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终于忽悠不下去了!纳智捷濒临破产边缘


bear753951 wrote:
納牌在台灣也賣的不...(恕刪)


太棒了!


妥善率也比照歐美進口車
尤其是電子配備
沒繁體字嗎
台灣適用繁體字
新聞老是穿插大陸新聞
現在連01也有大陸新聞
我實在很好奇為什麼要把大陸新聞、殘體字在台灣生活化

納智捷大陸吃鱉正常
應該是說台商準備陸續吃鱉吃龜(虧)都屬正常
在中國 U5 賣的挺多的,U7 倒是很少看到
買的人大多也都是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

ready1cn wrote:
终于忽悠不下去了!...(恕刪)

你們老家一堆山寨版車子都能滿路跑了,不勞你費心擔心別人.......

hl su3a8 wrote:
閱……沒繁體版嗎?...(恕刪)


終於忽悠不下去了!納智捷瀕臨破産邊緣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消息,說的是南京某土豪一個人扛下了納智捷大7 SUV 5%的月銷量。
別被嚇到,這位大哥只是買了輛納智捷大7 SUV而已,而納智捷大7當月的銷量只有21台,確實是一個人扛下了5%的銷量。

其實納智捷大7 SUV的外觀、空間、配置無可挑剔,銷量如此慘澹的原因,一是2.2T的發動機油耗太高,很多人評價是:二十萬的價格,五十萬的配置,八萬的動力,兩百萬的油耗,還有人說大7不熄火加油,永遠加不滿;二是納智捷前期車銷量慘不忍睹,加上沒有很好地宣傳,品牌認知度低 ,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可。

正如臺灣手機品牌HTC沒落一樣,納智捷也正在一步步走向邊緣,月均銷量不過3000台,曾今被視爲後起之秀的納智捷怎麽了?

忽悠消費者 産品力不足以支撐豪華定位

在上市之初,納智捷將自己的品牌定位定在“豪華”和高端層面(納智捷的英文LUXGEN——Luxury表示豪華,Genius表示智慧),所以納智捷旗下的車型價格都要比自主品牌車型貴,譬如其旗下第一款車型:定位中高端SUV市場的納智捷大7 SUV,定價16.48萬-23.48萬,剛開始,納智捷大7 SUV憑藉其不錯的造型和“豪華”的概念,確實贏得了不少消費者,月銷最高達到3500台左右,但好景不長,不到半年銷量就下滑到月均一千多輛,之後就一路下滑,今年1-11月份總計銷量1184輛。

而其號稱豪華MPV定位的MASTER CEO,售價更是高達31.72-33.72萬,銷量自然是相當慘澹,月銷量從來沒突破過100輛。

究其原因,是作爲一個新生品牌,納智捷的産品根本不足以支撐其豪華的定位,豪華不是靠堆砌配置得來的。在上市之初,可以靠造型、靠明星代言忽悠消費者,但消費者不是傻子,皇帝的新裝總有一天會被揭穿。

混不下去的納智捷於2016年推出了5.98萬元起的納智捷銳3,雖然剝下了“豪華”的僞裝,但缺乏誠意的配置、前期産品惡劣的口碑讓納智捷徹底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在自主品牌車型産品力越來越強的背景下,銳3自然就沒有競爭力了。

這正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産品乏力 更新換代遲緩

縱觀納智捷旗下6款車型,轎車、SUV、MPV各兩款,産品佈局很均衡。銷量表現卻非常慘澹,只有納智捷優6 SUV表現稍好,但也只有月均2000多台的銷量。

從2010年至今,納智捷旗下6款車型也只經歷改款,更新換代至今遙遙無期,比如大7 SUV,上市之初憑藉大氣的外觀、豐富的配置和不錯的性價比博得了不少眼球,而5年時間裏卻只是不痛不癢的幾次小改款,在自主品牌SUV一片火熱的情況下,銷量如此慘澹,與産品更新換代遲緩不如關係,而納智捷旗下所有車型都有這樣的問題。

缺乏核心技術 一直在吃老本

定位高端的納智捷,卻沒有核心技術,納智捷本身並沒有整車技術平臺、動力總成等方面的研發設計能力,旗下所有車型還在共用2003年推出的第四代雷諾Espace平臺(與日産合作獲得),還有其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落後也是衆矢之的,動力參數偏弱油耗高的驚人,比如大7SUV的2.2T渦輪增壓發動機,實測百公里油耗達到13.5L。在技術導向的汽車圈,這樣的技術差距很難讓消費者産生信任感。

除了核心技術上的差距,一直標榜豪華、科技感的納智捷也有些跟不上時代,早期的納智捷確實在這方面給了消費者很多驚喜,比如HUD擡頭顯示、全景攝像頭、9英寸中控大屏、液晶數顯儀錶等,都是當初納智捷引以爲傲的資本,但如今,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豪華配置已經不是一家獨大,缺乏核心技術的納智捷卻還在吃老本,沒有升級更新,在配置方面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質量堪憂 投訴不斷

