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8891對HR-V e:HEV動力評價是不會吹的有點過頭了?

8891 那個女的對於 Civic 和 Prius PHEV 的對比評價可鹿客鹿客。

異曲同工
kingofgame wrote:
看了8891針對HR...(恕刪)


大致可歸納三個原因:

理由一:導入策略過於保守,缺乏信心傳遞
過去 TIIDA Turbo 就是前車之鑑——導入過慢、態度過於消極,讓市場對產品定位產生不確定感。
e‑Power 技術雖然時有所聞,但原廠並未積極營造核心價值,也沒有明確規劃如何擴大應用,「缺乏產品矩陣」、「廣告投放不足」、「未能塑造技術差異化」,導致消費者感受不到品牌的決心,進而將它視為「附加選項」而非主流技術。

理由二:競爭對手的強勢品牌效應
Toyota Hybrid System 長年深植市場認知,幾乎等同於「油電車」代名詞。
Honda 則善於傳達「我們與 THS 類似,但更進一步」的訊息,成功塑造技術優勢與信賴感,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單。
相較之下,Nissan 缺乏類似的強勢溝通策略,e‑Power 只能被動等待市場理解。

理由三:形象與定位落差
Kicks e‑Power 即使擁有不錯的加速表現,但注重駕馭性能的車主,並不會因此轉單,因為品牌形象無法支撐這種訴求。
本田在駕馭感上的口碑遠勝 Nissan,而 Nissan 長期給台灣市場的印象是「舒適取向」,與「駕駛樂趣」鮮少連結。因此,「直線加速快」並不足以吸引其主要客群。

Nissan Kicks e‑Power在台灣缺乏熱度,主因在於導入策略過於保守,未能營造核心價值,讓消費者感受不到品牌決心;同時,Toyota THS已建立強勢認知,Honda e:HEV又以「更進一步」定位搶佔市場,形成雙重壓力。此外,裕隆Nissan長期塑造「舒適取向」形象,與性能或駕馭樂趣缺乏連結,使「加速快」無法成為有效賣點。若未改善產品矩陣與行銷策略,e‑Power將持續淪為邊緣技術,難以扭轉市場觀感與銷售表現。
日產那台進口國不是日本、美國或德國就輸一半了。
一言堂
本田油電技術如何不用自己認為

市場自己會用銷量投票

有換車計畫的也要考慮到市場需求

總之 不要當前面幾隻白老鼠


如同電車

特斯拉把車子當手機來賣

沒幾年換一款

舊款掉價超兇沒幾年就變成電子垃圾
兩台都開過,要說動力CC GR油電與HRV油電真的是半斤八兩,8891評測HRV零百加速快大概1秒我開起來其實無感,比較有感的是山路穩定性(CC GR稍好),車室噪音及加速隔音(HRV油電略勝一籌)都是各有勝負。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