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機最常聽到的問題就是:要買哪一支比較好?
什麼叫比較好?你可能會說CP值。其實你只要買當年新款的手機通常都ok,你只要注意二點,一是買你聽過的大品牌,二是不要買太便宜的(大約1萬左右這個區間最香)。
一,什麼叫大品牌?
1.主要大品牌:蘋果,三星,SONY,華為(這四家的旗艦機最有看頭)
2.其他大品牌:google,華碩,小米,OPPO,VIVO,LG,SHARP,諾基亞,HTC
3.子品牌(副牌):紅米(小米),榮耀(華為),Oneplus(OPPO),realme(OPPO),iQOO(VIVO)
以上的品牌看起來雖然很多,但在台灣你能挑的品牌不多,大概只有蘋果,三星,SONY,google,華碩,大部份的大陸品牌你通通不用考慮了,為什麼?
二個原因:
1. 2019年5月中美貿易戰開打,造成的影響就是華為的手機無法安裝Google的應用,這對台灣人來說影響很大。
2. 2019年11月NCC禁止標示矮化台灣的問題,手機在台灣上市必須簽切結書,確保正確標示為“台灣”,而不是“中國台灣”。自此之後,中國手機品牌在台灣封閉一片靜悄悄,多款新機都未引入台灣市場。
買手機有一個重點,買新不買舊,你要買就是買當年的最新款,現在好了,大陸新手機因為“國別”的問題卡關了,就真的是卡關了,你想買也買不到啊。
問:哪一個品牌比較好?
答:這不是問題,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牌偏好,有些人就是愛用蘋果,有些人就是愛用三星,有些人喜歡SONY,這個都OK啦,你就是挑你喜歡的品牌即可,為何?您挑大品牌,後續的維修保固比較簡單,也比較有保固。例如在台灣你挑華碩手機,我就覺得很好,有問題要送修相對容易而且價格合理。
二,什麼叫不要買太便宜的?
先來看一個常見問題:手機會不會越來越便宜?
答:去年的過季型號會,但今年的新款手機不會,實際上實際上每年手機的價格都差不多,並且沒有越來越便宜的這種事,反而新款手機將會比較貴一點,大概的價格區間為:
。旗艦機(3萬以上)
。高階機(2萬以上)
。機(1萬左右)←有CP值
。入門機(6〜8千)←物美價廉
請嘗試選擇6千元以上的手機,為何?
一分錢一分貨,目前手機通常建議要選擇6吋以上,4G記憶體+ 64G儲存空間,以這個標準而言,6千以內沒有,就算有也都是小品牌或副牌。簡單講手機你是天天在用,不需要為了省那1〜2千塊,然後讓自己用的很不順心,這樣真的不值得。
目前大約在1萬左右這個價格帶是甜蜜點,你如果願意花1萬左右真的可以買到一支很好用的手機了,在效能上肯定沒問題,無論速度,容量,拍攝等等都有一定的水準表現,我會建議您買這個價位的手機。
目前如果是1萬5以上的手機,在性能上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差異可能只是在於轉換的CPU,更多的記憶體及存儲空間,更好的相機,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夠用就可(有CP值),並沒有需要買到當年的旗艦規格。
三,手機的效能好不好,主要是看什麼?
主要看手機芯片SoC(片上系統)等級,SoC其中包含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人工智能),ISP(圓像信號處理),其他(如網路晶片) 。
目前手機晶片常見有五家:
。蘋果(A系列):高階A14(iPhone 12)
。高通(Sanpdargon):高階S865 +,S865,S855
。華為(麒麟):高階麒麟990、980、970
。三星(Exynos)
。聯發科(helio)
以上說是五家,但你其實只需要注意二家即可,蘋果的A系列,跟高通的S800系列
以上您看年份酒就清楚了,目前最新蘋果是A14芯片,高通是S865 +芯片。
以高通S為例:8XX代表高階,7XX為中高階,6XX為中階,S4XX為低階,建議至少要6XX以上。
其實除了基線等級之外,還有時脈跟核心數的區別,不過這個比較不重要,並不是時脈高或核心比較多就比較比較快,最重要的還是切片等級,越新型的越好。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中階6XX以上芯片就可以了,當然啦肯定是芯片等級效能越好,特別是有遊戲需求的玩家,請盡量選擇當年最新款的晶片,例如高通S865或蘋果A14,這樣遊戲的體驗才會好,不會卡。
補充:手機CPU性能天梯圖
從天梯圖中你可以知道目前效能最好的是高通S865 +及蘋果的A14芯片。如果您有遊戲的需求,請特別注意晶片的等級。電腦版如果是一般需求的使用者來你只要買當年新款的手機即可,一定都夠用啦。
四,螢幕尺寸要幾吋比較剛好?
