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AAB重组推迟到7月20日,目前剩的3个买家

Koenigsegg & Power Circle Investment Group
Magna International
China’s Geely

koenigsegg

  在柯尼赛格CCR的发动机舱盖上有一个幽灵图案,这原本是瑞典空军第一中队的标志。柯尼赛格车厂就设在飞行中队的旧址上,为了纪念那些英雄,幽灵图案也就成为了这部超级跑车的徽章。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关键在于敢不敢想、敢不敢做。1994年,一个惊人的梦想在年仅22岁的瑞典人克里斯蒂安·柯尼赛格(Christian Von Koenigsegg)心中诞生,他要打造时速可以超过400公里的量产汽车,并很快付诸行动。

  经过8年,拥有655马力的第一代柯尼赛格超级跑车CC 8S推出。又过了两年,最高时速达395公里/小时的CCR来到世人面前,离最初的梦想仅差一步之遥。实际上2005年,CCR在意大利纳尔多跑道上做测试时,“只”跑出了388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原因在于椭圆形跑道的弯角浪费了一些功率,所以即便没有达到,我们也认为厂方公布的最高车速完全可信。

  不过在看到德国同事完成的这篇测试报告前,这些漂亮的数字对我来讲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代表着一个善于制造极速的怪物。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比它更恐怖的怪物,我们德国合作伙伴《auto moto und sport》的主编奥斯曼先生就曾经驾驶着一辆1001马力的直线机器,超过了400公里/小时大关。我想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但当CCR在纽堡环路跑出7分34秒的成绩时,所有对它的误解便烟消云散。这个成绩大幅领先于帕格尼Zonda S、兰博基尼 Murciélago和梅塞德斯SLR等超级跑车,仅比保时捷卡雷拉GT慢了2秒。

  在纽堡环路最长的直道上,CCR可以达到313公里/小时,足以令驾驶者心跳超速、血液沸腾。不单是直道表现出色,弯路中也一样完美。通过选装的尾翼巧妙地解决了最高车速和横向加速度二者间的矛盾。卸下它,风阻系数变小,有利于创造最高车速。装上它,风阻系数并未明显增加,只对极速有轻微的影响,但空气动力更为合理,动态也更稳定。此外前255毫米、后335毫米宽的米其林Pilot Sport 2轮胎也对横向加速度作出了贡献。

  风洞试验表明CCR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十分出色。未加装尾翼的状态下,当速度在200公里/小时的时候,车头产生13公斤的下压力,车尾产生11公斤的上升力。这可令CCR受到的空气阻力最小,创造出395公里/小时的极速。

  CCR能够达到的最大横向加速度为1.35g,显然这样的数据需要驾驶者适应。但相比较而言,这辆由瑞典人制造的汽车显得很温顺。虽然中置发动机方案带来的重量平衡不完全符合理想,60%的质量需要由后桥承担,但在弯路中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负荷剧烈变化的印象。一旦驾驶者摸透了CCR的脾气秉性,寻找极限的工作就变得简单。即便关闭牵引力控制器,车尾产生摆动,也可从容地加以修正。

  转向系统相当直接,可以用快到极致来形容,就算是需要快速变换方向的绕桩测试CCR亦表现得泰然自若。36米绕桩成绩138公里/小时、110米紧急变线成绩158公里/小时,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车型中拔得头筹。由此更加肯定了CCR拥有完美的操控特性。

  不要以为CCR仅仅是一部直线机器,在赛道上它表现出了惊人的操控性

  启动发动机的过程相当复杂,需要手指做出伶俐的表演。先后按下中控台上类似电话拨号盘中的多个按钮后,才可听到发动机低沉的嘶吼声音。缸径、行程分别为90.6和92毫米,压缩比只有8.6:1。机械增压装置是由名为利斯霍姆(Lysholm)的另一家瑞典公司提供的,最大增压值1.4巴。8缸发动机在5700转时产生920牛·米扭矩,1200转之后,即6900转时达到最大功率806马力。

  悬挂形式很像纯粹的赛车。发动机舱内充满了碳纤维材料的部件,机械增压发动机排量为4.7升,最大功率高达806马力

  尽管驾驶者在小心翼翼地将转速控制在较低的区域,但突然释放的动力瞬间传递到后轮上,限滑差速器好像不起作用似的,轮胎表面的固体顷刻间变成了气态。从静止加速到200公里/小时只用去9.6秒。六七次充满激情地试图超过这个成绩的尝试后,跑道上留下了浓重的黑色痕迹,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认为百公里加速3.9秒的数据不完全符合其功率所应创造的能力。

