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ysaab wrote:
歐元兌台幣走勢圖歐元...(恕刪)
licy大,我覺得很難, 咬住的肉要他們再吐出來, 應該很難
我想歐元漲價車價跟著漲,只是車商的技倆
當車商下訂時,那時的歐元匯率或是實際付款時的匯率才是準的...
就跟中油浮動油價一樣,現在加的油明明是數個月前中油買進的油,怎麼會是以上周均價來計價呢?
不過跟中油不同,進口車很多選擇,這家太貴,我可以買別家
中油不行,我不爽他太貴,跑去台塑買,結果一樣貴

車可以不買,但油不能不加...
我不知道車商何時訂車的,也不知道TT幾天才付款,但車價不會是依據本月或是上個月的匯率來算
歐元漲只是一個藉口,其實大家也心知肚明
歐元跌也是一個機會,說其實之前沒漲齊,現在匯率跌只是剛好彌補之前不足部份,所以不會降價
除了Saab,我印象中還有I牌的FX35,有一年也是佛心來著,降了10萬,但隔年馬上補漲回去了,從此與200萬絕緣

這讓我想到進出口貿易的價格困境
通常台灣人出去談代理,真的,市場小人家跟不想甩你
當然就沒有籌碼去談到好價格了
而且通常原廠對台灣代理商的限制非常多、支援卻非常少
以我公司為例,從日本代理機器設備
原廠的供貨策略是要我們買斷,價格也是日本當地的零售價打九折然後說這是「海外優惠價」
不支援在台灣的一切行銷費用,甚至連當地市場的法規認證也一概不理
就是只賣東西給台灣而已
台灣對客戶有任何的技術方面問題,一概是「請依原廠設計使用」
客戶有任何要求一概是「銷售量太少,日本方面無法配合」
要錢時一副高高在上,出貨時又東拖西拖
回到價錢問題
像汽車的東西,我覺得進價為零售價的四分之一,這樣才能剛好打平
80萬的車進來,賣到320萬剛剛好
80萬為進貨價、80萬稅金、80萬人員薪水行銷費用、最後80萬才是利潤(利潤還與股東分,而且銷售量也是一大壓力)
當然產業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相信汽車業也許不會差太多
所以大家在抱怨進口車太貴,真的這就是舶來品的宿命
大家一直喊國民所得比較,進口車在當地並不貴
事實上,台灣就是相對貧窮,而原廠也不可能直接給我們的代理商所謂「成本價」
以上,一定有錯,請鞭小力一點


2B在臺灣的"品牌價格"....更正是"品牌價值"...
在消費者或社會大眾心裡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高出國外一截的"車價",
這....很忠實地反映代理商對國內消費者"買單能力"的肯定與信心...
BMW的某些車(非入門版的)絕對是好車...(如果要入手BMW個人是不會考慮入門版的那種人...

但是太過顯眼的結果...就是暫時把"她"排除在口袋名單外...
畢竟去年連人帶車一起"滷"走的情形也不是偶爾傳說而已...
不是達官顯貴,也不是"大哥"...實在擔不起這樣的狀況發生...
反觀SAAB,她的特性及車格...低調...不必擔心被盯梢...(非常多人當她是國產車...

而且對我來說該有的應該算都有了...以她目前服役的表現來說...
我覺得268(這是牌價啦)...其實也還好,不算貴啦...
更何況,跟2B車系中看得上眼的車比,我還省了不少小朋友...
所以我還蠻愛我家的小黑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