大:6吋〜7吋←目前最常見
中:5吋〜6吋
小:4吋〜5吋
手機尺寸我覺得在5.7〜6.5吋最剛好,低於5.7吋的手機我真的覺得太小了,如果是長輩的話,建議手機螢幕真的是可以越好,但也不要超過7吋啦,那麼會變成平板了,哈哈。
長寬比:16:9(傳統)或18:9(全面屏),甚至是21:9(SONY),你就會覺得螢幕比較長一點。
屏佔比:2017年以前手機屏佔比大約75%左右(有額頭跟下巴)。2018年以後有了全面屏,屏佔比可以到80〜90%。2019年有曲面屏,屏佔比甚至可以接近100%。屏佔比當然是更高越好,這表示在同樣的螢幕尺寸下手機會越小只。
手機的螢幕尺寸肯定是挑選的重點,另外還有一些細節如下:
1.螢幕面板(色彩):LCD或OLED
常見的是IPS LCD面板,現在還有OLED(AMOLED),OLED面板的優點顏色較明亮,亮度高,較省電,可以彎曲(可做曲面屏或折疊屏),目前高階手機常都是OLED面板,OLED面板才能做屏下指紋。
2.螢幕解析度(分辨率):在同樣的尺寸下,解析度縮小越細緻
iphone 12(6.1吋):2532 x 1170詮釋,460 ppi解析度
這也就是為何很多人會覺得手機螢幕看起來比電腦好,因為在同樣的解析度下手機只有6吋,而電腦的螢幕隨便都22吋以上。
3.螢幕更新率(刷新率):如果沒有特別突出就是60hz(基本)
螢幕更新率提高到你會刷網頁時感覺會越流暢,還有你在玩遊戲越沒有閃屏及殘影的問題,因此有一些手機螢幕更新率可以到90hz或120hz以上更新率,這通常旗艦機或電競手機比較常見。
刷新率屏幕畫面越平滑,但缺點就是較耗電,所以就算是高刷新率的手機也能手動調整刷新率。
五,記憶體/儲存空間,要多大才夠用?
目前建議你最少買到4G / 64G,這樣會比較夠用。
前者記憶體(RAM)是執行程序的地方,以及儲存空間(ROM)是存放個人文件,照片,音樂,影片以及各種APP的地方。
當前4G記憶體算是入門款,中階款約6G,高階款很多都8G以上了。
如果儲存空間則是看使用者需求,建議64G是基本,至於儲存是否要到128G,256G,甚至512G那就看你的使用情況了,如果您常常拍攝或攝影的話,儲存當然是一件越好。
有些手機能夠插記憶卡擴充,但在使用上最好還是內建的比較方便,因此目前64G存儲空間我覺得是一定要的。
記憶體的速度等級:LPDDR5(最新)> LPDDR4> LPDDR3
儲存空間的速度等級:UFS 3.1(最新)> UFS 3.0> UFS 2.1
↑等級不同速度有差,但一般來說不太會專注這個,一般只會告訴你記憶體與儲存有幾G。
六,鏡頭:拍照/攝影
鏡頭有分前鏡及後鏡(主鏡),主要是看後鏡規格。目前城市表面的手機拍照大約在1000〜4000萬之間之間,理論上可以超過越好,但實際上還要看感光元件,影像傳感器,鏡頭等級等等。
大部份的使用者通常可以直接從鏡頭的多寡來區別等級,例如:
入門:單鏡頭
中階:雙鏡頭
高階:三鏡頭以上
現在的手機鏡頭越來越多,每一個鏡頭都有特定功能,例如:夜拍,廣角,超廣角,望遠,微距等等,另外搭配不同的光圈,還有是否防手震功能,是否有HDR等等,非常的複雜。
攝影方面最少要能錄1080p FHD影片,其他更高階的手機可以錄4K UHD(3840 x 2160)或8K(7680 x 4320)目前高支持到8K,另外影片錄製還有分每秒30或60格的區別。
很多手機都很容易拍攝及攝影的功能,你如果去仔細比對規格,說真的你看不出個所以然,但有一點是很肯定的,越貴的手機拍照功能越好。
因為目前的手機大部份都有雙鏡頭了,所以拍照功能都不會太差啦,我反而覺得鏡頭的問題不是問題。能不能拍出好的作品,手機的拍攝功能當然不能太差,但大部份的時候拍照好不好也不是手機的關係,重點還是人,拍照的人。
每一家手機廠都會有自己的相機優化技術,就算相同規格的相機拍起來的效果也不一樣,至於優化的效果好不好,我想這很主觀啦,例如某些品牌的手機自拍時間都是美顏,拍起來不像本人(大陸品牌常見),而有些手機拍起來則比較像本人。
七,電池續航力,快充與無線充電
目前常見的電池容量大約在3000〜5000mAh之間,一般是3500mAh,如果是4000mAh就算大電池,建議選擇在4500mAh以上,則該顆的電池理論上續航力越久,但實際上不一定,主要還是要看您的實際使用情況,因此您不要太相信官方講義的電池的續航力,您如果整天滑手機滑不停,二充或三充是很需要的,行動電源請準備。
再來是快充能力,每個品牌都有快充,從30W〜65W都有(瓦數指示器,充電越快),目前累計的65W快充,0〜100%只要28分鐘。
現在還有無線充電,雖然在使用上很方便,但需要再另外購買充電板,而不剛需。
八。其他特殊功能
螢幕可折疊,2020年最新款,但目前還很貴,不普及。
屏下解鎖,面部解鎖,指紋解鎖,是否為全面屏
前鏡頭還有升降,傾斜,水滴,打孔,瀏海等等
是否有雙喇叭,立體聲等等
是否有NFC,可以讓你綁定悠遊卡或其他需要刷卡的功能
防水等級,例如IP68,第一個數字6是防塵等級,第二個數字8是防水等級
是否有無線充電,例如小米10,30W無線充電,30分鐘50%,69分鐘100%
是否有附快充頭,例如iphone 11只有附5W慢充,但iphone 11 PRO有附18W快充頭
以上些特殊功能當然會影響到你的使用體驗,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為什麼?你買來用一陣子,你就習慣了。
九,系統:要Android,還是iOS?
