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存了一筆20萬元當頭款
跟銀行貸了47萬元
買了一輛可以上班旅遊
兼承載未來的夢想領航的一輛國產車
並讓妻小不用忍受風吹雨淋
我的人生經過不斷努力
終於在簽約那一刻更進一階
當家人為我感到驕傲的時候
某天我在mobile 01發現我的車沒有側邊輔助氣囊與氣簾可以保護我的小孩
沒有定速
沒有iso fix
左右兩側的照後鏡小燈好像也不會亮
好像也沒有一些我不太懂的英文配備
究竟是為什麼會這樣?
emerson76 wrote:
在討論進口車零關稅前,最好還是先了解別的國家關稅是怎樣
以韓國為例:
南韓政府陸續和重要貿易夥伴簽下FTA(2012與美生效),南韓汽車進口關稅由八%降到三.二%,未來還將逐年調降,大量進口汽車進入南韓市場。根據《南韓民族日報》指出,二○一二年南韓進口美國汽車成長一倍,總進口數量超過六九.六萬輛。在關稅逐年降低效應下,進口車數量會持續成長。
(但美車進韓國有每個車廠只有2.5萬輛免驗限制。)
但是
在韓國,很多對汽車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比如限制建立進口汽車銷售網絡,禁止在電視和報刊上做廣告,對購買外國高級汽車的顧客進行特別稅務檢查,政府也非常給力,推行反奢侈和「買韓國貨」運動,貸款限制,限制進口商一次性大量進口國外汽車等等。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卻對國產車實行提供緊缺原材料、長期貼息貸款和出口補貼等支持。這些措施都很好的保護了國產車的市場。
韓國汽車産業協會、貿易協會和關稅廳16日(2017/7/16)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這一協定生效後,美國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對韓國汽車的關稅維持在2.5%。這期間,韓國對美國汽車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增長了81.3%和100.3%。
然而,到了2016年美國徹底取消對韓國汽車的關稅後,韓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數量比上一年減少了9.5%。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上述事實説明雙方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未直接惠及韓國汽車行業出口。按這些人士的分析,2012年至2015年對美出口汽車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並非是關稅降低,而應歸功于競爭力提升等因素。
歐盟好像也有10% 關稅,美國是2.5%, 所以也是這次鋼鋁稅目標之一
台灣進口車關稅: 完稅價格x進口稅率(配額內稅率17.5%、配額外稅率30%)
完稅價格包含運費,運送保險....
貨物稅:按車輛出廠或進口時完稅價格課徵,汽缸排氣量2,000cc以下稅率25%,2,001cc以上目前稅率30%。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只以代理商完稅價來算:
國產車=完稅價*(1+貨物稅率)*(1+0.05)
進口車=完稅價*(1+進口稅率)*(1+貨物稅率)*(1+0.05)+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其實台灣車貴,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多了中間商:
汽車-->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 代理商跟經銷商都要賺錢,除了多一層5%營業稅,還增加了企業稅
如果少了一層,車價可能還有5~10%的空間。
這篇專業,給5分!
我是認為降關稅是必然的趨勢
這是讓國內汽車市場能更健全的一套良方
保護了一甲子,再沒競爭力,也該放手了
不過關稅稅率絕非影響國內車價的唯一因素
國內代理商從販售進口車中吸取大量利潤也是一個問題
看看某歐系國民車品牌那精美的保修費用便能得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