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Cadillac可以說是今天少數僅存的”純”美式豪華品牌,但同樣的...Caddy幾乎以美國人的審美觀所設計,尤其是歐巴馬他哪台特製的Cadillac,一般台灣對於Caddy的印象大概也就是如此。去年過年前,到雲南麗江試了一下Cadillac最新的2.0T引擎,雲南麗江試駕-凱迪拉克 SLS 2.0T雖然車形依舊老氣,但充足的動力跟穩定的底盤,都讓我感到驚喜,至少我以前對於美國車哪種軟綿綿的操控以及毫無回饋的路感已經不存在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即將在北美上市的XTS,我對XTS的評價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以外的沉悶外型與單調內裝已完全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現在主流市場的流暢外形,同時高科技的內裝更讓Cadillac走出了一條與歐式與日式不同的豪華路線,最讓我驚喜的還有整體車輛的精緻度,跟現在主流的豪華品牌已經完全一致。
Cadillac,即使是今天全新上市的XTS,讓人一眼就能認出的,就是誇張的盾形水箱護罩,尤其這次的設計跟保險桿結合,更讓水箱護罩的尺寸看起來更為龐大,完全吻合中大型房車的市場定位,另外20”的鋁圈,更是讓人震憾,依舊十足的美式風格。

近看一點,Caddy的直列式頭燈仍然維持在設計風格內,甚至連日行燈都為了更突出這個直列風格,也一併採用直列式,並往下延伸至保桿底部,這樣的設計,不僅僅強化了品牌形象,同時在晚上時,這日行燈的角色就變成品牌特色,目前市場上沒有一個品牌有這樣的設計。除此之外,我剛剛提到的細節,在水箱護罩上黑色的部分,不是塑膠色,而是鋼琴烤漆的黑色,這些都令人感受到,這已經不是以前粗糙的美國車。

車側則是這台車另外一個讓我很喜歡的地方,在XTS剛曝光的時候,媒體誤以為這輛車的對手是像Benz S –class之類的大型房車,就是因為尺碼將近5米1,通常如此巨大的尺碼,換來的就是太過穩重的外形,但XTS的設計師刻意將車頂拉高,使其線條不至於有過長的感覺,又讓外形保持豪華房車應有的大氣,我剛看到時,讓我聯想到一條大白鯨悠游於大海之中,雖然沒有速度感,但卻有著這等級房車少有的優雅、流暢。
20”的鋁圈更是將車身襯托得恰到好處,不會有太過誇張的浮華感。

為了讓車子有著更強烈的豪華感,門框用的飾條不再是鍍鉻而是鋁合金,包含車側下方的飾條,也不是一個平面裝飾,而是立體的。
從下面這張圖的角度可以看到,凱迪拉克除了車頭的盾形特色以外,另外一個設計語言是”V”,早期的Caddy,是車壇最先也最多採用V形引擎,從V6,V8到V12都是Caddy歷史的重要一部分,所以所有的Cadillac都必須存在這個V元素。即使XTS使用了較為圓潤的設計,但引擎蓋的折線、整個尾部都有強烈的V風格。

這個V風格甚至用到了後擾流上面,而且這個還是第三煞車燈。這個設計讓我聯想到早期的凱迪拉克都有個這樣的V形天線在行李箱蓋上,非常突兀,如今這個東西Cadillac不僅沒有放棄,而是用了更好的設計將其整合在車子上。