目前手機有二大作業系統google的Android(安卓)與apple的iOS。
簡單講除此之外蘋果手機之外,通通都是安卓系統。以前很多人會覺得蘋果的iOS比較好用,系統也比較穩定比較不會有問題,不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漸漸的不存在了,安卓系統也越來越好用了。
目前主要還是-使用者的習慣問題,例如長期使用蘋果手機的人已經習慣了iOS系統,你要他換成安卓他可能會覺得非常不習慣不能適應,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但如果平平使用安卓系統的使用者換成蘋果手機,好像也沒什麼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是蘋果手機要怎麼把檔案COPY到PC,這個可以靠軟體例如iTools解決。
對了,手機你可以選擇安卓或蘋果都可以,但如果是平板的話,那你只能選蘋果的iPad,這點沒有懸念。
十,你是什麼需求?
一般需求:這種最多,主要看螢幕尺寸,儲存空間即可,大約1萬左右就很好用了。
遊戲用途:芯片不能太差,螢幕有90hz以上更新率,4000mAh以上大容量電池,最好是蘋果A14或高通865以上,大約2萬以上比較能滿足你。
拍攝攝影用途:鏡頭不能太差,至少要三鏡頭才能比較全面滿足您所有拍攝要求,存儲空間要堆積越好,大約要2萬以上比較OK。
十一,買手機通常有三種人:
第一種:沒有預算問題(就是要買旗艦機,有品牌偏好)
這一種人沒有什麼好說的,當年最好的手機是哪一個剛剛買哪一支,簡單明了,最常見的就是果迷,蘋果出什麼就買什麼,都不用看規格,也不用看價格的。
第二種:CP值導向(也就是效能機,希望規格不會太差)
大部份的人都是第二種,不需要買到旗艦機,但也不希望手機太差,價位大約在1萬〜2萬之間,主要還是看您的需求,看是要儲存空間大一點,還是鏡頭好一點,還是芯片效能高一點,總之,你就是挑當年出的新款手機就對了。
第三種:入門機(能用夠用就好)
2020年,因為大陸新款手機暫時卡關(沒有在台上市)的問題,便宜6千元以下的入門機反而比少,因此你還是要抓8千元左右會比較剛好。
以下為2020年11月當季款,以價格來區分
▼3萬以上(旗艦機)
。蘋果:iPhone12 PRO(2020年11月)
。三星:S20 | S20 + | S20 Ultra 5G(2020年3月)
。三星:Note20系列(2020年8月)
。索尼:Xperia 1 II(2020年6月)
。夏普:AQUOS R5G(2020年7月)
.OPPO:Find X2 Pro,Find X2(2020年8月)
。華為:P40 Pro +(2020年6月),Mate40 Pro(2020年10月)台灣未上市
▼2萬〜3萬(高階款)
。蘋果:iPhone12(2020年10月),iPhone12 mini(2020年11月)
。三星:S20 FE 5G(2020年10月)
。索尼:Xperia 5 II(2020年10月)
。華碩:ROG Phone 3(2020年8月)
。華碩:Zenfone 7/7 PRO(2020年9月)
.VIVO:X50pro(2020年9月)
.OPPO:RENO 4 Pro(2020年8月)
▼1萬5〜2萬(中高階)
。谷歌:Pixel 5(2020年10月)
。三星:Galaxy A71 5G(2020年7月)
。蘋果:iPhone SE(蘋果的平價手機,2020年4月)
.OPPO:RENO 4(2020年8月)
.HTC:U20 5G(2020年9月)
。諾基亞:諾基亞8.3(2020年10月)
realme:X50 Pro(2020年2月)
▼1萬左右(效能機/ CP值)
。三星:Galaxy A51 5G(2020年8月)
。谷歌:Pixel 4a(2020年9月)
。索尼:Xperia 10 II(2020年5月)
.HTC:Desire 20+ / Desire 20 pro(2020年10月)
。小米:10 PRO(台灣沒上市),台灣小米官網只有9T Pro
.Realme:Realme X3,X50,X50 PRO(2020年9月)