  发动机发出的怒吼像喷气式飞机一样惊心动魄,安装在它后面的是由意大利西玛(Cima)公司提供的6挡变速箱。它应该算是半自动变速箱,因为加减挡时只需要前后推拉换挡杆。但这种结构并不是SMG式的由电动液压推动的变速箱,而是换挡杆下面的一个自动选挡装置使常规的变速箱操作简化了。然而提早换挡时表现出的不顺畅,以及对换入的挡位缺少把握感,使人常常怀念传统的手动变速箱。尤其是该半自动变速箱踩踏离合器的动作根本就没有得到简化。

  由于CCR在外观上很像C组赛车,所以视野并不开阔。当你大胆地做出倒车入位的决定前,最好先下车巡视一番后再动手。车内空间也如赛车般狭窄,2个人坐进去后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仪表如同F1的翻版,液晶显示器除了可以提供车速、汽油量、机油压力和温度、水温、增压值等常规信息外,还可以提供圈速计时和跑道中的最高车速,根本就是台赛车电脑。

  酷似赛车的仪表盘,除了保留转速表,其余信息都用数字显示,驾驶者可通过按钮调出所需要的数据

  即便如此CCR也没有忘记带给它的主人以奢侈的享受:中控台的表面是手感细腻的真皮,空调、CD音响和电动车窗都是标准装备。此外还有一个特权:由于车身的抗扭刚度极强,CCR允许将顶篷摘下,以敞篷的方式进行巡游。此时我们还发现,在舒适性方面CCR没有像其他超级跑车那样做出令人讨厌的让步。

  追逐梦想的脚步并未停止,现在一款名为CCX的变型车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按照克里斯蒂安·柯尼赛格的逻辑,新车型可能会更强劲。我们也期待着它能真正进入400公里俱乐部。

  科尼赛克汽车公司(Koenigsegg Automotive AB)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瑞典小型手工打造超级跑车制造厂,是由现任的执行总裁克里斯·冯·科尼赛克(Christian von Koenigsegg)发起创立,目前只有30个全职和一些兼职人员,可以同时进行7辆车的装配,4部在前工序,3部在总装配间。全职包括4名工程师,3名研发人员,4名组装技师,4名前工序人员,2名发动机装配工,5名总装配工,2名仓库管理人员,以及5名负责公关、营销、行政和管理的人员。其它职位则根据需要兼职。公司以制造出全世界最快汽车为主要宗旨。而在实际表现上,该厂的顶级高性能车型Koenigsegg CCR也的确以387.87公里/小时的极速,正式获得健力士(金氏)世界纪录认证其世界速度最快量产车(Worlds Fastest Production Car)的头衔。
[编辑本段]
历史  科尼赛克计画最早是在1994年时发起,创厂人科尼赛克原本就是瑞典赛车工程界的老手,由于他长年以来一直对于制造一辆顶级超级跑车抱持著强烈的梦想与信念,因此他召集了一小群瑞典当地最顶尖的工程师(其中有不少具有航空工程背景),串连了一些瑞典既有的赛车零组件供应商与相关学术单位,组成了一家规模甚为袖珍的小型车厂。计画的核心理念不是很复杂:以类似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技术理念,开发出一辆中置引擎配置,纯双座的硬顶跑车。

  1995年,时科尼赛克迁入位于瑞典南部欧洛夫斯特隆(Olofstrom)的工厂,开始著手打造他们第一辆原型车,并且在短短的一年半之内完工。1996年起原型车开始接受一系列密集的严苛测试,其中包括在赛车跑道与公路上的实际行驶,与送至富豪车厂(Volvo)拥有的风洞中进行空气力学测试。 koenigsegg是刀锋的意思,这款跑车的中文名称就像车上的图标一样,叫“幽灵”。 Koenigsegg CC是地球上最快的量产车。

  1993年,瑞典一群有汽车工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优秀设计师和工程师们,被一个共同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创建者和指导者Christian von Koenigsegg的名字命名的Koenigsegg车厂,在瑞典南部安吉荷姆附近成立,设计师大卫·克莱弗德负责根据Christian先生的理念进行设计。

