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以前我總是認為大陸汽車產業落後台灣,台灣造得車品質一定比大陸強?

JasonStock wrote:
哪來的印象?!大陸有...(恕刪)
特斯拉被惡搞是政治因素還是品質問題甚至是中國產業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中國市場並不是純粹生產者與消費者磨合的市場,政治因素佔更大比重,例如強制技轉,一定要多少比例的外銷額度等,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再來判斷納智捷的為何如此,不願意讓納智捷累積資本造就台灣汽車產業也是一種考量
所以說政府可以調降稅務嗎。
賣國產垃圾車,進口車貴到爆,保護國產產業,根本笑死人,到現在連引擎都做不出來,品質沒有多好又賣的貴。
不是買不起進口車,去看看國外賣的價格,你會很想撞牆。
stever2018 wrote:
特斯拉被惡搞是政治因(恕刪)

一提中國就整天強製技轉,說得好像歐美國家不要求技轉似的,拿訂單換技術是全球的共識,其他國家做就理所當然,中國做就萬惡不赦了?不舍得技術可以不要市場啊,哈,你想要技術我不給,你還必須買我的東西,有這麽不要臉的嗎?廠商那麽多,你不願意轉有人願意轉,都不願意轉自然沒人轉,對了,之前的澳洲潛艦一樣要求技轉,當初日本不願意轉所以最後英國願意才簽下來的
我不罵人,我罵的都不是人,是畜牲,如果你檢舉我罵你,那麼你就是?呵呵,歡迎檢舉,畢竟罵到你了
daniel666666 wrote:
所以說政府可以調降稅(恕刪)


汽車品牌需要相當大的市場來支撐
歐美一堆品牌被併購就是無法獨自生存
台灣的市場太小了
養不起一家品牌廠的

中國則是現在還太多家
分散了力量
傳統車的品牌也沒有多成功的

電動車則是新的產品
中國又是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中國品牌當然有機會
台灣執著在汽油車也沒用
趨勢那是電動車
務實一點看看在這產業中可以做好哪一塊比較實際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aniel666666

台灣的油車做那麼久沒什麼起色,我是覺得真的可以不用什麼保護產業的東東了,電動車是趨勢沒錯,小弟比較不懂電動車比汽油車投資的金額應該是數倍以上吧。

2021-09-26 17:45
daniel666666

如果投資費用是數倍以上,我只能說是個無底洞,也不知道有沒有進展,不然只是燒錢去做沒意義的事情,而且就那麼多年來看台灣保時捷真的沒很好,中國市場也不買單[sorry]

2021-09-26 17:48
LEO QOO wrote:
台灣政府真的需要拿出一套完整的電動車發展戰略,爭取機會再建一個護國神山,畢竟汽車產業的產值遠比銷費性電子產業大好幾倍(一個人一生能拿出一百萬甚至二百萬買車就看你一生買幾台,但很難拿出這麼多錢買手機和電腦)


想要洗腦台灣人民支持鴻華和納智捷?
大陸真的很強,但維尼熊這幾年在自殘中國的企業,外鬥外行內鬥內行,很快就急轉直下,
BlueSky5230 wrote:
想要洗腦台灣人民支持...(恕刪)


你得到他了!
這整欄的龐大網軍五毛工讀生都是忽然冒出來要幫鴻海的電動車敲邊鼓,打頭陣的!

手法跟當初納智捷要西進的宣傳手法一樣。搞不好都同一家公關公司。

都是先一直鼓吹中國多偉大先進、中國市場多大⋯bla bla ⋯不把錢搬去中國就是島蛙⋯

然後等在中國燒完錢,被騙光光,再灰頭土臉回台灣,要台灣人愛用國貨。
ayoyo wrote:
大陸真的很強,但維尼(恕刪)


先去搞清楚到底政策目標是那個
尤其這種長期執政有長遠設計目標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LEO QOO wrote:
最近看了幾個今年上海(恕刪)


沒有一夕之間,是很早就超過台灣製造能力了!!!

只是我們新聞沒什麼報導而已!!
jiahan wrote:
中國也在去年機械出口(恕刪)

外行人,中國只有低價機械能出口,高階機台完全沒辦法,德國賣一台抵你中國10台的價值,業內人士才知道我在講啥,凡舉高階螺桿 軸承,中國還是不行的
daniel666666

就是技術還沒辦法到一定的水準,不然有些台灣人不是也有說一定要買日本的產品一樣,雖然是刻板印象,但品質穩定。

2021-09-26 18:01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