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影響的車型,普遍都是較高階的品牌或型號,代表這些車主花了更多錢,理應擁有更高的安全係數(高鋼材比例更高),結果本來應該用到如1500mpa的高鋼材,實際上可能卻只達一般的鋼材強度。雖不影響安全性,但這不就是產品不實嗎? 車主應該集體向車商要求檢驗,甚至提供賠償服務,而不是接受車廠「不影響安全」的卸責說法吧!!
如果手機宣稱有6GB RAM,結果實際上只有4GB,廠商說不影響使用功能,你能接受嗎?

pocahaha wrote:
台灣有些人 ,看到日本進口就高潮,看到日本人的大便也覺得是香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