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車這件事,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有些人追求價格實惠,有些人重視空間機能,有些人要駕駛樂趣,而 Nissan 在這當中又是怎麼樣的角色?今天我就從業務的角度,來分析 Nissan 與 Toyota、Honda、Mitsubishi、Mazda 之間的差異,幫助你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車。
(1/6)
---
Mitsubishi:基本夠用,一切以價格為核心
Mitsubishi 的產品策略很直接,就是「該給的有,其他的就靠壓低價格」。如果你對質感、駕駛感受、技術層面的東西沒有特別要求,只求一台車可以跑、可以載人、不容易壞,那 Mitsubishi 是最務實的選擇。當然,這也意味著它在用料、科技感、駕駛體驗上比較陽春,畢竟成本擺在那裡。
(2/6)
---
Toyota:打造符合台灣市場標準的車
Toyota 最大的強項就是「全面符合大多數台灣人的需求」。它的車通常空間夠大、妥善率高、二手價保值、維修簡單,這也是為什麼它在台灣銷量一直名列前茅。Toyota 的車不會讓你有太大的驚喜,但它一定不會讓你有明顯的不滿,算是「安全牌」。但如果你想要更高的質感、駕駛樂趣,Toyota 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選擇,因為它更偏向務實導向。
(3/6)
---
Honda:品牌形象更好,但產品策略與 Toyota 相似
Honda 的市場定位其實跟 Toyota 很接近,都是做符合台灣人需求的車,但 Honda 的品牌形象一直維持得比 Toyota 更好,給人的感覺更有科技感、更年輕化。Honda 的操控感通常也比 Toyota 再多一點點樂趣,不過在用料和質感上,還是有些車款比較一般。如果 Toyota 是「穩健派」,那 Honda 就是「穩健但帶點活力派」,主要看你更在乎哪一點。
(4/6)
---
Nissan:或許才是真正的同級競爭力最高的日系品牌?嗎?
Nissan 這幾年的產品策略可以說是「在同級競爭中提供更好的質感、技術與用料」,而不是只靠價格去拼市場。從內裝質感、行車科技到安全配備,Nissan 的車通常都會在這些方面給出比同級競品更好的誠意。這也是為什麼當客戶在 Toyota 和 Nissan 之間選擇時,很多人試乘後會發現 Nissan 的車其實開起來更有感覺,細節處理也比較到位,但可能因為過去產品的瑕疵的處理及補償,沒有符合消費者期待,所以導致品牌形象無T、H牌來的良好
(5/6)
---
Mazda:專注細節與品味,打造駕駛樂趣
Mazda 是四個品牌裡最有「個性」的一個,它的車幾乎都是針對更注重駕駛感受、細節質感、品牌品味的族群。Mazda 的設計感、內裝質感、底盤調校,都是標準的「工程師思維」,開起來很有樂趣。但相對來說,Mazda 的車通常空間表現比較一般,價格也會稍微高一些,因為它的產品哲學並不是要迎合所有人,而是做出「有品味的人會買單」的車。
(6/6)
說Nissan沒有跟上電動化腳步嗎?也沒有,Leaf曾經銷量世界第一,現在也有e-power
事實就是Nissan一直在迎合大眾,科技技術實力又跟不上雙田,走不出自己特色,價格也沒優勢,那人家買你的產品幹嘛?
VC-turbo可變壓縮比引擎吹得多厲害,馬力扭力也沒比福斯EA888強,說省油也沒多省油
e-power吹說是免充電電動車,結果x-trail e-power油耗才比一般版x-trail好1.5,被傳統油電RAV4屌打,還賣那種鬼價錢,既不像純電車省到保養維修費用,油耗也沒贏傳統油電,那花大錢買e-power幹嘛?買一般版X-trail就好啦
現在的Nissan除了沙發,我還真的找不到有什麼特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