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Lotus貴在哪裡呢?


我說的是撞到修車
車殼不能板金
撞破就只能換
車頭的殼要十幾萬還不含英國到台灣的運費
更別說其他固定架
因為車身只有座艙是鋁合金
前方副樑是碳纖維製
其他固定架是玻璃纖維
你說的一萬以內只是平常汰舊換新的零件吧
不過真的是一部好車
之前自己去跑山路練車
常碰到車子來挑釁
我都是保持距離
直線別跑太快很危險(十次車禍九次快)
彎路就直接結束
別人也不會再追來了
Lotus,我是沒機會嚐試,但是Opel Speedster,我是曾經開過啦!!(朋友的車)至少它們是系出同門的師兄弟,我想,它們應該會有差不多的屬性才對....開過後,對它的操控性,真得無話可說,只能說,所有的轎車都是以舒適為取向,但是唯獨這種Fun car,才能讓你知道什麼是操控(不過這種車,真的不適合日常生活的使用,會很痛苦的)


為什麼有人認為它們的C/P不足呢??或許打個比喻,一般國產車的避震器一支才多少錢呢??或許新品只要一千多塊(台幣),但是高檔的避震器,有些是要幾萬(美金),我們能說同樣是避震器,為何差這麼多呢??LOTUS最厲害的就是底盤調教,它是使用和TOYOTA,COROLLA同一顆引擎,但是TOYOTA,COROLLA能有這般的操控性嗎??天差地遠的差別.....很多底盤的設計,用料,調教....都是外觀看不出來的,同樣是車廠在設計上燒錢,大多都在外觀可見的部份,只有這種性能,手工量產的,才會出現在它們的精神指標上

就像,BENZ 當初為何要買下AMG呢??就是因為它的調教功夫非常了得...
在性能車廠裡,引擎和底盤都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但是以LUTUS這種小車廠,能夠存活下來,就只能以手工生產,作出獨特味道來取勝,;然而不能像日本車廠大量生產出來,就只能在車價上反應成本,至於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它的售價,就決定於"它的獨特性"
其實看完了這個影片以後,實在不知道 Lotus 貴再哪裡。看完了我大概也買不下這台車。


Lotus Elise Inside Story (Discovery Channel UK)

26:08 車架設計,設計者自豪的說,"如果我們要改設計,就把膠帶從牆上撕下來重新貼就可以了。"
31:10 車架結構測試;看起來實在不是很嚴謹。
33:00 討論要不要加上車門(原來的設計是沒有門的)。坐在後面的工程師說,如果要做車門,問題重重,因為後來一定要連車窗和車鎖都要做(廢話不是?)

但是所有我認識的人開過以後就不再問這個問題了。我覺得600萬以下的車應該沒有一臺比它更熱血好玩的了。
朴子 wrote:
Lotus,我是沒機...(恕刪)



LOTUS的避震器 原廠的一隻也才幾千塊而已
說到避震器,上回和一個 Lotus 原廠的設計師聊天(他現在開一個自己的修車行),他說 Elise / Exige 的避震器大概只有3萬公里的壽命(尤其對常跑賽道的人來說)。還有後輪的懸吊 A 臂 (Rear toe link) 不時會鬆掉,所以要定期鎖緊。除此之外這車沒什麼大問題。

我上回買排擋線,一條不只一萬,尤其是外國進口,又被無端多課了稅。大大是否能告知你的零件來源供應商?可能我買貴了。

ciaochen wrote:
說到避震器,上回和一...(恕刪)


PM給你了

離合器線我也買過 也才幾千塊而已

您真的買貴了
ciaochen wrote:
說到避震器,上回和一...(恕刪)


後輪的懸吊 A 臂 是固定的~~會出問題的只有BUSH而已
Rear toe control link 是後 A 臂下面那根調整內外八的。我不知道中文怎麼說;以下附圖。我認識一個人因為這鬆掉後在賽車場上撞車的;這在我的車上也鬆過兩次。

我買的是排擋線,不是 Clutch 線,前者還是比較貴,但是我還是買貴了;感謝大大的推薦。

除此之外現在的 Lotus 真的算是非常可靠。當然不能跟 Toyota 比,但是和 Porsche / Ferrari 比起來好多了。大家大概常聽說過 Porsche 引擎齒輪箱接縫漏油的問題吧?

ciaochen wrote:
Rear toe c...(恕刪)


那個好像是調整輪胎角度的連桿~~是可調式的~~

類似這根



當然你也可以去買固定的連桿~但是以後你後輪角度就固定住了~只能靠BUSH來當支撐點~~
ciaochen wrote:
其實看完了這個影片以...(恕刪)


感謝提供影片!非常的棒!

不過您提到的的部分

26分鐘的時候

他是在說使用這種貼紙的好處是隨時可以變動,撕下來重貼,而不是全部重畫一張

所以並不是 LOTUS 車架的設計簡單到可以隨時亂改

另外關於車體設計的部分,在前面也說到了他們當初決定採用中置引擎的設計

除了重心的問題,有更好的操控,就像 F1 賽車一樣

另一個問題就是在在撞擊發生的時候,引擎在後方可以讓他們的保護設計得更簡單


31 分鐘的時候

他是提到了車架結合的問題

同時間與 LOTUS 一同研發全鋁製底盤的公司有很多:例如影片中提到的雷諾

但是雷諾在底盤結合的部分,是使用傳統上焊接的概念

但是這會大大增加重量(可能是結構設計的問題,影片沒說)

所以 LOTUS 的解決辦法是使用特殊的膠合,所以他們去找了專門提供給飛機製造商用的特殊黏膠

但是由於飛機不需要考慮撞擊的部份,所以他們又在其中增加了橡膠之類的東西來吸收衝擊

接著你說的部份,是他們使用膠合的結構與傳統焊接以及僅固定四點固定的結構的撞擊測試

影片中可以看到,膠合+橡膠在吸收了衝擊以後所產生的型變

與傳統的點焊方式有類似的型變

然而,僅固定四點的方式因為施力點的僅在四個固定點上

不像膠合是整片黏著或是點焊等結構,所以固定四點的結構在撞擊後出現了撕裂的現象

對 Lotus 來說,膠合的撞擊測試結果與點焊的方式類似,就夠了



最後您提到 33 分鐘的部分,那是因為他們的原始設計是沒有門的

(其實在定案前他們甚至有想過使用歐翼,但因為結構與時間上的問題所以取消)

但是因為沒有門的設計在法規上是有高度的規定(可能因為安全的顧慮)

所以他們才開這個會議討論該如何解決「無門的側邊高度」或是「加上門」的問題以符合規定

最後是因為無門的設計高度太低,設計師覺得這樣線條整個跑掉,所以決定加上門

這樣就沒有車側的高度規定問題了,但是也額外花了他們將近五十萬英鎊的研發經費

不然做了一台車只能跑賽道而不能上公路真的會把 LOTUS 搞垮




至於一開始也提到了 LOTUS 創新的使用全鋁的底盤

利用鋁擠弄出特殊的結構,不僅重量輕,強度也夠

影片目前小弟我才看 1/4 就覺得 ELISE 真的不簡單啊!
LIFE IS SHORT, PLAY MORE.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