠商沒生意.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恕刪)


其實就跟現在很多覺得只要跟大陸統一
自己就可以脫離貧窮過好日子的心態差不多啦
在討論進口車零關稅前,最好還是先了解別的國家關稅是怎樣
以韓國為例:

南韓政府陸續和重要貿易夥伴簽下FTA(2012與美生效),南韓汽車進口關稅由八%降到三.二%,未來還將逐年調降,大量進口汽車進入南韓市場。根據《南韓民族日報》指出,二○一二年南韓進口美國汽車成長一倍,總進口數量超過六九.六萬輛。在關稅逐年降低效應下,進口車數量會持續成長。
(但美車進韓國有每個車廠只有2.5萬輛免驗限制。)

但是
在韓國,很多對汽車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比如限制建立進口汽車銷售網絡,禁止在電視和報刊上做廣告,對購買外國高級汽車的顧客進行特別稅務檢查,政府也非常給力,推行反奢侈和「買韓國貨」運動,貸款限制,限制進口商一次性大量進口國外汽車等等。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卻對國產車實行提供緊缺原材料、長期貼息貸款和出口補貼等支持。這些措施都很好的保護了國產車的市場。


韓國汽車産業協會、貿易協會和關稅廳16日(2017/7/16)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這一協定生效後,美國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對韓國汽車的關稅維持在2.5%。這期間,韓國對美國汽車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增長了81.3%和100.3%。
  然而,到了2016年美國徹底取消對韓國汽車的關稅後,韓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數量比上一年減少了9.5%。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上述事實説明雙方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未直接惠及韓國汽車行業出口。按這些人士的分析,2012年至2015年對美出口汽車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並非是關稅降低,而應歸功于競爭力提升等因素。

歐盟好像也有10% 關稅,美國是2.5%, 所以也是這次鋼鋁稅目標之一

台灣進口車關稅: 完稅價格x進口稅率(配額內稅率17.5%、配額外稅率30%)
完稅價格包含運費,運送保險....
貨物稅:按車輛出廠或進口時完稅價格課徵,汽缸排氣量2,000cc以下稅率25%,2,001cc以上目前稅率30%。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只以代理商完稅價來算:
國產車=完稅價*(1+貨物稅率)*(1+0.05)
進口車=完稅價*(1+進口稅率)*(1+貨物稅率)*(1+0.05)+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其實台灣車貴,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多了中間商:
汽車-->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 代理商跟經銷商都要賺錢,除了多一層5%營業稅,還增加了企業稅
如果少了一層,車價可能還有5~10%的空間。


DEUTZ FAHR wrote:
我很贊同你的看法!!

第一頁還沒看完就可了解那些人的心態

就是:對我有利就好,跟自己的生計沒有直接相關,管他們去死?

沒辦法,這就是自私自利的台灣人...


你這種說法不也罵到自己嗎?

對國產車廠有利就好,管其他國民去死,今天是車廠自己放棄照顧自己國民的

那為什麼國民要支持國產車廠?

說到自私自利,你還不夠格說國民咧,企業的嘴臉才是恐怖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