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滿載時變得十分好開(避震器一問)

FD-大頭 wrote:

現在避震的作動很明顯感覺是後輪的壓縮區還很多
所以路面若有較大凸出物
碾過時的感覺是我想要的
但過後輪子掉下來接著車身也下來後的反彈這一下很大
但若滿載反彈那下因為壓縮區變小了
所以感覺很好

不知道這樣的形容大家可以瞭解嗎...(恕刪)

我很了解啊
因為我當初裝H&R彈簧的時後也是這樣的感覺, 總覺得後面特別跳
後來我算一下, 後面彈簧常數達到4kg/mm
而我原廠彈簧才2.4kg/mm (mazda3)



追根究柢原因是車尾重太輕導致遇隆起後彈簧壓縮量不夠
車尾被向上彈再落下, 才導致掉下來的衝擊感特別強烈
而車尾重的時後就不會彈, 想像一下, 用同樣的力量(譬喻同樣的隆起物)去推動50公斤的人跟100公斤的胖子, 哪個比較容易推動?

所以我後來換成TS彈簧了, 後面大約3kg/mm, 比H&R舒服, 但又感覺比原廠硬一些
H&R那組彈簧我只裝了一個禮拜....

meridian wrote:
我很了解啊因為我當初...(恕刪)


其實早有換彈簧的打算了(最後一步)

目前對TS 及 E.SPRING還蠻有興趣了

不知道當初換TS 時有跟他款作比較嗎

感謝

FD-大頭 wrote:
說到重點了!!
常常激烈過彎時都碰上過度彈跳
比起原廠避震還不穩...(恕刪)

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我的車是Mazda3 2.5, 原廠避震器就算中等偏硬的
開過BMW F20 118i/CIVIC 8th/Focus mk3/CT200h都比我的車軟, Toyota 86則比我的車硬一點點
但我還是去改了避震器

最初是Koni 1140, 這組配H&R彈簧, 後面調3/4圈, 前面1圈
比86還硬不少, 但是過彎卻沒有86穩, 而且感覺還比原廠糟糕些
舒適度方面, 前面轉到0圈還是覺得很跳, 因為是後面在跳
後來用彈簧常數計算公式算了一下, H&R這組彈簧前面2.6kg/mm, 後面4kg/mm
原廠是前2.3kg/mm, 後2.4kg/mm, 這後面也硬太多了吧?

一個禮拜後把H&R換回原廠彈簧
一樣後面調3/4圈, 前面1圈, 感覺比原廠還硬一些, 不過側傾跟過彎穩定度都跟原廠差不多

半個月後把原廠彈簧換成TS彈簧
還是一樣後面調3/4圈, 前面1圈, 感覺又更硬一些些, 但只硬後面而已, 側傾跟原廠差不多
計算彈簧常數是前面2.3kg/mm, 跟原廠一樣
後面是3kg/mm, 比原廠硬了25%

感覺前面還不夠硬, 因此又過了一個月去裝了防傾王, 只裝前輪
一樣根據彈簧常數公式計算, 因為裝完防傾王會減少1有效圈數, 因此彈簧常數提升到3kg/mm
前後都3kg/mm, 一切看似很完美, 不過因為有異音所以又拆下來了

所以現在維持Koni筒身+TS彈簧的組合
雖然前面稍軟, 側傾還是很明顯, 但感覺過彎車尾比原廠還靈活
雖然操控比原廠還神經質一點點, 爛路過彎穩定性比原廠稍差一點點
但車高看起來很棒, 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

講了那麼多, 其實我只有一個結論
早知道當時搭Eibach彈簧就好了, Eibach pro kit給我的車用的彈簧是前2.8kg/mm, 後3kg/mm
看起來很完美吧?
FD-大頭 wrote:
不知道當初換TS 時有跟他款作比較嗎...(恕刪)

沒比較
因為我在他們部落格問過, 彈簧常數是前面2.57kg/mm, 後面2.9kg/mm
光看數值就知道這是我要的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來的彈簧, 用彈簧常數公式算出來約是前2.3後3.0
我相信絕對不會是我算錯, 因為我拿原廠彈簧來算, 跟Eibach網站提供的原廠彈簧數據一模一樣(只有少數的車有), 所以我算錯的機率趨近於0
推測是他們有改版了, 因為彈簧上的料號跟外箱寫的並不一樣
他們的講法是先前的版本被嫌車頭太高, 所以有改版過, 而外箱還來不及改
(OS: 不會是用降低彈簧常數的方式來降低車頭高度吧?, 雖然現在高度看起來很棒....)
請問 我的中古車跟樓主也是一模一樣的情況!
送貨時後面滿載約120公斤! 車就變的較穩比較不會彈跳
因為是中古的16年現代老車 原廠彈簧已停產又找不到副廠
故換相容的hi low kit軟硬可調避震器 因某些原因前後桶身不同廠牌!
前彈簧為200_07 後彈簧200_06
都已經調到最軟了還在低速下還是很跳!
請問我該換什麼規格的彈簧比較適合? 
我不是大大 想大大或是看大大的話請去廁所!謝謝!
meridian wrote:
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恕刪)

不知大大的 1140 有沒有試過阻尼都沒有調整的情況?
koni黃筒出廠時的組尼,是調整最適合的,可調整是為了日後阻尼衰退來讓你做調整的。
必竟黃筒調整的是拉伸阻尼,如調的太高,避震器的反應會變慢,反而降低車輛的操控性。

小弟認為,抑制過彎的側傾不要全交給避震器,還是要讓防傾桿來分擔一些工作,所以避震器與防傾桿最好相互配合。
該用戶已被屏蔽 wrote:
不知大大的 1140...(恕刪)

有啊, 後面店家幫我調最軟起轉3/4圈, 裝TS彈簧的時後我自己順便調到1.25圈, 但覺得似乎太硬了
後來裝防傾王時順便叫店家幫我把後筒身拆下來, 我自己又調到1/3圈的地方, 感覺不錯
前面因為很方便調, 所以從0.2圈到2圈都試過了
現在最終情況是前1圈, 後1/3圈

我也贊成阻尼不是越高越好, 所以在跟方向盤手感比較無關的後輪, 我把阻尼放的很低
而前輪若阻尼太低, 會使方向盤路感較模糊一點, 不然其實只要1/3圈就夠了, 但我還是調到1圈
我在花蓮海岸公路試過, 調高阻尼完全不會增加過彎極限, 但駕駛人的信心度會稍微提升就是了

而防傾桿, 個人覺得改裝優先度還高於避震器哩
因為很多性能化的車款, 防傾桿提升幅度都遠比避震器還多
譬如Mazda3 MPS, 前後防傾桿達26mm/25mm, 比一般版Mazda3的21mm/20mm粗了很多
照扭轉彈簧公式來算, 防傾桿硬度提升了100%以上
而彈簧哩? Mazda3 MPS前2.73kg/mm, 後3.05kg/mm, 跟一般版2.3kg/2.4kg其實差不多

Focus ST也是一樣的狀況, 彈簧提升不多, 前29N/mm, 後31N/mm, 一般版前20N/mm, 後25N/mm
但防傾桿也是硬了一倍以上

meridian wrote:
沒比較因為我在他們部...(恕刪)


抱歉

彈簧常數看起來公式很難算噎

不知道哪裡可以得到原廠彈簧常數的資訊

感謝

FD-大頭 wrote:
抱歉彈簧常數看起來公...(恕刪)

你的車是Golf 1.6 TDI嗎?

meridian wrote:
你的車是Golf 1...(恕刪)


是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