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2019 年式 Nissan Altima 車主,搭載的是 KR20DDET 引擎。
近期 Nissan 官方公告指出 KR20DDET 及 KR15DDT 引擎存在軸承瑕疵問題,長期使用可能產生金屬屑,導致引擎異音、震動,甚至熄火、發動困難。這是一項涉及動力心臟的大問題,對每一位車主而言,影響絕不輕微。
原廠啟動了所謂「服務性檢修專案」,表面上看起來是善意處理,但當我實際詢問文字客服,深入了解整體方案內容後,坦白說,這讓我對這間品牌的誠意與態度產生極大的懷疑。
🔍 原廠處理方案簡述:
- 對象:搭載 KR20DDET / KR15DDT 的部分 Altima、QX50、QX55、X-Trail(非 e-Power)
- 處理流程:
- 回廠拆油底殼檢查有無金屬屑
- 有屑:更換整具引擎
- 無屑:更換機油並發一張「引擎無虞報告」
- 1.5L 車型額外更新 ECU、換油底殼墊片
- 同時提供「自掛牌日起 8 年 / 16 萬公里」的引擎系統延長保固,但前提是:
- 每半年或每 1 萬公里回原廠保養一次,否則保固失效
1️⃣ 目視檢查油底殼 ≠ 真正排除風險
金屬屑只是問題「發作後」的結果。真正的風險是那些尚未出現異常、但內部已經開始磨損的車輛。這樣的檢查方式只是分辨誰「已經出事」,卻對「誰可能會出事」完全無法防範。
2️⃣ 「無異常報告」其實是責任切割的工具
這份報告不是保證安全,而是當車主未來真的發生故障時,原廠可以主張「我們當時檢查沒問題,不一定與本次事件有關」,等同於一份「法律豁免證明」。
3️⃣ 延長保固綁約式操作,實質是風險轉嫁
延保條件嚴格:半年或萬公里內一定要回原廠。對於長期在外廠保養的車主來說,這是一種「強迫續命費」。而且保固範圍也僅限於「引擎主體」,不包含渦輪、油泵、電腦、供油等相關系統。
4️⃣ 進口車補償僅達到國產基本水準,完全不成比例
ALTIMA 是百萬的進口車,原廠保固僅有 3 年 / 10 萬公里;
這次補償看似給了延長保固,但本質只是把 ALTIMA 的保固拉升到國產 KICKS、SENTRA 原本就享有的標準而已。這不是誠意補償,而是補足原本就缺乏的保障。
🧩 深層問題:這顆引擎真正的問題不是軸承,而是潤滑設計容錯率太低
從原廠的處理方式可以看出,雖然聲明中把問題歸因於軸承瑕疵,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針對軸承進行全面召回,而是以「目視有無金屬屑」來決定是否換引擎,這說明了原廠其實無法保證哪一批軸承有問題,也無法保證換了就沒事。
真正的問題在於這顆 KR 系列引擎(特別是 VC-Turbo 架構)的潤滑系統設計本身就有高度風險:
- 結構精密,油道長而細,潤滑壓力需求高
- 原廠手冊允許使用 0W-20,但台灣裕隆日產實務多採 5W-30 API SN 等級全合成油
- 儘管機油規格合理,實務上仍發生災情,顯示這顆引擎本身「設計容錯空間不足」
- 原廠保養週期設定為 10,000 公里或 6 個月,在台灣這種高溫高濕、高速與市區混合使用環境中,對潤滑油劣化、油膜崩潰等問題防範力道明顯不足
這不是車主疏忽,而是整顆引擎的「安全邊際設計過窄」。
🧠 為什麼原廠不願意修正這個設計?
因為要解決潤滑風險,就必須:
- 重設油道與泵浦配置
- 調整內部材質與熱膨脹間隙
- 更改機油選擇策略與保養建議
所以現在他們選擇的是最小代價的風險控管方式:
→ 有屑就修,沒屑就裝沒事;
→ 發一張無異常報告擋後續責任;
→ 延長保固但要你綁死回原廠;
→ 你乖乖配合還能活,否則出事就只能自認倒楣。
🔚 結語:這不是一場有誠意的補償,而是一次高明的風險轉嫁
我必須強調:Nissan 並不是完全沒做事,他們確實有給檢查、有提供保固,表面上符合該有的「品牌負責」標準。但當你深入研究這些措施背後的邏輯,就會發現:
- 所有安排都是站在品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 消費者成為最便宜的緩衝墊
- 真正的技術問題,沒有人敢正面承認,更沒人願意正面處理
如果你還在觀望搭載 KR 系列引擎的車款,這或許是你重新評估品牌信任與風險承受能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