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有這種事??? 比亞迪鈉電池車自燃率暴增300%?國家質檢總局緊急約談!車主必看

https://m.dongchedi.com/article/7487408829060153883

有這種事??? 比亞迪鈉電池車自燃率暴增300%?國家質檢總局緊急約談!車主必看

比亞迪鈉電池車自燃率暴增300%?國家質檢總局緊急約談!車主必看

說唱怪人頭像饒舌怪人03-30關注
文/今日頭條新能源安全調查組


一、技術爭議漩渦:從“鈉電革命”到“自燃噩夢”
2025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緊急約談比亞迪的消息引發軒然大波。先前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統計分析》顯示,搭載鈉離子電池的新能源車自燃事故佔比飆升至37%,較去年同期成長300%。這項數據與比亞迪2024年財報中宣稱的「鈉電池安全性優於鋰電」形成強烈反差,暴露出技術躍進背後的隱憂。

事故核心癥結:密封失效引發鈉離子結晶
事故車輛拆解顯示,自燃主因集中於電池包密封圈老化導致的鈉離子結晶。鈉電池電解液中的金屬鈉與空氣中的水分接觸後,會生成氫氧化鈉並釋放氫氣,若密封圈存在0.1mm以上的縫隙,3個月內即可形成導電結晶簇,最終引發短路起火。
而比亞迪為壓縮成本採用的EPDM橡膠密封圈,耐久性測試僅模擬5年工況,遠低於實際使用中10年的設計壽命要求。

產業監管漏洞:標準落後於技術迭代
當前鈉電池國標仍沿用2023年的《鈉離子電池通用規範》,未對密封結構耐久性、結晶抑制塗層等關鍵指標作出強制要求。部分企業利用這一空白,將實驗室理想環境下的測試數據作為商業化宣傳依據,埋下安全隱患。


二、數據解構:從“神話破滅”到“風險圖譜”
對比亞迪近五年自燃事故的交叉分析,揭示技術路線與安全風險的深層關聯:


有這種事??? 比亞迪鈉電池車自燃率暴增300%?國家質檢總局緊急約談!車主必看




風險傳導鏈條:

材料特性:鈉金屬活性高於鋰,熱失控觸發溫度低至160℃(鋰電為200℃),燃燒釋放的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
製程缺陷:比亞迪為提升能量密度,將電芯間距壓縮至1.5mm(產業建議值≥3mm),加劇熱蔓延速度;
運維盲區:4S店缺乏鈉電池專項檢測設備,僅憑傳統鋰電診斷流程無法辨識結晶風險。

三、自救指南:從「事前預警」到「災後求生」
(1)三招自檢法:提早72小時鎖定風險
光學檢測法:夜間用手機電筒斜射電池倉縫隙,若出現藍色反光斑點(鈉結晶特性),立即送修;
氣味預警法:冷車狀態下打開機艙蓋,若聞到類似漂白水的刺鼻酸味(氫氧化鈉揮發),表示電解液洩漏;
數據追溯法:透過車載APP調取歷史溫控曲線,連續3天出現≥5℃的異常波動即可判定熱管理失效。
(2)暴雨浸水逃生黃金30秒口訣
0-10秒:解開安全帶→搖下車窗(電動失效時用安全錘擊打車窗四角);
10-20秒:棄車後逆水流方向逃離(鈉電池遇水產氫,下游易聚集爆炸性氣體);
20-30秒:距離車輛50公尺外撥打119,明確告知「鈉電池浸水」(需專業防腐蝕處置)。

四、產業反思:技術激進主義的安全邊界
比亞迪的困境折射出新能源產業集體焦慮:當“續航競賽”壓倒“安全冗餘”,當“成本控制”侵蝕“品質底線”,技術創新反而成為風險催化劑
。破局需建造三重防線:

技術倫理:建立「安全一票否決」機制,禁止將未完成10年加速老化測試的技術商用化;
監管升級:強制要求鈉電池配備結晶監測感測器,數據即時上傳國家監測平台;
使用者賦權:推行電池健康透明查詢系統,車主可掃碼取得電芯批次、密封圈壽命等關鍵資訊。

結語
當深圳某小區地下車庫的鈉電池燃燒痕跡尚未清理,這場安全危機已超越個體車企,成為全行業的覺醒時刻。轉發本文,讓更多人掌握這份「科技生存指南」——因為我們與災難的距離,可能只差一次認真的自檢,或30秒正確的逃生選擇。

資料來源: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火災統計報告、國家質檢總局技術通報、比亞迪2024年財報
影像授權:央視新聞實驗室拆解畫面、國家應急管理部逃生教學視頻
免責聲明:具體逃生方案需結合現場環境動態調整,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註:本文所述鈉電池風險案例為技術推演結論,具體事故原因以官方調查為準。比亞迪已於2025年3月啟動密封圈升級計劃,車主可聯絡授權服務站免費更換矽膠材質密封組件。比亞迪:鈉離子電池已實現200Ah容量、1萬+循環性能_騰訊新聞
2025-08-15 7:26 發佈
肉圓沒加辣 wrote:
https://m.dongchedi...(恕刪)


現在只要標題一堆問號!