.OPPO:Reno2 Z(2020年10月)
.VIVO:X50e(2020年10月)
▼8千以內(入門機/平價機)
。三星:M11(2020年6月)
華碩:ZenFone Max Pro(2020年6月)
。諾基亞:諾基亞5.3,諾基亞8.1,諾基亞7.2(2020年5月)
.Realme:realme XT(2019年11月)
。糖:T20 / T30(2020年6月上市)
補充一下品牌特色:
*蘋果:手機的領導品牌,這個不需要我多廢話,如果你預算OK,買蘋果手機最簡單,缺一的缺點就是貴。
*三星:安卓手機的領導品牌,特色是螢幕等級及拍照功能,從入門,高階到旗艦全系列的手機都有。
* SONY:走高端品牌路線,特色是拍照及攝影功能。
* Google:Pixel 4,主打拍照及google服務的整合,走旗艦機路線。
*華碩:主打Zenfone系列(入門機),不過從2019 Zenfone6開始走旗艦機路線,Zenfone6起跳價為17000元。
*華為:大陸手機的領導品牌,高端品牌,技術領先,華為有自己的手機芯片Kirin系列,5G技術領先。2019年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係,google的APP服務不支持華為手機,也就是華為手機無法安裝google相關的應用,這對台灣的用戶來說影響很大,所以暫時不推薦。
* OPPO:高CP值路線,充電5分鐘,通話二小時,讓人印象深刻。
* VIVO:高CP值路線,中國品牌手機銷量前三強是華為> OPPO> VIVO。
*小米:小米一直給人高性價比(CP值)的印象,但從2020年小米10開始走高端品牌路線。
*紅米:小米的子品牌,主要是取代小米突出CP值(低價)的位子
* HTC:品牌還在,但...風光不在。
*諾基亞:主要是中低價位的手機。
總結一下:手機有價,但你的奇摩子無價。
手機的重新更新很快,你要挑到一支隊伍很爛的手機反而比較難,大部份的手機功能都是大同小異,你該關心的不是CP值,還是你自己喜不喜歡。
CP值只是一個參考點,但不是重點,你買手機是看CP值嗎?才怪!
你最後會買你喜歡的那一支,而不是CP值最高的那一支。
簡單講:手機是你自己在用,請不要為難你自己。
最後再補充一點,現在手機的規格與外型真的是大同小異,要說比較有差異的,可能就是剩下品牌不同,系統不同吧。因此你會發現,最後你挑的通常是品牌。
補充:
1.手機評測有什麼好看的?
手機的評價,特別是跑分,我覺得特別無聊,為什麼?芯片越強,性能提高,還需要你跑分嗎?還有人會評價散熱,電池續航力什麼的,其實這個也不准,主要看個人的使用情況而定。
2.手機的開箱可以看一下
看一下手機有什麼配件,手機的外型,質感,大致的功能,使用的體感等等,我想這個比較有需要。
3.外型:重量,質感,材質
現在的手機其實外型大家都差不多,就算你買國民機質感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因此外型方面肯定不是你挑手機的重點,真的都差不多。
4.你買手機是買來用的,不是買來跑分的,也不是買來比規格的
你太過傑出的“規格”的後果就是你每年都需要買新機,但你有用手機拍過什麼好看的照片嗎?有錄過什麼精采的短片嗎?通通沒有,你只是只是錢多而已。
5.給未成年的小孩買手機,該注意什麼?
答:請在小孩的手機安裝Google家庭鏈接,在跟家長的手機配對,可避免小孩整天滑手機。
常見問題:
問1:2020年需要買5G手機嗎?
答:台灣的5G頻寬在2020年1月才剛結標,接下來還要基礎建設(5G線路),一開始當然是先重點城市,然後還要慢慢普級,還有5G資費問題(不能太貴),實質上在2020年你就算買了5G手機,但你也用不到5G的頻寬,因此要不要買5G手機並非現階段手機選購的重點,有最好,沒有也沒差。
2020年7月台灣5G開台了,但僅有少數的5G體驗點讓大家體驗一下,簡單講就是還沒有那麼快普級啦,不過從2020年開始新款的高階手機肯定都會有支持5G,就算用不到但沒有沒有支持也是一種賣點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