  1995年,Koenigsegg车厂迁移至瑞典南部城市奥弗斯特姆,开始开发和制造第一个汽车原型—幽灵CC。克瑞汀致力于制造一部线条平滑、车身轻快、豪华舒适的汽车。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手工绘制的汽车草图不计其数。Christian面临的最大现实是,他需要使用3D设计软件创建、测试和改进汽车设计。经过多方考察,Christian和他的首席工程师弗德曼选择了SolidWorks软件。此后,SolidWorks 3D机械设计软件和COSMOS分析软件在Koenigsegg的汽车设计中发挥起巨大的作用。工程师们放弃了原来一直沿用的手工绘图,不必再跟以前一样需要不停地刮擦或者全部重新绘制。

  1996年,经过世界著名赛车手皮克·特伯格、凯利·罗森布拉德和理查德·雷戴尔在赛车道、马路和沃尔沃风洞的反复测试,确定了原型车已做好正式亮相前的准备。

  1997年,法国戛纳影展(Le Festival de Cannes)被命名为“CC”的原型车正式对外曝光,并且造成不小的轰动。由于潜在客户的高度兴趣之故,科尼赛克终于能放心正式开始进行量产车的生产准备,包括将新车送至相关国际认证单位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能获得合法上路的资格,但除此之外关于量产车的一切,车厂方面保持相当低调的态度。根据原型设计的基本概念,底盘包括一个碳纤维横造和一个独特的表盘系统,更易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配置。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连同戛纳电影节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更坚定了Christian制造成品车的决心。

  1998年,Koenigsegg买下一处位于瑞典最南端安格赫尔摩(Angelholm)郊区的旧空军基地用地,兴建更适合用来生产新车的新厂房,开始制造产品底架。由于幽灵CC每一个关键部分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其雇员也都是一些高级的装配工程师和CAD/CAM工程师。

  1999年,一个完全用CAD/CAM完成的三维空间系统模型在模型车间完成。

  2000年,春夏第一个产品被组装和测试完成。同时,一条完整的超级跑车基本生产线完成。两年后,名为CC8S第一部超级跑车装配完成,并在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上交付给车主。就这样,历经近十年的研发,这款新派超级跑车终于宣布正式流传于人世间。

  2004年,3月举办的日内瓦车展中展出了CC车系的高性能版本,一辆命名为Koenigsegg CCR的橘色超级跑车,使用大量赛车科技与材料,动力输出高达806匹马力,是金氏世界纪录认证动力输出最大的量产车。车厂方面宣称CCR拥有395公里/小时的极速表现,有机会打破McLaren F1在1998年时创下的量产车世界纪录。

  2005年,2月28日于意大利纳多测试道(Nardo Prototipo)上,一辆由罗利士•毕可其驾驶、与量产车规格一致的CCR,在环状的测试道上跑出387.87公里/小时的极速,打破前任世界最速量产车、1993年份的McLaren F1于1998年时,在德国狼堡的大众埃拉-雷西昂测试道(VW Ehra-Lessien)上创下的386.7公里/小时最高速,并且在事后获得世界纪录认证。

  Koenigsegg预计每年设计出15种汽车。有一个巨大的供应商和合作商网络,多数都在瑞典境内,由许多的小公司和手工业者生产出少量的高品质配件。

  无论是装配还是制造,都包含着大量的纯手工劳动,加上昂贵的原料,正是Koenigsegg价格惊人的原因。幽灵CC的价格为46万美元。

  
2009-05-20 10:27 發佈
加拿大玛格纳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 加拿大玛格纳公司网站:http://www.magna.com/ 英文
[编辑]
加拿大玛格纳公司简介   Magna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Magna集团是世界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2006年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上排名第273位,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该集团产品覆盖除汽车玻璃和轮胎之外的所有汽车零部件。其在华的合资企业是与上海交运股份合资的上海龙马神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生产座椅骨架。Magna集团更于2005年投资2000万美元,在天津保税区设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开始进军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市场。该生产厂主要生产汽车覆盖件模具和车身冲压件,为京津地区的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供应服务。
  Magna拥有强大的产品范围,包括内饰系统,座椅系统,闭锁系统,金属车身和底盘系统,车镜系统,电子系统,塑料车身,车灯外饰系统,动力和驱动系统,顶蓬系统以及整车工程研发和总装。
  20世纪50年代-公司雏形

1957 年,Frank Stronach先生成立了一家名为 Multimatic.的一人模具公司,第一年销售收入为13,000加元。
20 世纪 60 年代-进入汽车行业。1960 年,与通用签订了第一个汽车配件合同;1969 年,Multimatic与Magna Electronics合并,年度销售收入10,000,000加元。
20 世纪 70 年代– 多样化经营。1973年,公司改名为 Magna International Inc.(Magna国际);1976年-1979年,Magna推行产品多样化战略,并按照产品种类划分了不同的分支;1979年,年度销售额超150,000,000加元。
  20世纪80年代-成长