就可以編造一整篇毫無參考價值的文
Ja100cky

連結內也是問號..不過果比較好奇 BYD自燃率跟特斯拉來比

2025-08-15 10:23
沃特330D

電池的可靠性是日久見真章的, BYD就是用消費性ic來做車子壽命的設計, 所以現在只能殺到見骨的價格賣0里程二手車; 便宜治不了百病, 便宜要你命!!

2025-08-15 17:24
其他家車廠的新聞還能看看,比亞迪的新聞一堆都是政治操作。


現在報導比亞迪的新聞,跟大紀元、新唐人、三立、民視、自由,都是同類的,抹黑造謠一堆。
yuhsin1024

補充一下,造謠媒體: 三立、民視、自由、鏡新聞、中天、中時、TVBS、聯合新聞網。

2025-08-15 18:28
best6888

上面的,你少說了 年代,壹電視,新頭殼,新唐人,大紀元,綠媒造謠....遙遙領先

2025-08-16 7:33
這一版充斥著吹噓俎國電動車的舔共仔,你貼這個他們看不懂啦。


《不歡迎回文,請勿對號入座》
《不歡迎回文,請勿對號入座》
《不歡迎回文,請勿對號入座》


wind0083

就吹祖國的電動車你能怎麼樣呢?誰叫那智捷不爭氣。

2025-08-16 2:21
yuanchih

wind0083 敗家子不爭氣也不能吹整天要打要殺我們的地痞流氓,更何況他們的電動車會爆炸、自燃,還可能成為情搜、攻台武器。車子選擇多,國家只有一個,我不想當亡國民。

2025-08-16 9:24
它國事務


台灣車商有多害怕啊
smallbeetw

都還沒進來就嚇得要死... 每天拼命的黑...

2025-08-15 14:28
wind0083

中國事務就是我國事務,中華民國就是中國。

2025-08-16 2:22
肉圓沒加辣 wrote:
風險傳導鏈條:

材料特性:鈉金屬活性高於鋰,熱失控觸發溫度低至160℃(鋰電為200℃),燃燒釋放的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


連化學元素週期表都搞錯的報導

可信度低於零....


在元素週期表中,鋰(Li)位於鈉(Na)的上方,這表示鋰更容易失去電子,因此具有更高的金屬活性。


apqp

金屬活性, 不是反應釋出的能量(劇烈), 請審視一下自己對於問題的理解能力!!

2025-08-15 9:55
prozacist

電子軌域s只容納2個電子,p軌域容納6個。電子軌域上有剛好的電子數最安定

2025-08-15 9:59
有些人只覺得比亞迪很便宜賣很好,但看到這類新聞就直接忽視認為是政治操作。但這些人不知道去問問大陸同事或朋友,這些東西是不是事實。

問過在大陸科技業負責sourcing的友人,他們自己都不敢買比亞迪的車。因為稍微在業界接觸過的,多少聽說這間公司對於材料安全性和成本是怎麼玩的。

有些時候,對於產品價格的策略,就會反應在最終產品上。你看的到的東西好像越多越超值,但人家要賺錢,當然就是省在一些你看不到的東西上。
RR
RR

身邊統計學就省省吧

2025-08-15 16:03
wind0083

就像一堆人嫌豐田的配備和安全性一樣,一堆人嫌但銷量依舊世界第一。比亞迪就是走豐田的路線。

2025-08-16 2:23
台灣的電車就不會, 因為台灣公司都是良心企業 , 做的產品世界第一...台灣是否考慮讓世界各國人民都買到台灣汽車 , 享受台灣的高科技造車技術 ?
apqp wrote:連化學元素週期表都搞錯的報導

可信度低於零....

在元素週期表中,鋰(Li)位於鈉(Na)的上方,這表示鋰更容易失去電子,因此具有更高的金屬活性。

這些Google就知道了, 原子量越大的鹼金屬對水反應越劇烈
鹼金屬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容易失去形成正一價離子。 原子量越大,原子半徑也越大,價電子距離原子核越遠,受原子核吸引力越小,越容易失去電子,因此反應越劇烈。

噴別人之前請先問問谷歌大神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5 你這樣打人家臉, 不太好~~[偷笑]

2025-08-15 11:28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