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silver wrote:天曉得 就在完工後的第一次路試 完全破滅遇到坑動及不平路面的碎震 多到不行調高阻尼來讓彈簧作動伏度降低恩 碎震好多了 不過接著而來的是硬調的路感 (是硬調..不是強調唷)低速行駛於市區 大約十分鐘 胃部隨之傳來不適的感覺 ...(恕刪) 幫樓主補充一下,樓上粗體字的意思應該是"調高筒身高度"才對調高筒身高度可以讓筒身內的阻尼油封機構獲得充分伸展空間,路感才會變Q (是和有些降的過低的設定比較)"阻尼調高"在懸吊設定上的意思是 增加阻尼油的比例 或 更換高番號的阻尼油 ;會讓路感變得更硬懸吊設定上,彈簧是控制車輛向下壓時的軟硬度 ; 筒身(指內部阻尼機構)才是控制懸吊回彈的速度 (當然兩者是相輔相乘的)很多人甚至很多底盤店家都搞混這2種不同玩車這麼多年,從本土避震器還在萌芽階段時就已經在玩台幣6位數 日本當時天王級的避震器品牌ZEAL一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大家把避震器看得太神了,不是高價的避震器就一定是完美,避震器設定絕對是有一好沒兩好,"車身剛性才是最重要的"!!!有高剛性的車台,加軟硬適宜的懸吊設定+加粗防傾桿;日常行車可以保持部份舒適和Q度,殺彎卻又像熱刀切奶油般順暢 (指抑制車身側傾的程度)ex: M3 CSL 所以很多歐洲避震器品牌主要還是以大卷彈簧設定為主,直卷彈簧雖然反應迅速但真的硬了一點而單靠避震器就要讓操控脫胎換骨,又要保持平日的舒適性 真的是比較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