1981年,Magna决定放弃在航空工业和防御设备行业的发展而专注于汽车行业,年度销售额达到2亿加元。
1986年,Magna销售额达到10亿加元。
1988年,“员工宪章”(Employee's Charter)正式推行,明确了Magna的公平工作环境的承诺。
  20世纪90年代-创新

1990年-1991年,Magna取消非战略运作分支,进行重组,并达成20亿加元的销售额。
1992年,Magna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1995年,Magna开创了流体成型技术,并将Tesma International Inc.成为独立上市公司。
1996年-1998年,Magna开始在欧洲的发展。
1998年,Magna将Decoma International Inc.成为独立上市公司,专注于塑料外饰;Magna还并购了Steyr-Daimler-Puch,一家全球领先的具有整车组装能力的公司。
1999年,福布斯杂志称赞Magna是全球首要的汽车配件公司。
  21世纪-主动进取

2000年10月,Magna宣布成立Magna Steyr group,是一家全球首要的从事整车工程设计和小批量整车组装的供应商。
2000年12月,Magna销售额达到100亿美金。
2001年8月,Magna旗下Intier Automotive Inc,(内饰系统)成为一个独立上市公司。
2002年10月,Magna购并了Donnelly Corporation建立一个世界领先的外饰和内饰镜的集团。
2005年,Magna完成了对旗下Tesma, Decoma,Intier的私有化,并达到228亿美金的销售额。
[编辑]
Magna在中国   Magna国际中国办公室
  2004年2月开始筹建,2005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宗旨在于向所有致力于中国汽车市场的Magna的分支提供支持。
  Magna中国愿景
  Magna中国是Magna集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致力于为Magna集团各分支公司提供发展和执行战略。
  Magna中国使命阐明
  为Magna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商业机会,并使用高效,专注的方法,来建立,支持和执行各分支为实现在中国的商业机遇而制定的商业战略。同时我们将支持各分支的计划和战略并积极地将商业机会带给。


中国吉利:http://www.geely.com/
除了貓熊車廠外,其它都很讚啦! 尤其是Koenigsegg,如果是這家接手,我想以後我也不會換牌子了,就一直SAAB FOREVER

如果是貓熊車廠的話,下一台鐵定換牌子,而且我的小灰20年計劃可能腰斬,嗯....有錢就換掉

我想要SAAB FOREVER啦
努力過生活,Ces't la vie

WALLACE0115 wrote:
尤其是Koenigsegg,如果是這家接手,我想以後我也不會換牌子了,就一直SAAB FOREVER


Koenigsegg+1
WALLACE0115 wrote:
除了貓熊車廠外,其它...(恕刪)


嗯 不過如果是吉利也不錯

華人出頭天 也是件好事^^


呵呵....Koenigsegg 跟 Magna 看起來都可以為 SAAB 加值

只有那個中國車廠..... SAAB 卻要變成他們的 Know how

若真的賣給那個熊貓廠...只能說為這個品牌感到不值

該不會變成跟索尼艾利信一樣 .... MARK 改成 ~~~ Geely-SAAB

呵呵....
無底深淵 https://ts.la/jognien685889
最後還是""錢""在決勝負
紳寶跟富豪是母公司缺""錢""才出售的
就看缺的多不多
為了企業永續生存,沒辦法時也要接受
如果是Koenigsegg那後續車種就真的在路上"殺很大"
被中國買去應該是"被車廠殺很大"
很好奇Koenigsegg的資金是有多龐大可以買下別的車廠?
Koenigsegg的車感覺只是賣給少數的有錢人,這樣的車廠像美國Saleen之前看雜誌說因為金融風暴也宣佈破產(?)
當然Koenigsegg能買是再好不過
i407 wrote:
我還看成"傳說的中國...(恕刪)


謝謝你的指教

請輕鬆理性的看待

減少不必要的偏激用詞

感謝你
傳說中的勇者 wrote:
嗯 不過如果是吉利也不錯

華人出頭天 也是件好事^^

謝謝你的指教請輕鬆理...(恕刪)


並無偏激
實話實說罷了...

華人是啥?
自欺欺人罷了!
哪天中國真強了
自稱華人、中國人可能自己會感覺比較高貴
(就像許多香港人喜歡英文交談,不喜歡說粵語、中國話一樣)
但現在並沒有

離題內容回應離題發言
請各位網兄見諒
不再贅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