前段時間,納智捷優6 SUV經歷了一場召回風波,東風裕隆召回2015年6月4日至2015年8月31日期間生産的部分2015年款納智捷優6SUV共計7779輛,主要原因是碰撞感測器工作異常。

事實上,納智捷優6 SUV的問題遠不止此,消費者投訴非常多,主要集中在變速器故障、異響問題、刹車抖動等問題。

更有網友整理了納智捷的各種問題,編成了一個段子合集。

品牌認知度低 營銷乏力

品牌認知度低也是納智捷的一大軟肋,比如,其支柱車型納智捷優6的百度指數,對比博越、瑞虎7、榮威RX5等熱門車型簡直被虐成渣。顯然,納智捷已經在被遺忘的邊緣。納智捷也不是沒有在這方面做過努力,從趙又廷、周傑倫到昆淩,納智捷邀請了一衆明星爲其站臺,試圖挽回局面。

百度指數對比圖

但納智捷似乎沒有找到營銷的根本點,明星站臺並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好感,消費者關心的永遠是産品力、品牌力和性價比,沒有這些作支撐,再多的營銷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這些恰恰是納智捷缺乏的。


總結:

已經在懸崖邊緣的納智捷已經意識到危險,據瞭解,納智捷優6 SUV將推出中期改款車型,而納智捷大7 SUV也將換代,2017年下半年將推出小型SUV産品,後期將會以每年1-2款新車的速度推出新車,到2018年其將搭建四個平臺,誕生九款新車,涵蓋不同價格區間的五款SUV、兩款轎車和兩款MPV。但錯過了最好時機的納智捷,還能找到自己的未來 嗎?天涯君認爲,在合資品牌大舉下壓,自主品牌越來越強的大背景下,定位本來就比較尷尬的納智捷很難重新崛起。


對於自主品牌來說,納智捷最大的啓發就是,別忽悠,認認真真造車,消費者不是傻子,搞皇帝的新裝忽悠消費者,終有一天會被 戳穿 。


納牌定價有點高~

不然外型,配備都不錯~~


我是建議它引以為豪的電子配備可以保固個10年,定價打個9至9.5折,那應該很多人會買單~~~

薄利多銷,總比虧本好~~~

代理日產現在變成台慘了嗎
先把故障率降低再來搞科技配備好嗎?
一直強調功能有多少
問題是基本工都做不好了還談什麼

保固在多幾年也沒用啦,原廠有太多話術了
不是還有什麼保固內沒用原廠機油故障就不負責
說不定裝個喇叭就說線路結構變更所以故障不負責維修
一部車不便宜
憑什麼要消費者選納智捷?

價格?妥善率?引擎動力?
還有那醜醜的"L"
L牌以我這種消費者從不考慮
我也從不看好, 也不認為會成功.

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講他是新品牌, 雖然是台灣品牌, 但是價格卻是比照日本美國車.
撇開愛國不愛國的問題, 一般消費者買汽車, 一開都是5-10年.
向我自己一台車要開10年, 人生一輩子會買幾台車呢?
可靠耐用的品牌當然是第一考量, 新品牌誰知道你可不可靠耐不耐用呢? 誰知道3-5年後會不會問題一堆呢?
至少像我自己跟家裡親戚開toyota, 只要正常保養, 根本都不會有甚麼問題.

那問題來了.
既然L牌價格比較日本車美國車, 那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L牌呢? 當白老鼠有甚麼好處? 而且外型自己設計引擎跟變速箱買別人的拼裝車感覺起來就不是很吸引人不是嗎?
不然你就壓低價格來賣, 吸引一些貪便宜的車主. 或者外型設計漂亮一點也可以吸引一些外貿協會的車主不是嗎?

像在對岸, 車子品牌那麼多, 從低價到高價, 大陸本地國產品牌很多也是跟L牌一樣, 買日本的引擎自己設計外觀, 價格也都是壓得很低.
韓國的現代汽車, 這幾年就發展得不錯, 在大陸很多人開, 主要是價格會比日系車便宜一點, 有幾款外觀設計又滿時尚的.

講到這個就想到台灣這些年沉淪.
一個L牌車, 外觀跟韓國車比起來真的令人嘆息.
這就是我們台灣人的設計.
不知道是企業的問題還是沒人才?

我倒是認為沒甚麼人才.
從手機, samsung比較台灣牌
汽車, 現代比較L牌
歌手的包裝?
服飾品牌?

說實在話
我常常覺得台灣製造的東西也許品質是ok的
但是外觀設計真的很老土
跟歐美日韓比起來可以說是比較有"鄉村"風格嗎?
也許是企業不願意花錢請一流的設計人才
也許員工程度就是這樣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