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人
小弟看了氙氣車燈 有看到PHILIPS4200K氙氣車燈升級套件組(H4/HS1)有分4200K和6000K 6700K的 想請教有何差異
較大K數的是較為明亮還是瓦數較高,而(H4/H7)是代表甚麼??搭配的車型嗎?
另外就是使用高瓦數的燈泡也容易造成塑膠接頭線融掉(RELAY/繼電器損壞、電池有問題)等等情形嗎
小弟不甚了解 也請大人們不吝告之
謝謝
leecan wrote:
請問各位大人小弟看了...(恕刪)
建議買4200K 不管雨天或濃霧穿透率都比較優! 此款偏淡黃色又帶點白!
至於6000K 是全白色! 好天氣很亮 視覺上很棒! 但遇到大雨跟濃霧會死白..會穿透不過去!
6700K是白色帶點微藍! 這款超不建議用在大燈上..會比6000K慘!(6700K想要視覺好看..就裝在霧燈吧)
大燈建議用4200K 霧燈3000K 現在梅雨季節來臨了! 別跟安全過不去!
-------------------------------------------------------------------------------
一般消費者都會誤判,認定K數越高,代表亮度越高!
實際上所謂的K數代表的是顏色色階,並不代表亮度!亮度的強弱是決定於安定器的輸出功率!
其實這是一個數字迷思,3000K為黃金光,4300K為太陽光,6000K為超白光,8000K為白藍光,10000K為藍光......等
在我們實際測試中使用同一顆35W安定器,同一顆魚眼,點亮上述所有K數的燈管,照射等長的距離並用光度計測量。
發現亮度都一樣,都在合理的公差範圍內。
可是問題來了!機器測量出來的亮度雖然都一樣,但並非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感覺到的!
因為眼睛對各種顏色波長的接受度不同,所以判別上還是會有明暗度的區隔.
因此站在安全的考量上,4300K成為首選,原因在於我們人類幾千萬年的進化都在陽光下進行的!
演化中讓我們眼睛對陽光的適應力,舒適度,辨識率都是最佳的,也最不容易產生疲勞!
這從各大原廠大燈的燈泡配置可看出端倪,原廠絕對不會配6000K(含)以上的燈色,因為會影響夜間的行駛安全!
至於3000K同屬於暖色系,原廠為何不列入配置,其實3000K有極佳的著色度,但畢竟只適合下雨及起霧時較為實用,按台灣整年度的氣候考量,晴天佔了大部分所以還是4300K較為理想喔!
如何正確選用HID提升夜間行駛照明安全。你。不可不知!
-------------------------------------------------------------------------------
HID行之有年,在這十幾年的發展演化中,鮮少有人倡導正確的使用方式與原理觀念!
我們將在此逐一分析,讓一般消費大眾可以了解,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首先是溫度與亮度,一般標準HID為35W,但為何標準是35W的功率呢?
那是因為35W的HID燈泡中心工作溫度為421+-10度C
與傳統鹵素55W燈泡的中心工作溫度398+-10度C相近,為燈組可乘載溫度的誤差範圍!
而HID之所以可以取代鹵素的優勢就是:
1.
高亮度
35W的HID亮度是55W鹵素的3倍
2.
低耗電
HID--35W的耗電比傳統55W鹵素少20W的耗電量
3.
低溫度
HID因電弧球發熱面積較小,環境工作溫度約160+-10度C
傳統鹵素烏絲熱度高,環境工作溫度約180+-10度C
所以在大家眼睛適應了35W-HID的亮度,便再追更高的亮度,
卻忽略了基本的物理原理"高亮度自然產生高溫度",而將HID功率提升至55W以上,
亮度確實的提升,隨之而來的卻是溫度的爆錶!
經測量55W的HID中心工作溫度高達661.5+-10度C
遠超過任何燈組可乘載的溫度範圍,高溫焦化,碳化伴隨燈組的老化霧化,
嚴重影響夜間的照明及行車安全!
如此重要您不可不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