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汽車鏈 以你們的角度是能買到更便宜更好的車 但是有無想過汽車中下游牽扯到多少人 多少家庭?可不是幾千個而已!
到時候這些人失業 還不是要打回到另一個就業市場 然後以更低的工資跟你爭飯碗!最好你的位置具有不可取代 高門檻性
2017-07-05 14:48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台灣的汽車零件產業比整車還要強!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布統計,我國汽車及其零件業去年產值達3870億元,其中汽車零件業1921億元,首度高於汽車整車業產值1906億元。與100年比較,汽車零件業產值增加6.5%,汽車整車業卻衰退6.2%,顯示汽車零件業成長較為快速。
統計處表示,分析原因,我國汽車零組件具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優勢,深具國際競爭能力。除了售後維修市場是主要銷售對象,近期國際電動車大廠及大陸自有品牌車OEM組裝零件需求,也帶動汽車零件產業成長動能。
統計處表示,2014年因新車上市及舊車改版,零件產值年增率高達8.1%。近兩年因新車效應遞減,汽車零件產值也衰退1.0%及1.1%。不過,今年1至4月汽車零件業產值625億元,年增0.7%,轉為小幅成長。
統計處表示,我國汽車零組件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直接外銷比率由100年的44.2%持續成長,去年已達52%,外銷超過一半。汽車零組件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去年占43.5%,較100年提高7.8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汽車整車業的直接外銷佔比反而下降,由2014年的高點16.6%降到去年的10.8%。統計處分析,主因是技術母廠調配生產地,去年直接外銷值衰退幅度近4成,雖內銷值僅微幅衰退0.3%,併計後汽車產值仍衰退8.4%。
統計處表示,去年我國汽車生產31.6萬輛,衰退10.9%。其中轎車生產23.1萬輛占逾7成居大宗衰退減16.0%,主因部分舊車款配合新車需配置胎壓偵測警示裝置新制而停產及進口車促銷競爭所致。貨車及客貨兩用車所占比重雖較小,因受惠汰舊換新補貼政策、低油價以及具多功能的SUV休旅車市場需求熱絡,生產8.3萬輛為近16年新高,年增6.7%。
統計處表示,去年整體新車總掛牌數44.0萬輛,創近11年新高,較上年成長4.5%。分析主因是自去年1月推動連續五年汽車報廢或出口享貨物稅減徵優惠政策,加上車商順勢推出各項促銷方案激勵汽車買氣。不過,進口車成長表現明顯強勁於國產車,國產汽車共26.5萬,小幅增加1.4%。進口車共17.4萬,年增9.6%,占比高達近4成。
要為他們擔心嗎?
期魂小桑 wrote:
淘汰沒競爭力的國產...(恕刪)
小弟所在的產業從幾十年前就開始競爭,惡性的削價競爭,或是拿不對等的貨來比價...
0關稅,的確會帶來衝擊,但是可以在逆境下生存下來的產業才能走出這個區塊,舒適圈待久了人會變弱
打開這扇門的確會淘汰一些廠商,但是相對的會讓睡著的廠商醒來面對現實面進而改善改進
提高自我競爭力,如果開放0關稅就認輸,走上國際舞台這口號可以收起來了
期魂小桑 wrote:
這很正常 因為大陸的零組件等及不是A及 如果你有朋友在大陸做汽車零組件相關的產業 問問他們就知道原因了
找我嗎? 我剛好就是您口中的那一類產業的
台灣有多少一流廠商跑去對岸設廠? 更別說其他國家的知名品牌了
所以等級是??? S級嗎??
對岸的貨色要會挑會買好貨...如果只是一昧的挑便宜貨去採購然後靠北對岸的貨不是A級~你朋友該檢討一下了...
簡單來說 我同樣的車款一樣的產品去比較,但是台灣製的零件跟大陸製的零件在很多細節有點差異
有時候最讓我驚訝的是,其中一個產地設計跟材質竟然可以跟日本製一模一樣價格是日本製的1/4而已,至於是哪個產地我怕說了你會不高興就不說了。
對岸有ABCDE五種品質,價格A最貴E最便宜 品質A最好E最爛~
其實很多時候你可以買AB等級的貨品質穩定退貨率低利潤也低(因為會被DE級的來比價格)所以往往DE等級的貨最好賣~
舉個例子來說 某F牌的汽油泵浦, 原廠德國製7~8千 原廠大陸製4千 高仿1~2千
被採購最多的是 高仿,利潤最好,有保固有處理~至於拋錨那是你家的事,自己打道路救援。
內行的最喜歡的是德國製,價格最高利潤次之~因為跟原廠報價有價差!
CP值最高的是 大陸製,品質相對穩定價格也落在中間但是利潤最低~也賣的最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