整合式排氣管已經是普遍的設計,不過在排氣管上面還有一個銀色飾條,都讓車輛有著奢華的感受,卻不覺得多餘。

不論是後方的行李箱還是前方的引擎蓋,V形是Cadillac 不可或缺的元素,引擎蓋的折線跟盾形水箱護罩連成一個完整的V形結構

後視鏡也不僅僅加了LED燈而已,跟整個側面都是互相呼應的。

相信大家多少可以感受到Cadillac在XTS外形上面,的確下了一番苦心,但面對著來自德國、日本的強敵,光靠外形是賣不了的,一定要有更明顯的品牌特色,尤其是內裝的設計。
以往的美國車,基本上就是把像是音響、空調出風口、排檔桿稍微排列組合一下,就拿出來賣了,但XTS身為復興美國豪華的第一台車,肯定要改變的。
一開門,印入眼簾的仍然是具有V形風格的中控台設計,而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間的螢幕。這次XTS上市,除了有新的風格以外,一套具有強大人機介面的控制系統也是重要賣點,而整個介面就是以這個8”的電容式觸控螢幕為主要輸入,搭配儀表盤、全新的方向盤操控介面,組合成了Cadillac User Experience – 簡稱CUE。我稍後會再針對CUE介紹,先來看一下這次內裝的設計風格。

現在幾乎所有的豪華車中間都會有個螢幕,但為了遷就螢幕,駕駛者的視野就會稍微的被影響到,Cadillac為了讓視野最大化,採用了平整化中控台設計,除了讓前座乘客有更好的視線,同時讓整個內部空間更為開闊。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中控台也是呈現同樣的V形,而且為了讓空間感覺更強,包含冷氣出風口,都是使用扁平造形,整體感非常強烈。

不光是正面,連側面設計師都考慮到,在車門上端,利用後面厚前面薄的造型運用,剛好與正面的扁平設計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前座的乘客眼睛只要直視著前方,整體內裝所產生的環繞效果,會有空間放大的感覺存在,即使這是一台大車,但設計師仍希望藉由各種組合,創造更驚人的效果。

看看後座就知道,根據Cadillac的資料,XTS的後座空間比起BMW 5還是Benz E都有更為充裕的空間。

光是設計風格,就讓人很驚喜了,不論是用料還是人機工程,也都非常細緻。例如下方中控台的圖,以往大家的認知都是軟質材料或是硬質,但XTS用的是全皮包覆,而且為了點綴整個中控台以及呼應V形的設計,在正中間還拉了2條縫線。這台試乘車是XTS的最高版本 – Platinum,從上到下方的手套箱依次是上方的真皮、中間的麂皮、烏桃木飾板、打孔真皮直到最下方的軟質材料,設計師在決定這些材料的大原則就是,只要是扶手以上的位置,都用真皮包覆,只有在手以下,才會出現塑膠材料,因為手以下的部分就是容易被腳踢到的地方。

另外一個貼心的設計,就是在車門扶手的部分,一般車門扶手就是作一個平面讓你搭著手而已,但XTS特別挖了一個凹槽,所以當你把手放上去時,手會感覺是被包住的,而且就像我剛剛說的,只要手能碰到的地方都是皮,車門扶手也不例外,而且利用一個段差,讓手腕剛好可以放在較低的位置,所有的機能都恰如其分,不光是能看,還真的能用。

XTS的八向電動座椅除了舒適性以外,在視覺上也有很好的感受,V形裝飾更是不可少。

小如電動座椅的調整開關都有鍍鉻的裝飾

甚至在Platinum版本上還有紫色的縫線

在這個級距的買家,後座也是很重要的,XTS也把前座的所有元素移到後座,後座的空調控制設計跟前方是同樣的設計

接下來則來介紹CUE,這套Cadillac專用的人機介面。
先用這張圖來介紹一下,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整個儀表盤都是數位顯示的? 是的,在XTS高階版本上,CUE不只是中間的8吋螢幕,還有儀表所使用的12.3"全彩色螢幕,因此CUE跟所謂的BMW的iDrive、Audi的MMI還有Benz的Command,最大的差別在於CUE不僅僅是一套像是iDrive的旋鈕操作方式,而是一種全新的使用體驗。

首先,CUE所使用的8吋螢幕,是業界唯一的電容式觸控螢幕,意味著他能夠多點觸控,

而且不光是螢幕,下方的空調面板也都是使用電容技術,你所看到的銀色按鍵,都不是實體的機械按鍵,真正能按的,就是字本身,為了讓乘客知道是否確實按到,不論是上方的電容螢幕還是下方的空調面板,都有震動回饋,這也是汽車業界第一次導入的設計。

