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 wrote:最近比較了兩個品牌的(恕刪) 代理商經營不用心,車款見樹不見林,ROAD MAP不清楚,現在大台北地區只有4處營業點,3處保養廠,早期還跟裕隆共用維修據點。QX4、FX35也曾在台灣紅過,但現在路上都已不見蹤跡..........
前年去看QX50, 定價高, 議價空間太小了, 最後選擇了其他品牌車款...同樣是高級車,其他廠牌議價空間高..議價後, 雖還是比 QX50 高一些, 但會買高級車的人, 若差價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還是會買其它廠牌的車.Infiniti 應該先在高級車市場, 先與競爭對手價差拉大, 價格吸引.. 等市場量大後,, 再慢慢調高價格..畢竟infiniti 的車款太少了..服務維修點也少. 算是冷門車吧 !
當年全推V6 3.5汽油引擎,國外明明有柴油V6 3.0卻不引進後期改V6 3.7+7AT應該說是頂峰了後來用賓士的4缸引擎+FR(有人愛有人不愛,我個人就不喜歡賓士的引擎)之後更推出日產4缸可變+前驅CVT(這...你說怎麼會有FU)最近還清庫存,賣新引擎加舊FR底盤(這其實不錯,但內裝好歹也更新一下吧)LEXUS在我看來就是德國的賓士定位>安靜舒適Infiniti就是BMW>底盤動力 駕駛樂趣Acura=Audi>科技豪華你把自己的長項引擎跟底盤拿掉了,請問如何跟他人競爭
545433 wrote:當年全推V6 3.5汽油引擎,國外明明有柴油V6 3.0卻不引進後期改V6 3.7+7AT應該說是頂峰了 VQ35/VQ37 可是 Nissan 的一代銘機耶,當然用這顆引擎啊。柴油V6 3.0? 那些說非柴油不買的等到人家真的進柴油版還是不會買啦。
以\Infiniti來說,年銷售量可能僅2000台以內、Audi在台一年約2500~3000台。以2000來計算,北部應是最大量,約佔全台30%抓,北部年銷650多台(算整數800台好了,比較好看),北部4個經銷據點。一個據點算養5位業務為20員,每人擔負40台/年銷,每月3台/人。實際銷量應該是不容易達到這個業務員負擔量體。假設總代理給經銷新車一台毛利20萬*800台=1億6千萬/年。一個據點投放1億,還是很不容易攤提回來。仍得衝高新車市場覆蓋率,增加保養廠車輛回廠的售後利潤,加速獲利才有機會。而且經銷大多獨厚銷售員、壓榨技術師。毛利拆分,經常是前者80%vs後者20%。但實際對客人來說,車輛銀貨兩訖,後端幾乎都靠保養廠,業務端的,僅存在客服低微能量。車買了之後,業務能維持5年內經常噓寒問暖,幾乎沒幾個,年節送禮者,了了無幾。老司機視角,買車後,關業務什事,來到元宇宙年代,老舊30~40年如一的業務出張嘴好賣躺著賣的銷售年代,早晚要淘汰。把車輛經銷當作遊戲商城+伺服後端維運運作,將會竄起,哪個經銷商有慧眼投資,誰主導將來的市場脈絡。縮小經銷展示點陳設面積,改以VR+線上採購系統、體感賞車不是問題,就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銷售模式。試駕體驗,就一律採預約制,由總公司派員拉車安排就解決了。養業務員的必要性,十年內應該會逐漸消失,其實早該消失了,是汽車產業太老舊、包袱過大,經銷利益分配複雜,不然早於2000年網路電玩業興起,就可以比照辦理了,現在都2022,老套銷售模式早該陳封。經銷商端,未來真正有價值的,反而是技師,台灣教育界轉型全拚升學,沒人會黑手,現在就一員技師難求。未來如果沒有發展機器人代修補這個洞,光保養廠徵技師都是問題。寶卻拿來當垃圾,眼光真是夠毒辣,也真佩服這些經銷商了。利如Volvo,歐洲官網都開放許多國家讓車主線上購車。高級車品牌,用得著讓消費者跟業務員在那邊我-20萬,老業務喊-10萬,在那邊玩猜猜猜??品牌的抬升,官方統一價,10萬優惠就是固定,統一據點數位展間線上購,僅總代理或總公司一家,沒有其他經銷商跨區自挖牆腳這種事。統一價,消費者也不用玩猜猜猜,浪費資源跟時間。自然會送走奧客,留存精質、懂這品牌或願意嘗試的客戶,奧客跟他客氣什麼,目送,國民車才需要玩老招,讓阿白自以為撈很大,實際羊毛出在羊身,誰會做虧錢活,去挑大糞種菜不咖實際。保時捷不就是樣,掉漆的客人,請走,不然送走,賓士更狠,必要還告走,把客人掃地出門,有在客氣的嗎!!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