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你們這些盲目贊同進口車零關稅的人 有想過自己是否也將被列入淘汰者名單之中呢?

國產車進口價,圖利的是日本人,消費者倒霉
是從業的人多還是消費者多? 為何要多數消費者陪葬?
莫名其妙的廢文!
不用想太多,還保護產業呢! 根本想收關稅

acom66 wrote:
台灣零件廠很強, ...(恕刪)

對啊,啊臺灣不就是要賺零組件的錢嗎?
難道什麼都要臺灣最賺才是普世價值?

古早保護關稅是希望扶植本土車業品牌
鼓勵他國品牌來台設廠增加就業
提供實惠汽車給民眾購買
不全然是鼓勵我們做他國品牌代工廠
你看現在除了L牌之外其他國產車是不是都是外國來的?
幾年下來其他國家車廠也不怎麼重視台灣在地化
而國產車價格更是離譜的不實惠
銷售也是逐年被進口車超過

還堅持零關稅嗎?趁還有價的時候跟其他國家談好互惠吧!
該淘汰就淘汰,已經保護得夠久了,台灣汽車產業也沒競爭力夠久了

如果活不下去,就轉行去做別的就好

這些事是大老闆經營層去思考的事,不是你我在01喇賽能改變的
2025年3月28日的星期五
辛苦存了一筆20萬元當頭款
跟銀行貸了47萬元

買了一輛可以上班旅遊
兼承載未來的夢想領航的一輛國產車
並讓妻小不用忍受風吹雨淋

我的人生經過不斷努力
終於在簽約那一刻更進一階

當家人為我感到驕傲的時候
某天我在mobile 01發現我的車沒有側邊輔助氣囊與氣簾可以保護我的小孩
沒有定速
沒有iso fix
左右兩側的照後鏡小燈好像也不會亮
好像也沒有一些我不太懂的英文配備

究竟是為什麼會這樣?

Wreak wrote:
有句話叫做居安思危
順道提醒一下現在的社會賺錢機會還是有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當0關稅來臨的時候
鍵盤車手們不妨想想自己又有何競爭力呢?


您就是國內汽車組裝受惠者,當然會反對啊!因為您就是少數既得利益者。每次看你在汽車版的發言,把自家公司車講得多優秀,批評對手多爛,可知您非常安於現況。

請問您要如何幫助公司?公司若沒本事,遲早是會倒閉的,縱使關稅沒有降至零。
依照目前國內組裝販售的車輛規格,進口車這五年內是會突破五成。

台灣困境在於內需市場小,如果不活絡外貿,大家都會一起死。
想想怎麼幫自己公司的車輛外銷,而不是阻止降關稅。

weiyu0909 wrote:
每個產業皆如此,公...(恕刪)

+1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汽...(恕刪)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台灣消費者活該被當肥羊宰是應該的囉?




幾十年領了多少補助,不長進不進步才來哭哭別人比較強,要人同情你。這什麼道理...
會被淘汰的只有裕隆納智捷吧
其他合資車應該沒在怕

emerson76 wrote:
在討論進口車零關稅前,最好還是先了解別的國家關稅是怎樣
以韓國為例:

南韓政府陸續和重要貿易夥伴簽下FTA(2012與美生效),南韓汽車進口關稅由八%降到三.二%,未來還將逐年調降,大量進口汽車進入南韓市場。根據《南韓民族日報》指出,二○一二年南韓進口美國汽車成長一倍,總進口數量超過六九.六萬輛。在關稅逐年降低效應下,進口車數量會持續成長。
(但美車進韓國有每個車廠只有2.5萬輛免驗限制。)

但是
在韓國,很多對汽車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比如限制建立進口汽車銷售網絡,禁止在電視和報刊上做廣告,對購買外國高級汽車的顧客進行特別稅務檢查,政府也非常給力,推行反奢侈和「買韓國貨」運動,貸款限制,限制進口商一次性大量進口國外汽車等等。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卻對國產車實行提供緊缺原材料、長期貼息貸款和出口補貼等支持。這些措施都很好的保護了國產車的市場。


韓國汽車産業協會、貿易協會和關稅廳16日(2017/7/16)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這一協定生效後,美國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對韓國汽車的關稅維持在2.5%。這期間,韓國對美國汽車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增長了81.3%和100.3%。
  然而,到了2016年美國徹底取消對韓國汽車的關稅後,韓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數量比上一年減少了9.5%。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上述事實説明雙方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未直接惠及韓國汽車行業出口。按這些人士的分析,2012年至2015年對美出口汽車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並非是關稅降低,而應歸功于競爭力提升等因素。

歐盟好像也有10% 關稅,美國是2.5%, 所以也是這次鋼鋁稅目標之一

台灣進口車關稅: 完稅價格x進口稅率(配額內稅率17.5%、配額外稅率30%)
完稅價格包含運費,運送保險....
貨物稅:按車輛出廠或進口時完稅價格課徵,汽缸排氣量2,000cc以下稅率25%,2,001cc以上目前稅率30%。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只以代理商完稅價來算:
國產車=完稅價*(1+貨物稅率)*(1+0.05)
進口車=完稅價*(1+進口稅率)*(1+貨物稅率)*(1+0.05)+完稅價格x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其實台灣車貴,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多了中間商:
汽車-->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 代理商跟經銷商都要賺錢,除了多一層5%營業稅,還增加了企業稅
如果少了一層,車價可能還有5~10%的空間。

這篇專業,給5分!

我是認為降關稅是必然的趨勢
這是讓國內汽車市場能更健全的一套良方
保護了一甲子,再沒競爭力,也該放手了

不過關稅稅率絕非影響國內車價的唯一因素
國內代理商從販售進口車中吸取大量利潤也是一個問題
看看某歐系國民車品牌那精美的保修費用便能得知

benni wrote:
又不是神想那麼多要幹嘛,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雖整車造不起來,但這幾十年也培養了很強的零組件,雖然也跑去國外設廠了
產業升級是有陣痛的...(恕刪)


真的,靠著政府關稅保護長大的產業,還利用一下愛國心,很容易缺少競爭動力

所以我這些年越來越不支持國貨,我只管cp值,絕對不會被什麼愛用國貨的貼紙迷惑,免得養大那些沒競爭力的公司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