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你們這些盲目贊同進口車零關稅的人 有想過自己是否也將被列入淘汰者名單之中呢?

烤肥 wrote:
2025年3月28日...(恕刪)


當然要怪你自己沒把規格看清楚....還有不做功課啊,難不成車商逼著你買安全配備不足的車?

我知道我回的是幻想文,只是想吐槽一下
台灣的汽機車產業實在太黑 這是事實 政府除了保護外 還一直拉高環保期數

導致國外的車很多驗不過

這已經是聯合的壟斷了 有政府的保護 還用環保的名義去打壓外來車廠

去年幾個很出名的話題

1.光陽AK550 台灣本地生產 歐洲售價比台灣還低

台灣售價:38.6萬 中國售價:51萬
波蘭售價:27.6萬 歐洲售價:32萬 德國售價:24.2萬

對岸進口貴 可以了解 歐洲比台灣內銷還貴這是為何??

這光陽 董事長柯勝峯 在媒體聯訪中說到

光陽表示為什麼賣這麼貴,是因為各地經銷所制訂的售價

2.本田當家旗艦仿賽 CBR1000RR

台本為了驗過台灣的嚴格法規

出了一台貽笑世界特規 CBR1000RR CBR1000RR SP



一台國外有接近200匹馬力的車 在台灣只剩下85匹

好笑的是 台灣水貨商同台車 卻驗的過 台灣本田卻驗不過 導致需要調整馬力才驗過




汽車產業也是

同台車國外有的配備 到台灣不是沒有就是要選配 要不就是沒得選

國產化還比進口貴 還只有2顆氣囊

國產後偷工減料 還賣比較貴



說穿了 台灣的廠商絕大部分都是賺飽飽 在這個封閉的市場 在這個價格內 你只能買我的車


DGEs@01 wrote:
這個舉例錯誤 不要隨便亂舉例


麻煩抽空歡迎指正我的錯誤~ 小弟願意虛心領教 先謝過!!
john43 wrote:
當然要怪你自己沒把規格看清楚....還有不做功課啊,難不成車商逼著你買安全配備不足的車?
我知道我回的是幻想文,只是想吐槽一下(恕刪)


我個人是會做功課
但想表達的是現實狀況下
很多人是根本不知道要看 要做功課

還有一些人至今仍認為氣囊一顆10幾萬
用不到以後更換也是成本這種言論
再者還有 氣囊無用論 認為剛性是一切
還有一種人認為 氣囊跟剛性都不是重點 長眼慢慢開才是重點

我認為怪消費者不做功課不是重點
不是每個人一出手就可以買百萬等級的車

重點是 台灣國產車商"無良"
為何在台灣50~70萬購車消費者就必須買安全都光光的車
當我們常各項自比許多亞洲已開發國家的同時
在國產車裡
我們卻比臨近的日韓落後一大節

韓國日本買國產車安全是標配 選自己要的車用配備
我們買國產車贈品是標配 選你自己要的贈品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恕刪)


其實很簡單,品質不足或者沒競爭力的廠身才會需要擔憂這件事情
樓主的論述的立足點也很詭異
已經很肯定台灣的汽車供應鏈以及汽車中下游都是會受影響沒有競爭力的會倒閉失業的產業

我簡單問一句話就好
為什麼不提升自己的品質和競爭力呢?
現在也知道自己的可取代性高和進入門檻低
那就代表造車和技術不足啊!

那好,繼續保護下去的話,請問樓主
要甚麼時候才能夠提升到足夠的競爭力去抗衡???

altezzaclio wrote:
台灣汽車零件產業比...(恕刪)
台灣汽車零件產業比整車強!產值首次超越整車

2017-07-05 14:48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台灣的汽車零件產業比整車還要強!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布統計,我國汽車及其零件業去年產值達3870億元,其中汽車零件業1921億元,首度高於汽車整車業產值1906億元。與100年比較,汽車零件業產值增加6.5%,汽車整車業卻衰退6.2%,顯示汽車零件業成長較為快速。

統計處表示,分析原因,我國汽車零組件具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優勢,深具國際競爭能力。除了售後維修市場是主要銷售對象,近期國際電動車大廠及大陸自有品牌車OEM組裝零件需求,也帶動汽車零件產業成長動能。

統計處表示,2014年因新車上市及舊車改版,零件產值年增率高達8.1%。近兩年因新車效應遞減,汽車零件產值也衰退1.0%及1.1%。不過,今年1至4月汽車零件業產值625億元,年增0.7%,轉為小幅成長。

統計處表示,我國汽車零組件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直接外銷比率由100年的44.2%持續成長,去年已達52%,外銷超過一半。汽車零組件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去年占43.5%,較100年提高7.8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汽車整車業的直接外銷佔比反而下降,由2014年的高點16.6%降到去年的10.8%。統計處分析,主因是技術母廠調配生產地,去年直接外銷值衰退幅度近4成,雖內銷值僅微幅衰退0.3%,併計後汽車產值仍衰退8.4%。

統計處表示,去年我國汽車生產31.6萬輛,衰退10.9%。其中轎車生產23.1萬輛占逾7成居大宗衰退減16.0%,主因部分舊車款配合新車需配置胎壓偵測警示裝置新制而停產及進口車促銷競爭所致。貨車及客貨兩用車所占比重雖較小,因受惠汰舊換新補貼政策、低油價以及具多功能的SUV休旅車市場需求熱絡,生產8.3萬輛為近16年新高,年增6.7%。

統計處表示,去年整體新車總掛牌數44.0萬輛,創近11年新高,較上年成長4.5%。分析主因是自去年1月推動連續五年汽車報廢或出口享貨物稅減徵優惠政策,加上車商順勢推出各項促銷方案激勵汽車買氣。不過,進口車成長表現明顯強勁於國產車,國產汽車共26.5萬,小幅增加1.4%。進口車共17.4萬,年增9.6%,占比高達近4成。

要為他們擔心嗎?


您就非得要塞這麼大力嗎?
看來某些國產品牌很怕被淘汰
自知競爭力不足只好發動網軍上網帶風向
是哪些品牌相信大家仔細看都看得出來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恕刪)


你知道國產的車子配備能偷的就偷,品質糟糕的程度嗎?

台灣永遠在保護這些人,這些人就把台灣人吃夠夠,放一點配備價格給你拉高

在台灣買車能選擇的真的不多,到底是誰該受保護?台灣不應該進步嗎?
一樣被政府保護的產業,韓國三星,lg.
台灣一堆,好像只在台灣,出了台灣。
開放人力市場是好事啊,讓每個人都有PUSH自己前進的理由,不努力=餓肚子,這是很理所當然的概念啊。前面有先進舉例22K跟啃老族...請問這個有值得保護的理由嗎?22K是誰的問題?如果22K有市場當然是領22K的人造成的,因為—有人買單,請問每個人身邊到底有多少22K的人?又到底有多少非22K的人?年輕時把時間花在讀書及鑽研工作技能的人現今有多少22K?如果過去人家在念書而我只會吃喝玩樂,人家在努力累積工作經驗而我只會啃老,所以現在低薪取代率高,辛苦活還不願意作,淘汰這是正常的,如果無論良莠都要靠政府保護,大家都一樣的生活品質,這總沒鑑別度的社會會進步?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