也正因為空調面板已經完全是電子式了,只需要薄薄的一片,因此設計師還設計了一個置物空間在面板後方,面板是電動啟閉,只要用圖裡我手碰到的地方,就可以關閉或是打開。裡面還有個USB接頭,可以直接把USB 儲存裝置連上或是接iphone

其實很多原先使用觸控螢幕的車廠,像是Lexus,已經對觸控螢幕興趣漸漸低落,歐洲車更是完全不想用,但我們都很清楚,觸控絕對是目前介面當中最直覺的操作方式,不然iphone跟ipad也不會這麼多人買,因此跟apple同樣身為美國品牌的Cadillac,決定要以觸控為主,並使用現在最主流的多點觸控,就是希望Cadillac能成為引領科技潮流的車廠。雖然觸控螢幕不可避免的會有指紋殘留,但藉由類似iphone的塗層,已經多少改善這個效果,而且從圖片中也可以看到這個螢幕即使在強光下,也能有很好的辨識效果。
扯了半天,大家還是沒感受到CUE到底神奇在哪裡?除了剛剛提到的多點觸控、震動回饋,跟儀表的結合也是重要的條件,
下面的四張圖,代表這個螢幕可以設定的4種模式,其實對於一個12吋的螢幕來說,要搞出40種也不是難事,但每一種都可以將8吋螢幕的資訊給放在儀表上面,

以下方這張圖,導航的畫面是在右側中間,而下方則可以顯示車身資訊,另外還有3D的效果存在

到了增強模式,導航畫面則移到了左方,

這個則是簡易模式

那這些模式要如何設定呢??方向盤起到了關鍵的角色,藉由右側的5向按鍵,其實類似於XBOX的手把,可以上下左右加上按下去,來調整儀表內的所有資訊。順帶一提,下方的儀表是傳統儀表,但會有一個4.2"的彩色螢幕,同樣藉由方向盤操作資訊,只是顯示的內容不如12"的豐富。

假如你嫌12"儀表資訊太多,這輛車同樣有全彩的抬頭顯示器,不光是時速,包含導航資訊也會顯示。

其他像是全景天窗

還是有Cadillac字樣的前煞車,XTS還是用Brembo4活塞,是出廠就有,不是自己換的。

這些東西雖然也都很好,但相較於霸氣的外形、精緻的內裝、先進的科技等等,充其量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最後,一台車的關鍵,引擎、變速箱還有底盤還沒說。
XTS用的是3.6L的直噴V6自然進氣,有304匹馬力,變速箱稍微可惜了一點,只有6AT,變速箱一直是GM的弱勢,希望未來能夠趕上,但6AT也夠用了,只是比不上對手而已。底盤則是與目前的Buick Lacross共用,是一具前驅底盤,或許有人會說,那這樣不就跟Camry還有ES一樣嗎??其實在現在的汽車開發裡,共用底盤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好的底盤本來就能夠有很大的調整範圍,尤其這次XTS還用上了Buick用不起的電磁避震器跟後空氣彈簧,都讓舒適性跟靈活性有很好的平衡,我自己開的感覺是,你完全感覺不出來這是一台5米的大車,在高速還是低速,都讓人非常有信心,這一點,電磁避震器真的功不夠沒,即使是用上了20"鋁圈,在LA的爛高速公路上,依舊沒有彈跳感,而且過彎側傾也抑制的很好。
還有一點,我這裡還沒有提到的就是主動安全系統,ESP這種東西就不用說了,這次有個賣點就是震動座椅。現在越來越多車都有車道偏離警示系統,XTS則利用座椅左右兩側的震動來提醒駕駛到底偏離了哪一邊,假如偏左邊,駕駛左側就會震動提醒,非常有效果。
寫了這麼多,我想在台灣大概是沒有緣份見到這台車,我就單純想讓大家知道,除了我們熟知的幾個品牌以外,有些本來式微的豪華品牌,正在急起直追,Cadillac這次的變化真的很大,也多少顯示了GM想要重新找回當年Cadillac的丰采,接下來就看ATS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