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科技業最大併購案!博通今將宣布砸3.1兆收購高通

https://tw.appledaily.com/recommend/realtime/20171106/1235706
(新增內容)
財經網站《CNBC》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博通(BROADCOM)今天就會向高通(QUALCOMM)提出收購提案,出價可能上看每股70美元,相當於總價1030億美元(約3.11兆元台幣),其中至少有75%是以現金支付。
若成交,將是科技業與晶片業史上最大一筆收購案,將創造合併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約6.03兆元台幣)的晶片巨擘。
博通的提案還包括願讓高通以逾380億美元(約1.15兆元台幣)完成待完成之恩智浦半導體(NXP)收購案。
博通已醞釀收購提案數月,據悉已為此私下與高通接觸,但立刻被高通回絕。其實在高通1年多前宣布收購恩智浦之前,博通就曾考慮收購高通,但因當時缺施力點而退縮。
這次,博通下定決心要讓高通正視其收購提議。知情人士稱,博通不排除發起委托書爭奪戰(proxy fight),以取得高通董事會席位,來支持對高通之收購。(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發稿時間:09:50
修改時間:10:11


科技業最大併購案!博通今將宣布砸3.1兆收購高通

感想:如果真合併成了,大家以後是指名買博通還是指名買高通晶片?
不過看到高通和博通要廝殺一番,2454聯發科的股東可是心中暗爽。
2017-11-06 12:10 發佈

ambitiously wrote:
https://tw...(恕刪)



請問為什麼聯發科會暗爽呢 ???

taiwandd11 wrote:
請問為什麼聯發科會...(恕刪)


看看日月光和矽品搞多久還搞不出個名堂。

ambitiously wrote:
https://tw...(恕刪)


謝謝分享,你有雙通股票?

你要PO到財經版!!!

消費者不管哪個通!!!
這算惡意收購吧?

1515151515151515
對於不敢面對事實的人,我無話可說... 對於事實反駁到底的人,請繼續口水...

myfirstcar wrote:
謝謝分享,你有雙通...(恕刪)


既然手機看重的是規格。

那分享手機零組件來這個版應該是必要的。

譬如處理器,DRAM,NAND,面板都應該交流交流。

現在的手機大戰,背後是這些默默經營的零組件廠商,應該了解他們更多一點。

ambitiously wrote:
既然手機看重的是規...(恕刪)


手機大戰,雖然背後是這些默默經營的零組件廠商,掌大權的還是Apple/Samsung/Huawei。

Google想進來手機...不過太晚了。應該了解他們更多一點。

一般手機用戶,不太重規格...至少RAM/ROM要達需求,MTK/SnapDragon/Kirin/澎湃,不太Care。

手機價位要漂亮,外型要跟售價對稱

而且,這一種買賣,還有一段審核的路要走。

DRAM,NAND,面板....都韓系就對了。

不去反韓就好,不就一台1~2年換的手機,交流交流這種題材會歪樓的。
myfirstcar wrote:
手機大戰,雖然背後...(恕刪)



DRAM,NAND,面板....都韓系就對了。

原來DRAM,NAND都韓系就對了。
那台廠都賺了些什麼,可以設新廠?





華邦電差點被搶走,陳良基:過程滿驚險
https://technews.tw/2017/11/05/winbond-taiwan/


華邦電砸新台幣 3,350 億元投資高雄,科技部長陳良基透露,華邦電當時原本考慮去新加坡設廠,「當然不能讓華邦電去」,他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極力說服華邦電留在台灣,過程「滿驚險的」。

DRAM 大廠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 9 月 25 日正式宣布將在路竹的南科高雄園區設立新的 12 吋晶圓廠,總投資金額高達 3,350 億元,是高雄 10 多年來最大單一投資案,但中間其實有不少曲折。


促成這樁大型投資案的科技部長陳良基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透露,其實新加坡早已積極與華邦電接洽,並祭出優惠條件,但幸好焦佑鈞與他是舊識,為此特地找他商量,請他協助分析新加坡設廠條件。

「當然不能讓華邦電去」,陳良基向焦佑鈞分析, 12 吋晶圓廠的聚落資源要有很多配合,目前生產基地設於台中的華邦電,移地設立新廠時的人力與聚落資源都必須考量,新廠馬上要找到具經驗的 1000 位專業人才,還要生產順暢,在異地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還要經過「劇烈的轉換代價」。

他以台積電的對手、中國的中芯國際(SMIC)為例說,中芯不斷重金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就算初期產能可以上來,但良率不佳,一樣沒有競爭力。

陳良基強調,在台積電庇蔭下, 12 吋廠產能最高還是在台灣,且聚落比較完整,原物料提供者會放心在台灣投入資源,如果華邦電真的移廠到新加坡,設備、原物料、資源本身就是問題,等於要「自己打天下」,但在台灣,除了工程師與人力調度上便利許多,群聚效應更是重點,「不是隨便講講的」。

陳良基建議華邦到高雄設廠,但高雄是傳統工業重鎮,當地人受夠了五輕污染,對於空污要求較嚴格,還有困難要克服。

當時陳良基與華邦電也與高雄市政府及環保署、經濟部等相關單位協商,整體考量並解決環境及未來水、電需求,最後才成功將華邦電新廠留在台灣。

繼華邦電後,台積電緊接著宣布在南科台南園區興建3奈米製程新廠,經濟部預估投資規模至少新台幣 5,000 億元。陳良基透露,其實台積電很早就決定落腳台南的南部科學園區。

陳良基表示,高雄市和台南市都積極爭取台積電設廠,但台積電之所以選擇南科,「群聚效益」是重要因素。

陳良基透露,因 3 奈米與 5 奈米製程共通性強,許多設備原料可共用,台積電 5 奈米廠所在的南科,也因此具備新建 3 奈米廠的優勢;若 3 奈米廠選擇落腳高雄,建置成本約會是在台南設廠的 1.5 倍,由此看來,台積電的選擇「就很明確」。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美國製造後,讓很多國際大廠開始評估在美設廠的可行性,陳良基說,可以感受得出台積電「有壓力」,台積電也與華邦電同樣一直在評估台灣條件是否足以支持新廠需求,這也讓他明顯感受到,「若台灣環境不夠好,人家是會跑的」。

陳良基說,現在台灣高科技產業士氣是滿高的,國際大廠跑台灣的主管層級也越來越高,行政院長賴清德也積極召開「加速投資台灣專業會議」,排除各種投資障礙,以建構友善的創業與經營環境,未來只要在法規面再鬆綁,「將來就有機會有更多投資進來」。

(作者:廖禹揚;首圖來源:華邦電)

y20070122 wrote:
這算惡意收購吧?151515151515...(恕刪)



財大氣粗的 最明顯案例 ^^

ambitiously wrote:
DRAM,NAND...(恕刪)


DRAM,NAND,面板....都韓系就對了。
原來DRAM,NAND都韓系就對了。

這都跟消費者無關,若台廠自己都殺不進供應鏈,也跟消費者無關!!

台廠大賺,恭喜他們
台廠虧錢,請多努力

消費者花錢買產品,不用特地去關照台廠。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