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x只有4米2左右的車長,配上將近1米7的車高,其實看起來比例上有點奇怪,這是因為Trax跟Envision都是用通用的小型平台Gamma,這個平台當時都是給小型掀背車在使用的,在平台的限制下很難有很好的空間,於是就做高一點來換取更好的頭部空間。

側面就可以感覺到車短、頭高的高重心感覺了


進到車內,受限於平台寬度,車內其實有點窄,尺寸小自然無法賣高價,整個中控的質感就非常一般,中控的螢幕只有6寸,但設計師倒沒有太懈怠,整合了許多儲物空間。

中控上方、副駕駛上下都有可開關的儲物空間,連中間出風口兩側也有細長型的儲物設計,這台車一般我老婆在用,她都把眼鏡放這裡,中控上方我就弄了個簡單支撐,剛好可以放手機。拍檔前方還有個空間可以放些小物品,錢包、加油卡都可以放。

門板設計師也沒放過,搞了上下2層,上層的小空間可以放個短夾,下方的空間也可以放個寶特瓶,而且前後門板都有類似的設計,真的很能放。


雖然寬度不夠,但設計師還是做了不少置杯架,一般車有個2個置杯架都算很好了,這台車硬是搞了4個,真的很方便。

駕駛位置還是有扶手,雖然有點簡陋,但基本功能還是保證的。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前後的空間感是比橫向的要好一點,另外中國市場跟台灣一樣,都很喜歡皮椅,這個價位用不上什麼好的皮椅,不過至少抗髒,車子用了5年,看起來狀況還可以。

儀表也是挺為難設計師了,我估計給設計師的成本限制很高,所以只能搞很簡單的設計,但滿符合這個車年輕的定位,車速、油量都是數字顯示的,辨識度很清楚,也能區別出跟別台車的不同。

後座的前後空間還可以,前面提過,頭部空間特別好,因為我自己的車是台後驅車,有時候需要帶上4個人出門,我通常都用這台,後面坐3個正常尺寸的大人勉強可以。

後排一樣可以翻折,而且這一點雪佛蘭倒是不馬虎,還可以把椅子坐墊拉起來,將第二排徹底收起來,跟行李箱完全放平,也不需要收頭枕。

行李箱空間真的就不行了,這點也是我唯一對這台車實用性有點抱怨的地方,如果車上4個人出遠門,行李基本上就放不下了。

這台車大家肯定覺得平凡無奇,不論是外觀還是內裝,但我用了3年,當時剛開上的時候讓我很意外的是這台車的行駛質感。首先是引擎,引擎是1.4T的有140匹馬力,但是為了成本,這台引擎沒有用上直噴,還是傳統的岐管噴油,但可能是小渦輪的關係,扭力出來很快,搭配傳統6AT,市區開其實很輕快,很好開,我上一台車也是通用的Regal,變速箱換檔非常糟糕,但這台6AT配上小渦輪引擎,反而蠻好開的,油門輕踩,動力很快出來,但如果你想要更多動力,即使深踩也換不了太多的馬力,尤其轉速超過4000以後,引擎運轉質感就很差,也很難拉轉速,我開這麼久,很難把轉速踩超過6000rpm,不是不敢,而是引擎轉速上去也沒有更多馬力,不如留在低轉速還有不錯的扭力輸出。
最讓我滿意的是底盤,通用這幾年的平台,從小的Gamma,中型Delta,還有高級的Epslion,我必須說都是對應級別數一數二的,以往的美系只能跑直線已經是歷史了,這些平台的底盤剛性都非常好,所以Trax雖然重心超高,但是開起來的平穩性非常好,尤其開發時估計對標的對手都是RAV4、CRV這些更高一個級別的車型,底盤質感完全沒有小型SUV的廉價感。舉個直接例子吧,我父親在台灣開的是Lexus NX200t,NX跟RAV4同一個平台,連我老婆都感覺的出來Trax的底盤過濾性、噪音都比NX還要好,我真的不是老王賣瓜,這台車的底盤真的不錯,我自己平時開的是Lexus GS,但當我開Trax的時候,在底盤這個部分,我並沒有太多的降級感覺,反而是我丈母娘的RAV4,連我老婆都覺得吵。
我去年還把輪胎換成馬牌的MC5,路噪跟原來的Bridgeston其實差不多,但隔離感好很多,也進一步強化了底盤質感。
這台車是最高的規格,還有4輪驅動,但大概只有在彎道裡加油門可以感受到一點後輪在驅動的感覺,大部分時間都無法感受到4輪驅動,上海也不至於路上積雪,這個4驅就沒有太多感受了。
為什麼選現在發表這些心得,因為也開3年了,前任車主也開了2年,這幾年時間只換了電瓶,沒有給我帶來任何麻煩,但也不想再投錢保養舊車,就趁著剛好找到一台新車,就直接換了,然後除了行李箱以外,另外一個不滿意就是油耗,這台車因為4驅所以車重將近1.5噸,引擎又是舊世代的,1.4T的油耗比我GS 2.0T的還差,還好我老婆通勤距離不長。
至於新車,就等新車到位再跟各位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